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彩绘将伊斯兰装饰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装饰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雕梁画栋"这句通常用来形容古建筑华丽装饰的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发达。中国古建筑的彩绘以防腐、防晒、防潮的油彩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2,(12):F0004-F0004
建水县城区清真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始建于元皇庆年间(13121313),是云南建筑年代最早的清真寺之一。此后历经扩建、重修,现今的清真寺为易地新建。建水县城区清真寺在符合建水古城传统风貌恢复与保护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融各地知名古建筑之所长,以中国传统殿堂式建筑风格为主,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制,重檐歇山式的门楼端庄文雅,木雕门窗与青砖墙体古朴大气。  相似文献   

3.
正明清时期建筑的清真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具有某些伊斯兰建筑的元素;既与中国的文庙、佛寺、道观等建筑不同,同时又有别于国外的清真寺,形成了独特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清真寺是清真寺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范式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穆斯林对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个贡献。根据现今所存的许多清真寺寺志和碑拓来看,我国大部分清真寺都始建于明代,清代则是发展的高峰期。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在建筑形制、布局、装饰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22,(7):94-94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属于中国特有形制的伊斯兰教建筑。明代所建的清真寺,在整体布局、建筑形制、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方面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清代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较快时期,中国特有的清真寺建筑形制于此时完成。  相似文献   

5.
王堞凡 《中国宗教》2022,(12):78-79
元代,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清真寺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且很多清真寺受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影响,开始呈现中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清真寺建筑中国化的最初形式:建筑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架构体系,细部处理采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空间布局吸收中国文化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6.
清真寺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物化标志之一。全世界的清真寺除礼拜朝向统一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外,建筑形式不拘一格,建筑风格千差万别,建筑规模大小不一,清真寺建筑文化及内涵也是多种多样。中国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数以万计,星罗棋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南下坡清真寺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南下坡,约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清真寺建筑呈中国传统四合院式,主要建筑均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曾于清嘉庆五年、同治年间、光绪三年三次重修,奠定了清真寺整体规模和四至规格。清真寺礼拜大殿古色古香,装饰有对联和匾额,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2013年礼拜大殿部分垮塌,  相似文献   

8.
甘彤 《中国宗教》2018,(8):76-77
寿县清真寺全称为“华东清真大寺”,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其建筑风格属于清代徽派建筑,局部保存了明代的建筑特点。合理的空间布局,精巧的建筑设计,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寿县清真寺以其特殊的建筑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寿县清真寺全称为"华东清真大寺",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其建筑风格属于清代徽派建筑,局部保存了明代的建筑特点。合理的空间布局,精巧的建筑设计,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寿县清真寺以其特殊的建筑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建筑的清真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具有某些伊斯兰建筑的元素;既与中国的文庙、佛寺、道观等建筑不同,同时又有别于国外的清真寺,形成了独特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清真寺是清真寺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范式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穆斯林对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个贡献。根据现今所存的许多清真寺寺志和碑拓来看,我国大部分清真寺都始建于明代,清代则是发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正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伊斯兰建筑也随之传入。初期,仅在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聚居的"蕃坊"内建有清真寺。元代之后,遍及全国各地。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为清真寺、拱北、麻扎、道堂和教经堂,最早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出现中阿结合式。这些建筑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各族穆斯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是各族穆斯林智慧的结晶。中国  相似文献   

12.
鞍山清真寺建筑布局及特色马文清1993年10月落成的鞍山清真寺,占地1762平方米,建筑面积2181平方米。建筑布局呈正方形四合套院。礼拜大殿建于清真寺中轴线上,是一座融中国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寺内设有礼拜殿、讲经堂、教长室、沐浴室和...  相似文献   

13.
鞍山清真寺建筑布局及特色马文清1993年10月落成的鞍山清真寺,占地1762平方米,建筑面积2181平方米。建筑布局呈正方形四合套院。礼拜大殿建于清真寺中轴线上,是一座融中国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寺内设有礼拜殿、讲经堂、教长室、沐浴室和...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明代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在"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冯今源:《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作为明朝前期的都城,南京(应天府)的清真寺极具代表性,敕赐修建的净觉寺就是其中之一。据元张铉撰《至正金陵新志》记载,净觉寺的历史可追  相似文献   

15.
<正>循化地区清真寺普遍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同时将建筑结构与装饰艺术相融合并灵活应用于营造过程中,创造性发展出了在中国建筑史中独树一帜的庑殿式后窑殿做法,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本文选取循化地区清真寺中的后窑殿开展细致研究,剖析其建筑结构与装饰艺术相互融合而发展出的独树一帜的营造技术,对于拓展循化地区清真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西安市召开了清真寺建筑风格研讨会。会议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当前一些地方清真寺建设中出现的照搬外国模式倾向等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原因,交流举措,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清真寺建筑形式与我国传统建筑范式相结合,发展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为我国建筑形式的民族化、多样化提供了成功范例,内化了中国穆斯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7.
图文报道     
2009年11月8日,国际著名伊斯兰哲学家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eyyed Hossein Nasr)访问了北京牛街礼拜寺,参观了牛街礼拜寺的建筑艺术和清真寺展览室,听取了有关人士的介绍,了解了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波斯文化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渊源关系。纳斯尔对牛街清真寺具有的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等多元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艺术特色非常赞叹,并十分欣赏中国穆斯林与世界穆斯林广泛对话、交流的胸怀。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是中国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重镇,也是伊斯兰教较早传入中国的城市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地区清真寺建筑也被赋予了更高更全面的艺术和审美要求。北京地区清真寺的建筑制式和装饰图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转变。因此,全面发掘与梳理清真寺的图像符号类型,解析其背后的美学思想、社会信息和文化语义,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北京地区穆斯林传统艺术理念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目前,北京除怀柔和平谷两区没有清真寺外,各区现存且仍在使用的清真寺共71座。(1)北京地区清真寺建筑中的图像符号由色彩和造型组成,其色彩即包含了伊斯兰传统色彩观,也融合了汉族地区的色彩观。清真寺中的图像构成主要分为具象图像和抽象图像,图像艺术中既有富含宗教语义的设计因素,也深受本土儒家思想的影响;既有来自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几何符号,又有中国本土建筑彩绘图像和装饰纹样符号。可以说清真寺中的装饰艺术和图像符号既是穆斯林对宗教信仰的表达,也包含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廊坊地区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回族装饰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研对象包括大厂回族自治县境内的清真寺、市政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服装服饰中的装饰应用特点,并分析装饰元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为民族装饰元素在廊坊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设计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上的中国穆斯林在清真寺建筑的表达上,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风格,融入了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回顾中国化清真寺建筑演变历史,可以为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在建筑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核心。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标志,也有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在我国历史上,清真寺建筑风格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