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是从7世纪高句丽接受唐朝的道士与《道德经》及天尊像开始的。但道教与由中国传入的其他宗教不同,并没有以宗教的形式在朝鲜半岛落脚。尽管如此,道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从各方面对韩国文化还是产生了诸多影响。考察韩国道教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韩国的道教并未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形态;二是韩国的道教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理念;三是韩国的道教以内丹修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3,(4):51-5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新时代宗教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州宗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外来宗教海路入华的首选地、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宗教变革的先驱地和岭南宗教文化的中心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俱全,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也就是皇权与神权的关系。我国自远古夏商周三代起直至清末为止一直被专制君主统治着,以君权至上为核心,使政治、伦理与宗教三者构成了一体化的国家体制。作者从这个观点出发,系统地、历史地分析了中国古代传统宗教、外来宗教与皇权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天帝崇拜、三统的说教和谶语符命等等无不是为了证明君权神授和国运昌盛或转移的神话;道教在魏晋以后开始与统治阶级相妥协,臣服于皇权,道教自身的内容也相应地有了变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一直依附于统治阶级,所谓“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从南北朝开始,统治者一方面大力扶持、奖掖和利用佛教,另一方面对佛教进行严密的防范和管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唐宋时期统治者一般采取怀柔、保护和扶持为主,限制为辅的政策,但这种政策到清朝时有了彻底的改变,这些改变也是为了巩固皇权的需要;对唐以后传入的景教、摩尼教、犹太教、天主教等一直采取宽容、保护、限制和同化的政策,但这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需要,因之,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像西方那样的“权杖与皇冠”相斗争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澳门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端,珠江口的西侧,面积21.45平方公里,人口45.4万。澳门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巴哈伊教等。澳门宗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创造了许多个最早,是中外交流的最早桥梁。一、澳门是天主教、近代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澳门在中国天主教教会史上有特殊意义,是天主教最先传入中国的地方。1552年8月,耶稣会士沙勿略到过广东省台山县的上川岛,希望到广外传教但没有成功。第一个来澳门传教的耶稣会士是公匝勒,1555年8月到11月中旬,公匝勒从上川岛…  相似文献   

5.
正广州是外来宗教海路入华的首选地、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和宗教变革地、岭南宗教文化的中心地,在我国宗教文化传播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沉淀和保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宗教建筑及文化瑰宝。40年来,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在诸多领域先行先试。对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宗教工作,广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开拓创新,在落实宗教政策,支持宗教坚持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很早就开始了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并逐渐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儒家、佛教、道教也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妈祖等中国民间信仰还随着中国移民传至东南亚地区。因此,海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道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佛教传入我团约有2,000年,伊斯兰教则有1,300余年之久,天主教和基督教从西方传入亦有几百年的历史,直接或间接信奉各种宗教的人,数以亿计。他们的宗教活动场所,据有关单位统计,解放初我国道教宫观约10,000处,佛教寺院约50,000处,伊斯兰教清真寺约39,490处,天主教堂10,009处,基督教堂6,482处,可谓浩若繁星。许多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为宗教名胜古  相似文献   

8.
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种宗教都会在其传入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各大宗教也是如此,经历了两种变化过程: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在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过程,成为"中国宗教";而无论是外来宗教还是本土宗教的道教,都要经历"时代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而发展变化。纵观我国各大宗教的发展历史,历代宗教界的有识之士总是以当时的  相似文献   

9.
正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宗教文化交融与并存的重镇。在悠久的宗教文化传播历史中,广州是外来宗教海路入华的首选地、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和宗教变革地、岭南宗教文化的中心地。无论是对南下的本土宗教还是泛海而来的外来宗教,它都接纳、包容。五大宗教在这里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塑造了赤诚爱国、和谐向善、与时俱进、开放自信等广州宗教的中华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0.
自唐、元而至近代,基督宗教曾先后四次传布中国。广东和天主教发生联系的最早记录是宋代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尚由贾舶至广州"(艾儒略:《西学凡》),由于年代久远,这一说法无法考证。16世纪,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广东成为天主教向中  相似文献   

11.
古代小说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是关于宗教的最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在宗教推动和影响下形成的多层多向文化。其边缘与非宗教文化交渗,具有模糊不定的性质,从而给予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古代小说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道教自东汉顺帝时期正式产生,便对古代小说给予了广泛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佛道文化本身的发展演变而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态势,并具化为四种不同的方式。即一、直接宣扬佛道教义;二、将佛道观念作为表现手段;三、将佛道观念作为教化的辅助手段;四、将  相似文献   

12.
应"宗教文化论坛"邀请,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客座教授黎志添先生于2012年8月24日下午在文科楼做了题为"广州府道教庙宇碑刻研究"的报告。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六朝道教史、道教炼度科仪、广东道教史、香港正一及全真道教科仪等方面的研究。讲座中,黎志添教授围绕自己做广州道教庙宇碑刻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成果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在河南省登封市举行9月24日,100余位道教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齐聚河南省登封市参加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道教协会、河南省道教协会协办,与会人士围绕弘扬嵩山丰富的道教文化,挖掘其道教文化精髓等话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3,(6):90-92
<正>广州,地处珠江入海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在宗教传播历史上,广州是伊斯兰教自海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唐贞观元年(627),先贤萨阿德·宾·艾比·宛葛素到中国来传播伊斯兰教,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清真寺怀圣寺。宛葛素归真后的茔葬处清真先贤古墓蜚声中外,见证了伊斯兰教早期沿海路传播至中国并在此扎根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多民族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千姿百态,有漫长的历史沿革。除道教、民间宗教等本土宗教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世界性宗教也都先后在华夏大地上安家落户,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中国人的知与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教在传入中国过程中,由于受适者生存“金律”的制约,都很重视入乡随俗问题,并在民族化、本地化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异质的外来宗教思想文化能在异国他乡生根、开花、结果,这一事实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也再次验证了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称"河南寺"的海幢寺,地理位置与广州十三行商馆区隔江相望。乾隆末年海幢寺为第一个向外国人开放的佛寺,允许外国人定期到此旅游参谒。在此政策管制下,自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海幢寺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佛教的重要窗口。多种记载及艺术作品展现了海幢寺成为中外宗教交流的平台,所藏佛教典籍等成为中外宗教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海幢寺作为中外宗教交流的名寺而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主要宗教组织简介□刘金光●香港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地区,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即已传入香港,天主教、基督教则是随着殖民主义者的炮舰进来的。现在,香港经政府注册的合法宗教共有10多种,除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回教、孔教六大宗教外,还有印...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以来,经北京一些研究道教的青年同仁提议,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筹建了一个主要面向中青年研究者的开放型的学术交流团体,希望能促进同仁之间的交流。初步定名为"道教学术研究沙龙"。希望能吸纳更多的青年学者、博士后、硕博士生等参与这个团体。该活动属于世界宗教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新时期的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子课题之一。自2014年1月起至今,"道教学术研究沙龙"已经开展了四期活动。2014年1月4日,"道教学术研究沙龙"第一期活动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大会议室召开,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章伟文副教  相似文献   

19.
陈绘 《中国宗教》2022,(9):84-85
<正>明清时期,佛教道教皆通过与小说戏曲及其版画图像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当时宗教小说版画呈现出“宗教故事情节”与“宗教之物”双主题描绘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明末宗教对社会“博物”风尚的迎合,也是明清时期中国佛教道教更加大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黄海德 《中国道教》2003,4(5):23-27
香港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地区的宗教信仰相当普遍,在全区600多万人口中,有大约六成以上的人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佛道儒教。道教在古代传入香港以后,逐渐成为香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今香港六大宗教组织之一。香港道教团体众多,影响广泛,现有大小宫观一百多处,信众数十万之多,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心灵和精神的寄托,并且在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贡献颇多,在香港本地的居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道教界加强了同内地道教的联系与交往,香港最大的道教联合组织“香港道教联合会”经常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