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老字号品牌要想在同行竞争之间占据优势,就要拓宽传播渠道,进行品牌推广,通过自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把以往"老字号"品牌的知名度扩大,面向大众、面向世界走出去。同时,"老字号"品牌振兴是当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重要的部分。文章针对当下苏州"老字号"品牌越来越多样化,出现推广薄弱、经营方式落后、传播渠道单一、品牌宣传不当等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自媒体的视角,通过分析苏州"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和所受的传播媒体的影响,将苏州"老字号"品牌和自媒体相关联,使其融合发展,取长补短,创新"老字号"品牌经营理念,打造多样的传播方式,加强品牌推广的意识,强化品牌建设,并对未来"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键 《美与时代》2007,(10):78-80
面对全球化国际市场,是否拥有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成了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在"混战"中忽略了品牌建设,直接影响到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中国品牌的建设,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定位失控、形象塑造贫乏、发展之路模糊等障碍.未来中国品牌如何进行自我突破?实施品牌战略与管理的变革应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三宅一生的服饰设计在亚洲设计中独具一格,不走欧美的设计路线,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形成自己的风格,把日本传统的和服文化、折纸文化等运用得淋漓尽致。2013年"初语"进入品牌战略的提升期。三宅一生的品牌服装设计可以在三个方面为"初语"品牌提供借鉴,即品牌发展的完整性、品牌的规范性和品牌发展中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消解了传播者的角色与边界,借助于扩散性社群营销,为企业的品牌传播创造了更多机遇。而在媒体环境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冲击下,企业品牌传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对自媒体传播特性与规律的分析,对自媒体平台的企业品牌传播提供一些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铁文化空间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感。地铁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公众的审美需求,也体现了南京的历史、南京的地域文化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传播现代城市魅力、体现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6.
舒鹦姿  沈雷 《美与时代》2013,(5):110-112
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腾飞,服装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对服装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服装企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状态。比如,稍大服装企业为得到市场覆盖率,大规模贴牌的生产;小品牌则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大量扒板复制,导致服装品牌成长环境复杂、特色不强,消费者品牌认同感减弱,严重阻碍了服装品牌的发展。这些问题导致服装企业家的视线转移到了品牌战略提升这条路上,因此,如何探索发现新的品牌提升点,是品牌常青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品牌战略化风行的当下,品牌依靠质量和信誉吸引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并集聚了一系列的品牌效应。随着卡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卡通形象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卡通一跃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之一。卡通形象作为品牌推广中独特的"主角",很好地诠释了所属品牌并扩大了该品牌的影响力和亲和力。由卡通形象诞生的衍生品在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自我展现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工艺产品承载着区域文化,呈现出地方文明的精神核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面向"海丝"地区,打造传统手工艺产品文化品牌,促进各区域文化交流,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结合品牌战略与定位理论,分析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基于文化的定位战略,面向"海丝"地区,在细分市场和资源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构建传统手工艺产品品牌定位,并以泉州传统民间"金苍绣"手工艺产品为实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探究新市场环境下的重庆老字号视觉品牌重塑策略。分析重庆老字号现状,结合品牌战略原则,从调整品牌定位、提炼传统视觉元素和结合时代审美三方面探讨重庆老字号视觉重塑。重庆老字号视觉重塑应注重时代审美需求,根据准确的品牌定位,提炼传统而现代的视觉符号,才能有效进行品牌视觉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符号是视觉传达中最简单,最明了的视觉语言,通过媒体的传播,符号被人们接受并形成一种概念,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力.在品牌传播中,符号利用它的优点为品牌的传播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对人们的影响力远超过其他任何媒体,基于此,文章从客户心理与企业相互联系的角度,详细阐述了社会化媒体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品牌营销的影响,并对经营者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营销和品牌价值传播的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品牌林立的世界里。品牌就象明亮的灯塔,帮助新一代消费族群去追逐自己的时尚使自己的个性和品质能够通过这一媒介得以延伸。一个品牌之所以有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影响力,是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完美的品牌文化分不开的。从七匹狼服饰"的品牌文化构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品牌的精神核心是该品牌文化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和品牌的精神核心又堪称品牌的灵魂,它是提升品牌文化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企业和品牌拥有了自己成熟的品牌文化,它就会在同行中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县吹糖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如今濒临无人继承的危境。针对"丰县吹糖人"及其传承人的生存现状,深入分析问题瓶颈,而提出"打造鲜明文化特性,将之培育成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品牌"的对策建议,拓展传承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勃发的大背景下,将之打造成知名文化品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留玉 《美与时代》2021,(2):104-105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做强其城市品牌对于中原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五年要抢抓"十四五"机遇,找准城市定位,在城市改造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提升城市形象;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展示黄河儿女的风采,提高郑州知名度;拓展城市企业集群,培育重点企业品牌,增强经济实力,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幸福指数,增加郑州的吸引力和归属感;探究宣传教育方式,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展现郑州美丽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正以繁荣的自媒体环境为背景,高校利用自媒体开展思政宣传早有涉足。其中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的个人公众号、各类学生组织的官方微信微博、下属机构的官微等。众多自媒体的存在为高校思政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自身所在的各个维度出发,将思政宣传覆盖得更为全面,更为生动。但由于设立初衷不同,高校内不同机构自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虽然通过影响力排名等方式鼓励方式较好激发了高校自媒体的积极性,自媒体发展有了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7.
品牌个性与消费者自概念的一致性是指消费者在进行品牌选择时,倾向于选择那些品牌个性与其自我概念一致的品牌。品牌个性与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具有积极的影响。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本文主要对品牌个性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做了简要的概述,对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泉"是济南最具城市竞争力的文化资源,济南城市形象的提升是建立在"泉"文化品牌的塑造基础上的。济南的"泉"具有独特价值,在"泉"文化品牌的保护和利用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泉"文化品牌塑造道路上,济南市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要保护好"泉"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对"泉"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顾名思义,多媒体是多种媒介信息的载体,信息借助这些载体得以交流传播。在信息领域中,多媒体是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这些"单"媒体和计算机程序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信息载体。勃兴于20世纪的多媒体艺术是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多媒体艺术是综合运用声音、图像、文字,以数字模式来实现作品的艺术。多媒体艺术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到现时的必然产物。多媒体艺术依附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首先,  相似文献   

20.
自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犹如一阵春风,使广大乡镇的土特产种植、生产和加工的企业焕发出了蓬勃生机。"武冈卤菜"历史悠久,是武冈市有名的传统土特产,备受当地人的推崇,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总体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目前"武冈卤菜"公共品牌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借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之东风顺势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实现做大做强"武冈卤菜"公共品牌的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