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乡愁的直接载体,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传承文化传统,避免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逐渐丧失民族文化之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焦溪和中国传统村落杨桥等。目前,常州的多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在保护修缮、文化的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常州的历史文化村镇可以通过发展休闲体验旅游,提高广大民众的认知;建立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心,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常州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激发青年人的保护热情;成立文化艺术区,借助民间文化群体的力量,增加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力,这些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传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数以万计的传统村落,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大量文物古迹,富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形势严峻。仅就六盘水地区传统村落——盘县妥乐村来看,开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恢复研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王刚 《美与时代》2023,(1):28-30
传统村落随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改变而不断发展与演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又要有效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的现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代表着农耕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文明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的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体地貌多为丘陵浅山,兼具南北方风貌特征,文化多元,遗存了许多风貌古朴、地域特色突出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重要聚集地。文章以豫南光山县龚冲村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及文献资料查阅,从环境特色、文化特色、街巷特色、建筑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景观风貌特色解析,为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历史文化遗产加以重视和保护,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不断改进完善,最大化地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以海南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为案例进行分析,从当下海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海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状,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体系进行建构,让这颗南海上的明珠绽放璀璨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缩影,农耕文化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渔浦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是一个历史厚重、民风淳朴、宜居宜游的传统村落。针对渔浦村村落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同时立足于农耕文化,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为保护本土资源、弘扬农耕文明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乡村发展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区,在广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传,就是传统村落景观。这里的村落数量众多,拥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艺术价值,广西传统村落景观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极具研究价值。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广西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问题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南岭地区,众多古村落的活态传承和保护不尽如人意,其村落环境在整体性的保护修缮和未来发展层面还需要加大重视力度才能尽可能发挥古村落的历史、美学、经济、人文等社会价值。文章选取南岭区域中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香花岭辖区的石门古村落为研究对象,从解析古村落发展必要性、环境现状到提出古村落环境改善和旅游开发策略,全方位为石门古村村落环境发展与文化传承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伴随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渐形成发展的,这种传承和创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下,传统村落却日渐凋零衰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基于地域文化,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解析豫北传统村落核心文化基因,深入挖掘村落文化中的"根"。以林州西乡坪村为例,从村落自然肌理、风水理念文化、石文化、建筑文化、风土人情等几个具有明显地域村落特征的文化因子出发,对其内涵进行深度解析,为未来村落的整体保护、品质提升以及村落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存在较多的传统村落。正是因为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凝聚古代文化、艺术,传统村落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提出的有关政策有助于保护传统村落,减缓传统村落的消失速度。只有对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加以分析,探索其空间形态类型,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痕迹是城市历史的标签,承担着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而旧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由注重增量规划转向注重存量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增长点、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与展示将更多地依托于旧物改造。文章以快速发展中被废弃、淘汰的物件的现状特征和利用状况为切入点,探索对历史进程中的"工作者、贡献者"、承载记忆的"储存卡"的保护和再利用。在国内外废弃物保护实践的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让废弃物再次焕发生机,通过更新设计,结合目前存在的复杂问题,建构出旧物重生公共艺术的保护体系,即利用环境要素、城市要素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旧物重生公共艺术设计的方式展现历史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于洋北 《美与时代》2022,(9):118-120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明体系。中华文明根源于乡村,几千年来,乡村的农耕生产方式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孕育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文明兴起并兴盛,而农耕文明有萎缩之势。在新时代,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因此,从保护传统村落、重塑耕读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城乡融合背景下农耕文明的传承,同时对城乡文明互鉴的历史逻辑、时代意义、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基础,是解决人口流失的突破口。文章以吉林省传统村落锦江木屋村为例,通过田野考察、入户调研等方式,分析了锦江木屋村人居环境现状,以村情为导向,提出优化村民居住空间、完善村落公共设施、基于环境保护生态化寻求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村民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动性、挖掘传统村落多元化价值五项改善策略,旨在优化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黟县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保留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如今传统村落物质遗存普遍性价值得到肯定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如何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需要探索更多的路径。文章以黟县碧山村为例,对当地村落保护现状以及特色资源进行梳理,并根据村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周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乡土造物技艺是农耕文明时期村民日常生活中须臾不离的手工技艺,涉及村民的衣、食、住、行及农事耕作等各个方面,是为村民打造基于生存需要的实用性民间工艺,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乡村文明程度的具体表现,带有鲜活的地域特色、民族精神和生活气息。武陵山区传统的乡土造物技艺及其打造的器物,蕴涵着该地区各民族文明之始直到现今的造物工艺文化。千百年来,其除了满足村民基本生存的物质基础外,还对村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乡村伦理、宗法观念及共同幻想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使用传统的器物对传统村落文化产生认同,进而内化成村民的文化自觉,即自觉保持村落传统文化从而保护传统民族村落,是该区域传统民族村落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被藏族人民和其他地区群众视为艺术珍宝。作为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吾屯唐卡的传承与保护都是通过村落来延续的,文章以吾屯村落为研究背景,考察其吾屯村落画坊的传承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村的保护与发展融合了多方主体参与的自上而下的规划开发和村民自组织建设两种保护发展模式,并各自产生了不同的空间效应。伴随着村落到社区的现代转型,"村落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模式整合并重构了沟南村原有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文章建构了由展示定位、展示模式、展示内容、展示结构和展示形式组成的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最大程度地展现沟南村的村落文化和当代风貌。  相似文献   

18.
石仓历史文化保护区坐落在浙江省松阳市石仓区,这些村落有规模恢弘的清式民居、古店铺、祠堂、庙宇等建筑物。这些古建筑及建筑物内的艺术构件,村落、溪流、桥梁、古树名木,都见证着古老的历史。因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石仓居民文化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与利用,此文着重通过历史因素、环境与建筑、灯光技巧和色彩等分析石仓民居的生活现状和远古居民的生活。体现石仓民居建造秉承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环境和建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承载了乡村社会深厚的历史记忆。论文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九江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隐忧,提出了构建政府、社会和乡村居民三维协同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城镇化特色保护与塑造,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等思考。  相似文献   

20.
岳慧 《美与时代》2023,(3):79-81
云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存完整、文化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水环境不仅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是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究水环境与传统村落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