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逻辑学家认为,《易经》事实上是“一部关于推理的书”,“是一部帮助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活动的工具书”,因为《易经》的卦爻符号和卦爻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抽象的符号推理系统。”这是不久前出版的《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版)的作者周山同志提出来的。这个观点不可谓不新,也不可谓不奇。然而细细读书,你会觉得它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首先,《易经》以特定的、人为的符号语言为形式推理系统的对象语言。一是它有特定的初始符号,即两个相互对立的爻画—(阳爻)和——(阴爻)。二是,它有按一定规则而形成的“符号组”又称为“象”,也就是合式公式。初始符号是合式公式,由三个爻画构成的八个经卦卦形是合式公式,由六个爻画构成的六十四个别卦的卦形也是合式公式。这些合式公式和逻辑学中的p∧q,p∨q,p→q一类的抽象公式基本相当。在  相似文献   

2.
《易经》与《老子》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视为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它们有着共同的源头活水。《老子》作为中国第一部有体系的哲学著作,又从《易经》中吸取了智慧,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辩证思维。老子从《易经》中吸取了哪些辩证思想因素?作为老子辩证思维的源头之一,《易经》给予老子哪些启发?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论述。《易经》属占筮之书,由符号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符号包括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文字有卦辞和交辞。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因素,直观地表达了中国先民的科学、理性思想。这些思想为周守藏室之史、在…  相似文献   

3.
《易传》、《中庸》、《大学》是早期儒学的三部重要经典。然而,如果仔细研读这三部经典,其中均含有对道家思想的汲取与改造,并各自从特定层面展示着儒道两家思想的会通。下面,即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研。一、《易传》与道家思想《易传辟为解经之作,与《易经》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易经》是一部以八卦与六十四卦及卦父辞预测人事吉凶,指导人们活动的巫术宗教文化之书;那么,后出的《易传倒是一部抛弃了《易经》之宗教内容、继承人卦与六十四卦符号系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人文文化著作。《易传》与《易经》所以有如此差异,最根本的原…  相似文献   

4.
《易经》的卦名、卦爻辞对符号各有所属,以符号为编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必然是易卦符号形成在前,但又作为基础内容存在于《易经》中。易卦整体符号由一、一这两个基元符号组成,这两个符号的基本象征是否为阴阳,以及象征为何种意义上的阴阳,又成为《易经》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此前的一些研究,在这个问题上的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 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有下列文字:“《序卦传》认为,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二二相耦,非复则变。’(孔颖达《周易正义》)相反的卦,常在一起,两卦双双对立……《序卦》提出了对立物向它的反面转化的思想。”(第一册第200页) 案“二二相耦,非复则变”并非《序卦》之思想,因此《序卦传》认为,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二二相耦,非复则变”句欠确。《易经》虽各卦分立,但卦与卦之间有  相似文献   

6.
《易经》作为占筮之书,是一个蕴涵有深刻哲理的、独特的认识系统。之所以独特,不仅是因为其以“象”为思维符号,更在于其卦象、卦爻辞和爻数的紧密结合方式。倘若《易经》只有六十四种卦象而没有附着于每卦下面的那些卦辞和爻辞,那么这些卦象充其量只是一些线条刻画或几何符号,它们有什么意义?不可得而知。这正如现在考古者在一些洞穴中所发现的某些壁刻图案一样,不知它们的意义、所指何在。但有了卦爻辞后,《易经》这些线条符号就成了卦象,就取得了“象”符号的认识论意义和价值。同时,倘若不把现在我们称为卦、爻辞的这些文字附着在这些卦…  相似文献   

7.
一、超切主义的哲学:《易经》哲学的特质 1 何谓《易经》哲学?《易经》哲学的义理归趣何在? 《易经》哲学,顾名思义,乃是本于《易经》的哲学。《易经》又名《周易》,本是卜筮之书。但蕴含在此书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卦辞和爻辞)和传(包括象传、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两部中的哲学义理却是宏深奥衍,罕有其匹的。卜筮原是先民籍以安身立命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种统合直觉与理解于一炉的生命道术。《易经》哲学正是环绕着卜筮的生命道术而发展出来的宇宙观、人生观。从纯粹的哲学立场来看,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哲学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场有哲学,也是一种生命哲学——一种归结于生命与场有的超切互摄之道的“超切主义哲学”。所谓场有乃“权能场有”之省。“权能场有哲学”乃是一种以行依体验为出发点,为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善于辩证思维的传统,而《周易》则是其最初的源头。《周易》分为《经》和《传》两大部分。成书于西周初年的《易经》,由八卦重叠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八卦是由“一”和“--”两个具有对立性质的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这表明《易经》试图用两个对立性质的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  相似文献   

9.
<正> 如实了解《周易》卦爻辞思想及其与孔子的关系,是正确认识中国思想源头和孔子思想渊源的前题。《周易》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卦画不是语言概念,人们从来没有用卦画来进行思维,它也不是记录思想的工具,而只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卦画的基本符号一、—不具有哲学中阴阳范畴的意义。只是到了战国时期,《周易大传》的作者们才用阴阳范畴解释一、—这一对基本符号,《周易》的卦画结构才第一次得到全面解释。卦爻辞则是周公、召公为了使成王、诸侯及其后嗣子孙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指导史巫将历年存放于“金縢之匮”中的命龟之辞及其他历史文献,加以整理,编写而成的文王、  相似文献   

10.
《焦氏易林》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占卜书,它是从《易经》六十四卦的占卜演绎而来的。按已见于《左传》的占卜方法,当求卦者求得了某卦某爻,对照《易经》爻辞找到对于这一爻或“吉”或“凶”的解释还不够,如果这一爻是阳爻,就变它为阴爻,反之,阴爻变阳爻,一爻之变,整个卦体也就变了,此卦变成彼卦,再从彼卦彼爻查对其爻辞,以该条爻辞与前一条爻辞相互参照,为求占的最后结果。在筮法上,以初得之卦为“遇卦”,以变爻而得之卦为“之卦”,因此《左传》中就多见如“遇《归妹》之《睽》”、“遇《明夷》之《谦》”等等的占筮记录。汉以前,占卜结果都以《易经》原来的卦爻辞为据,到汉朝后,有的《易》学家根据《易经》原有爻辞,经过细密的思考,大胆的发挥,重新编撰一批新的占卜辞,《焦氏易林》就是一部这样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易经》卦图的意义是什么?历来研究者均见仁见智。笔者试图从存在物的存在方式以及人对存在物进行认识时的认识方式这种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视点入手,对卦图的意义作以解释。本文认为,《易》之符号一、一是一种参照系构架;而《易》之卦图则是一种内参构架;至于“太极”范畴,已有自参构架的性质了。如此,可以对《易经》的哲理的逻辑进展有一个说明。  相似文献   

12.
早在公元6000多年前,中国先人就创造了以爻卦为命题形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体系的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此后,又给出了爻辞和卦辞的语义解释系统。后来,又给出了《易经》的语义和语用解释系统。它自古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的传统逻辑、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互补结构整体思想的形式结构和推理有效式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数理辩证逻辑,是以易经逻辑为其辩证逻辑基础的,它又是易经逻辑的一致性扩大系统。它为实现易经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代逻辑形式化方法。本文给出的易经逻辑形式公理系统DPA++就是其现代化形式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正> 《周易》这部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易传》则形成于战国后期。从《易经》到《易传》的历史发展长达七八百年之久。《易传》解经与《易经》原意往往相去很远,所以研究《易经》,应当以经解经,不是以传解经。《易经》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符号部分又可分为二:一是“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  相似文献   

14.
《易经》卦象符号的拓扑群结构曹红军,厉树忠,刘亚楠一.引言最早的易经只有卦象符号而无文字,后来才逐渐加上了卦、爻辞和十翼等内容,成为《周易》。可以说,卦象符号是《周易》的真正的本源,千古以来,被称为“无字天书”。在这些由最简单的阴阳爻重叠而成的符号系...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程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思想的形成。他的《易传》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易经》的标准本。下面简要说明他的世界观和(《易传》的关系。为什么要研究《易经》呢?程颐认为它是一本纯粹谈“理”的书。《易》在它的卦爻辞中明确地表达了“理”、而其它著作则只是将“理”含蓄隐藏在历史的事例或其它事例中。  相似文献   

16.
《杂卦》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卦》为孝宣皇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所得。先秦著作不题篇名,西汉《易经》博士大抵以该篇不合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次第,系以为孔夫子杂纂陈说而成,故以“杂卦”命之。晋韩康伯注《杂卦》,仍沿习此意,认为《杂卦》是“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易学史在经历了由伏羲时代到炎黄时代再到夏商时代的滥觞期之后,迨西周初期则呈现出甲骨易卦和金文易卦并蒂兴盛的璀璨局面;到了西周中后期,又出现了陶文易卦,特别是陶拍易卦的出现,说明《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结构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切充分说明:《易经》一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怀胎之后,到了西周中后期,正在履行它的一朝分娩之重任。  相似文献   

18.
《易经》成书之前的占卜易卦,从文物考古资料所见,由八千年前传说中的伏羲时代、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至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禹时代,此可视为易卦由单卦(三爻一卦)演变到重卦(六爻一卦)的孕育期;再从殷墟出土的以易卦卜筮为代表的殷易来看,确证了殷易可视为易卦由单卦演变到重卦的完成期,并开始孕育卦爻辞。殷商时代的占卜易卦,在此需要深入探讨、厘清和确证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重卦的作者问题,一个是《易经》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周易》本经称《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有卦名与卦辞,爻有爻题与爻辞,是殷周之际的作品。《周易大传》简称《易传》,是《易经》最古的注解,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又称《十翼》,均作于战国时代。《易经》成书年代古老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思维的特征,且含有极简朴的哲学因素。《易传》则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易经》,是先秦时代首届一指的思想史料,包含有古朴的但相当系统的辩证思想,本文拟通过《易经》和《易传》,探讨《周易》这部古著的特殊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20.
楚竹书《周易》首符、尾符所使用的方形结构,由内、中、外三层构成.依此三层结构进行分类,首、尾符号可以分为九种.将这九种符号和今本《周易》卦序非覆即变三十六卦图相对应,我们发现正好可以按四卦画一组,分为九组或九宫.假定楚竹书《周易》卦序确由九宫构成,则其与今本《周易》卦序有着密切的继承关系,但也有重要区别,其分宫法与一般以八经卦为基础的分宫法也不相同.楚竹书首、尾符号的设置,还反映出这样一种认识或意识,即一个卦,是由"卦画、卦名"和"卦辞、爻辞"两个部分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