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园建设浪潮方兴未艾。校园景观设计作为打造校园良好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校园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能够给身在异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其可以感受到"家的氛围、家的温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所以,人性化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也非常重要。鉴于此,文章对校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进行相关探索,以期在新时期的校园建设中校园景观设计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越来越多高质量的、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需求。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充分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对于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文化主要代表的地域文化开始被业内人士所广泛关注。在公共空间设计的进程中,地域文化需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且最终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性景观。为此,文章系统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原则,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缺失现状,提出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更加重视,而学生对空间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通过对丽水学院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善方案,进而希望提高校园空间环境质量,并期望对未来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基础建议。  相似文献   

4.
围绕加强学生与校园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文章提出一种可持续的、功能性的公共空间模式,为非重点高校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一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这类院校的学生、教职工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研学兼顾的、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环境。通过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形成一种基于可持续功能性的设计准则,从而为这类院校后续大型的、长期的项目提供经验参照,并且形成相应评价体系对这类院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进行持续评估。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人们对于空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景观设计作为改善和提升空间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在现代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公共空间是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空间场所,通过景观设计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空间环境。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办公空间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公共化是其最大特点。文章以办公空间为例对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以大学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环境的功能划分、空间交流方式、景观塑造形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度剖析研究。通过不同节点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阐释以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规划设计的规划要点及相关内容,对以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年在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需求表现在感受户外空间、体验行为场景、参与活动项目及缓解情绪压力四个方面。我国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安全性、易识别性、适宜性与功能复合性问题,制约了共享城市的发展。文章研究纽约泪珠公园案例中空间建构、环境营造、景观设施和植物绿化内容,归纳空间、环境、设施及植物的设计策略,结合青年心理需求规律,营造情感、精神与文化融合的景观空间。依据青年群体心理需求,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概念,重视服务区域空间容量问题,可以营造出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生态共享场所。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城市的良性发展,需要做综合的设计,这样,城市功能的发挥会更的完美。就目前的城市设计分析来看,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么重视空间的可利用性,忽略了环境的具体需要,要么重视了环境状况,出现空间布局等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的设计,对于城市的综合布局来讲都十分的不利,因此需要做设计调整和优化。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途径和导向做具体的分析,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在川西地区旅游景区的游憩景观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其在指示的提供、环境的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景观的公共艺术逐渐成为景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虽然我国当前的公共艺术在制度、意识以及宣传等方面有较大的问题,但是我国社会依旧在不断进步,景观公共艺术也逐渐面对新时代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以及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理念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形势下之下,低碳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其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时代所向,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种主流趋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构成,低碳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也得到了城市大众的广泛推崇和热爱。文章简单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儿童的成长环境与未来的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住宅景观活动空间的好坏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如今住宅景观的儿童活动空间设施普遍比较单一、陈旧、缺乏新意,活动场地面积也比较窄,导致多数儿童的活动内容与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天性无法完全的释放。文章主要通过一些设计案例和实地调研,来分析住宅景观活动空间对儿童行为与心理活动的影响和重要性,总结出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住宅景观活动空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幸福指数的要求逐渐增加,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所生存的环境要求也逐渐提高,并且对环境产生了忧患意识与不断思考。景观空间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重视起来,同时也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舒缓身心、减轻压力,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公共空间。这对于景观空间的完整度、体验度以及配套设施就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和追求。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景观空间改造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的塑造,还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长春市冬季漫长严寒,降雪量大,夏季短暂而凉爽,这种气候特点对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出特殊要求。因此,探究长春市的景观空间改造,不仅有助于提升长春市的城市环境质量,而且能为其他寒地城市提供宝贵的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艺术之间的借鉴与融合,成为现代艺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景观空间设计随着时代发展和人类精神需求的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景观空间美感及文化品质不断创新与发展。坭兴陶与景观空间设计相结合,运用坭兴陶所富含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提升景观空间的品质,既充分传承与发挥坭兴陶艺术文化价值,同时也满足现代人们对景观空间品质的需求。文章研究如何将钦州坭兴陶融入景观空间设计中,以达到景观设计的创新,研究重在将坭兴陶的色彩、肌理、造型、窑变、文化等一系列坭兴陶艺术形式及内涵融入到环境设计中的景观小品、文化墙、绿化带以及室内装饰陈设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大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有效载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城市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然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赵卿  陈景风 《美与时代》2014,(11):30-30
在钢筋混凝土的年代,城市居住小区逐渐成为一座城市形象的标志和新的景观,是体现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通过自然和人文的景观,彰显出这座城市里人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环境陶艺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走向公共艺术空间,是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审美要求与必然。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现有的校园绿地景观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使用者对校园绿地景观的建设也寄予了期望。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及学生人数不断新增,校园以往的规划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重新规划或是大幅的调整。从校园绿地景观方面着手,会更好地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校园环境。文章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探讨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校园绿地景观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更好地进行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校园空间既是满足功能形式意义上的空间,也是人们通过感官刺激所获得的感知空间。校园空间是具有稳定受众群体、文化氛围浓厚的、开放的、活跃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设计创作出的作品依旧具有这样的特点。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对促进群体学术交流、文化孕育传播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设计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宣传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在将生态理念融入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注重环保,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提升空间的舒适性。同时,将生态理念融入空间设计,能有效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以三亚红树林公园为例,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并提出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旅游形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重要景观建设项目。从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取向来分析公共艺术在旅游环境空间的价值导向,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四种价值导向,为公共艺术在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