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了解淮南市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的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利用"产业化"思路创新"非遗"保护方法,以发展代保护,发掘"非遗"经济价值,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2.
湖南的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南部,位于怀化最南边。侗家织锦以通道县保存最为完好且一直在生产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色彩丰富,图案繁多。侗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它不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信息。其图腾崇拜、繁衍意识的纹饰特征明显,侗族先民的历史、祖先、战争、迁徙等民族记忆均编织在经纬方寸中。通过对侗锦图腾纹样和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化内涵解读分析,探索侗锦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社会文化价值,同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思维方式有着许多值得当代美学与设计的借鉴和发扬之处。"如意"作为一种代表吉祥寓意的工艺品流传至今,其所蕴含的祥瑞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种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对象与思想主体的的交流贯通,使人的全身心都获得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同时激发人们对生命、生活的感悟,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背景下如意的"意"之美。  相似文献   

4.
清代上海的月份牌和广州的外销画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它们都是在中西贸易中产生的艺术商品画。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月份牌和外销画在民国以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历史走到今天,当我们重寻它们的印记时,其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依然耐人寻味。这两朵艺苑"姊妹花",几乎是同时诞生,也几乎是同时消逝。虽然历经的岁月很短暂,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今天看来,它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仍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木版水印"是我国印刷术的一种,它从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下衍生出来,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艺性、实用性强的木版水印进化成当今极具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在这个不断转换和替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将木板水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持续延伸?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思考着水印版画的当代性语言的拓展?文章以水印版画为基点,从"异托邦·中国传统版画展"出发,一是简略谈及木版水印的发展历史,着重以时间为线索分析木版水印所具备的实用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二是从异托邦传统版画展的三大板块(文献脉络梳理、年画传承人、当代水印木刻)出发去观看木版水印的当代艺术语言的延异。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沉淀,它留存于城市建筑,融合于人们生活,对营造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与建筑的灵魂。而商业步行街记录了城市的繁华与变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它是探析城市历史的户牖,是演示城市蜕变的荧幕,是人们的"故"城印记。  相似文献   

7.
池海营 《美与时代》2023,(4):126-128
雅集题材绘画作为传统美术史中一种独特的创作图式,其画面内容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与较大的艺术研究价值,受到了历代文人和画家的青睐。明代雅集题材绘画无论是雅集图,还是博古图,抑或是岁朝图与清供图,在图式题材与表现技法上,都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趣,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较大的现实意义。研究这一时期雅集题材绘画的图式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史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2000年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中,"她"字勇夺桂冠,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文字。这个字从产生、商榷,到最终形成不过百年时间,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该字所涉及的文化现象繁复,除了语言和性别研究外,同时还是文学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批评史中值得关注的研究对象。基于黄兴涛先生的《"她"字的文化史》一书,梳理"她"字历史,揭示这个字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9.
彝族毕摩文献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精神信仰、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其中,"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的内容除贯穿于有关天地万物构成及社会生活的描述中外,还有专门的"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篇章,并附有"付拖图"和"鲁素图",有学者称为"五生十成图"和"十生五成图",蕴含了数理文化和彝族先民对世界构成的认识,在用于某些择吉及预测语境下有孝道的意味。而且,"付拖图"和"鲁素图"与河图、洛书有同质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易学文化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一条友谊纽带,同时也是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许多文物会随着历史的消逝而消亡,而瓷器以其耐久无缺,成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理想媒介。"耶稣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既负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又反映了西方国家丰富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1.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具有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人文特色。"道"的内涵可以从哲学层面、人文层面、价值层面去理解其奥义。在哲学层面蕴含了"道"的本源性、超越性、遍在性;在人文层面凸显了"道"内涵中人的主体性、理性的力量、精神性追求;在价值层面其包括了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与道合一的人生观、尊道贵德的价值观,"道"论从不同角度彰显出其是中国文化基因中蕴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休谟"趣味标准"理论中蕴含的"规则"与"标准"的双重内涵,体现了这位思想家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同时这两重内涵之间的理论张力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阐释空间。休谟既敏锐地看到个人趣味中偶然而主观性的一面,同时又乐观地相信自然健全的人性与社会历史的进步会逐渐改善人们的趣味。后世对于这一问题的种种争鸣,一方面丰富了休谟的思想,另一方面折射出了时代文化的不同发展、弊端与诉求,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增强"两岸四地"佛教信徒的爱国情谊,以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回报社会,弘扬湖湘文化,构建和谐湖南,为富民强省多作功德,2011年8月26—31日,湖南省佛教协会隆重举办"佛慈祖德茶道祈福——和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5,(6)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涉及的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内涵丰富,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这一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梁启超新文体的散文创作是其"文学革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蕴含。新文体的历史机缘在于报章新媒体的出现,它的成熟有赖于龚自珍、王韬等人的早期探索。梁启超新文体散文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性,体现出一种过渡性的创作特质,并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及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法律法规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即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科学的。在庐剧艺术中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鲜活的历史发展的记忆和特定的民族精神的折射;二是文化价值: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化石,不断碰撞的文化原生态;三是艺术审美价值,艺术资源的核心地带,审美创造的不竭之源;四是科技价值,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良性互动,传承发展与科学利用相得益彰。庐剧艺术浸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科学等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仙鹤寺也反映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清真寺建筑的中国化特色,对于今天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仙鹤寺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伊斯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迹。历史上,江苏扬州是中国与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讫点。早在唐代,扬州就已经是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在宋代,更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当时很多穆斯林侨居扬州经商,并在此建立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仙鹤寺。  相似文献   

18.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民间对于皮影戏的一种称赞与直接概括。皮影戏是通过对于光影的控制与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表演,同时还具有内涵美与艺术美。皮影戏从皮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来看,对皮质选用,雕刻技术与上色技术要求很高,制造难度大,因此它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皮影是通过戏曲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戏文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考察一个地方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的重要视角。在当今时代的经济推动之下,任何文化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会与经济挂钩,经济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搭建和提供重要的"平台",另一方面,文化也能带动经济,在当前的时代,皮影所具有的文学、戏曲、美学等价值无疑拥有着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汉画像石作为一个民族形象的文化史诗,蕴含着丰富的汉代先民们的智慧。在这其中,有以"鱼"和"莲"图像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概括性地介绍了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汉画像石中的"鱼莲"相结合的图像的基本情况以及汉代先民崇尚鱼、莲的缘由,并分析了其背后蕴含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塑是发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从农耕社会乡土气息浓郁、同时蕴含众多文化内涵的节庆"面花"食品或祭祀供品,到近代市井街头的玩具"面人儿",再到成为今天观赏收藏的"面人"艺术品,历经了千百年历史沧桑,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梳理面塑艺术传承演变历史源流的同时,保护和传承面塑艺术更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