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过后,后现代主义式微,但后现代主义所传达的建筑思想仍然延续至今。后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表现公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加现代。其中,西方的后现代运动后,建筑的表现公式是西方古典主义加现代主义,而在这个后现代公式里,古典主义当然可以替换成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这样所形成的建筑样式就应该是中国传统建筑加现代主义。基于此,探究中国传统建筑如何影响中国的近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7,(5):112-120
劳工问题是理解近百年来中国工业化与现代转型的一个枢纽。作为早期中国社会学的重要开创者,陈达在劳工问题研究上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本文对其劳工研究的著述和学思历程进行了梳理,并着重考察了其结构、历史与行动者并重的方法论,以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思考出路的问题意识。本文认为,在陈达的研究中,最具理论自觉之处在于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化的劳工运动"之说,主张在制度与民情的良性互动之中实现适合中国自身的劳工治理之道。"重访"陈达,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狭隘的学术分工与知识生产格局,从而重拾劳工问题的总体性意义,重振劳工研究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以创新、改革著称的禅宗,以适应由古代佛教向现代转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率先开始了以“人间佛教”为核心的革新运动。寄禅、太虚、印顺都是中国佛教时代精神和理论创建的杰出代表,构成了鼎力于佛教改革的三个时代。从佛教的出世到入世,到“人生佛教”的提出,进而“人间佛教”理论的完善和实践,是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又一次创新,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在客观上起到了振兴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自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画界引进西画以来,以东西方美术交融为特征的新美术运动,结束了千年来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西画东渐到中西交融,使美术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更加密切。从二高一陈到刘海粟、林风眠赴海外学习,中国传统美术逐步西化的倾向在近现代愈来愈严重。中西绘画正经历一个交流、融合与碰撞的过程。我们要学会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学习西方绘画,继承民族文化,批判地吸收西方绘画精髓。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学科及知识体系之建立,是在近现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和冲击下,由中国传统的“经学”“子学”玄学“理学”等表现形态转型而来。对这一从中国传统思想系统到现代哲学学科转型过程的探讨,不但有助于深化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关系的研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2019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以及西方文化的流入,对我国传统的中国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西方的美术史也经历了演变,这是由于西方社会内部交流和外部主动吸纳所致。那么我国近现代中国画发展转型与文化情境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以近代中国画的转型与文化情境的关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近代,特别是民国至现代,关于我国穆斯林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各种统计和估计推测,力图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大体勾勒出我国近代穆斯林人口数量与分布,较为可信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经历了多重逻辑下学术话语、研究热点、写作范式等方面的变迁。1978—1987年,近现代哲学研究领域的主流话语是实事求是,研究热点是革命史观下的先进人物,写作范式处于从两军对阵到认识史的转变之中。1988—1997年,其主流话语是追寻智慧,研究热点转移到自由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写作范式由认识史进展至以智慧为中心。1998—2007年,其主流话语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自此近现代哲学研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整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研究热点是现代新儒家,同时在近现代哲学整体上取得进展,写作范式更为多样化,并表现出重视历史具体性的趋势。2008—2017年,其主流话语是文化自信,近现代哲学研究整体上进入一定的总结阶段,写作范式更为偏重历史具体性,尤其是学术与政治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10.
在今天,中国传统书画的概念已经与文言文和繁体字一样,被20世纪一分为二.有的则用"1949年"作为分界线,将20世纪的中国艺术划分为"传统书画"和"新中国美术",作模糊处理.但无论如何,晚清民国时期的书画毫无疑问大多数仍属于传统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初,受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和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中国建筑风格的教堂,如广东汕头的礐石堂、北京的缸瓦市堂、陕西三原的基督教堂、安徽宿州的福音堂、上海的鸿德堂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会建造了大量教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集体宗教生活需要,但这些新建教堂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  相似文献   

12.
薄振杰 《学海》2007,6(2):194-196
人类的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翻译引进新事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从翻译规范理论的角度来探析外国文学的译介对中国语言文学之现代转型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在译介外国文学的基础上完成的。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学观念与品格的变革是中国语言文学之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通常的理解,艾思奇只被当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但是他的哲学建构也涉及到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化"的问题,也就是从哲学来到中国到形成"中国哲学"的模式转换的重要问题。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合法化问题实际上乃是个"伪问题",因为既然哲学业已中国化了,那么其  相似文献   

14.
<正>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并逐渐与儒道并行互融,成为中国文化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然而中国地域辽阔,各区域间自然、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显著,佛教在中国传播流布过程亦呈现地域性特征。佛教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晨海  孔克勤 《心理科学》1999,22(4):326-330
对近现代150位中国文化名人的人格,运用问卷调查、人格评定以及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的名声等级的排列顺序、他们的整体人格概况及其影响因素、鲁迅等人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外国旅行家、传教士、学者,纷纷进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20世纪20-40年代,中国人类学界者开始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科学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宗教文化遗存,是近现代国内外研究者考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现代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考察研究的成果进行回顾性的评述,认为中国人类学者投身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学术精神,值得21世纪的中国民族宗教研究者汲取弘扬。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 ,科技革命浪潮的直接后果是不断加剧的人的物化 ,这是我们在展开当代生存哲学研究时必须考量的事实。1 .工业革命使劳动者物化  人们通过不断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器来延伸自己的体力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改变了生存环境 ,拓展了生存空间 ,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但另一方面 ,人们也逐渐发现 ,工业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给部分人带来好处的同时 ,“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到野蛮的劳动 ,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成机器” (马克思语 )。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只是在少数企业家和发明家那里才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 ,但却使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的扩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晨海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2,25(6):668-671
本研究在前次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评定量表、个案及其主题分析等方法,对该群体的总体人格特征作出了描述,并从性别、出生年代、活跃领域等三个方面比较了各类型集团人格特征的异同,从而揭示了个人选择与环境,人格特征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世商人伦理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世商人伦理与现代价值葛贤慧一、中国近世商人伦理本源中国商人以自由商人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大约是在春秋时代。这一时期“学在官府”的官学制度瓦解,私学随之兴起,继而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工商食官”的官工商制度瓦解,私商以真正自由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化,化出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说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问题,同时更包含着重视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活生生的流变着的现象,是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教条都无法框定的。这就需要破除一些观念误区,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