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厚重的客家传统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然而,目前土楼旅游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低劣,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忽略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无法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针对这种情况,福建土楼旅游产品应当注重结合土楼特有文化进行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运用,更新观念,兼顾实用与审美,突出当地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闽南泉州的绿野山间,至今留存着多座风格各异的土楼。这些土楼不仅在建筑形式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是泉州地方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闽西客家土楼建筑不论是从筑建技术还是建筑功能上来看,都是一本读不完的艺术百科全书。从客家土楼的建造过程考量,在选址、建造、布局等各个方面都充分显示了客家先民高超的建造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从地域、形体、材料、装饰四个方面的建筑语言,解读闽西客家土楼的审美价值,为现代设计提供一定的美学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4.
“湟水又东,经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这是1500年前,伟大的旅行家郦道元千里跋涉到西平(今西宁市),在其巨著《水经注》中留下的有关西宁土楼观的最早记载。此后的千余年里,漫漫的湟水带走了这座高原古城无数的记忆,却留下了土楼山麓“神祠”的烛火灼灼不熄,馨烟缕缕不绝,这里正是青海省境内留存最早的宗教场所、著名的道教宫观——土楼观。 “神祠”最早是为东汉平寿敬侯、护羌校尉邓训大将军而立。邓训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子。东汉初,因前几任护羌校尉多采取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致使河湟一带…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发展,福建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全国都远近闻名,成为众多游客的目的地。文章对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其保护和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几点可行的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到福建民居土楼中的圆楼与方楼,尤其是圆楼的成因,最经常出现的观点就是它们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实,土楼民居建筑的形成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但是也没有脱离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设计观念。将天、地的观念与方、圆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对应不免牵强,应该从天道圆,地道方的哲学观念上来理解土楼建筑中的天、地与方、圆。  相似文献   

7.
西宁土楼观     
“湟水又东,径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这是北魏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的古湟中八最之一“北山烟雨”——今西宁土楼观。土楼观,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城北的土楼山(现习惯叫北山)。土楼山形状奇异,水绕山环,四川烘托,一关东峙,显得格外钟毓而灵秀。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当地群众为河湟名人——汉朝护羌校尉邓训在北山修建了“贤圣之祠”,最早称为“土楼山寺”,俗称北山寺,后改称“永兴寺”。  相似文献   

8.
赵婧 《中国宗教》2023,(6):80-81
<正>道教乐舞是唐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道教乐舞兼收并蓄、融合众技,不但继承了汉代道教乐舞的神韵,同时还融入了当时胡乐胡舞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蕴,其艺术思想对后世的乐舞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我国南方极具特色的一支汉族民系。客家人在南迁的过程中一方面保持了中原汉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逐步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经验。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围屋、土楼、排屋等民居建筑,以其体量巨大、规划严格、功能完善成为我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类型,体现出鲜明的技艺特征。不同地区的客家建筑在形态上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展现出鲜明的人文特征。客家建筑中的技艺与人文特征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形成客家民居建筑形态传承与流变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让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探究现代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方法,通过分析现代建筑活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原因,以及研究中国传统地域性建筑——福建土楼群当中的圆楼,对其选址布局、建筑材料、结构、内部空间进行分析,尝试归纳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方法,为现代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鼎盛的时期,当时全国窑场林立,瓷器品种繁多,无论是官窑亦或民窑都多产"实用之器"。宋瓷独特的造型设计体现了宋代统治阶层及文人士大夫和市民生活个层面对其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朴实、文质彬彬和优雅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考察儒家"石经"之史,不难发现,儒家"石经"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儒家"石经"以官方形式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儒家经学与时代、政治达到了一种新的融合,满足了当时的时代诉求、政治诉求与文化诉求。从历史维度看,"石经"之史是渐次形成的,其经数与经目也是由少至多、由经至子,以及由子入经的,同时,在此演进过程中还呈现出体系化、经典化与圣典化的基本趋势。从客观层面看,"石经"作为客观存在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蕴含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意涵、文化意涵与历史意涵。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思想文化的一个繁荣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绘画评论和绘画著作开始创立的重要时期,尽管不同的著作及理论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思潮变迁,但都能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探寻出其独有时代的哲学内涵。南朝谢赫《画品》作为魏晋时期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其美学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及指导意义。从当时的哲学思想以及社会背景出发对谢赫"六法论"的产生及其时代意义进行分析,探究谢赫《画品》中"六法"的哲学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旧工业建筑作为再利用的一种载体,在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由上海钢铁十厂改造而来的国际文化艺术社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归属感,显得混杂而统一。从这些方面来看,其改造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其从观念到法律法规再到实践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现状,深入研究、挖掘"当时当地"的特色,为城市创造出更多别具一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5.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园楼,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一般是一个姓氏的一家人居住在一个土楼中。老北京四合院,纵横交错的胡同富有深刻的历史含义,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是北京人生活的象征。它们都向世界彰显着中国人的团结精神,它们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地理位置上是一南一北,但建筑上的风格与格局却是有着相似的构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宋徽宗的艺术生涯和花鸟画创作进行探讨,研究他作品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采用文学与绘画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中的诗意绘画表达和画意文学表达,探讨诗画互文现象的意象共鸣和情感交融,同时探讨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展示了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先秦两汉首饰包装主要以青铜器和漆器为主。对先秦两汉首饰包装设计的材料、造型、装饰进行研究,可以加强对先秦两汉艺术风格的认识。青铜或漆器首饰包装,其设计思想和设计表现体现了当时艺术文化与审美需求,同时漆妆奁设计的功能化、系统化、合理化体现了古代卓越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以雍容华贵、端庄大方著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美学原则。毫无疑问,其表演艺术是在民国时期渐渐走向成熟的。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创造了一种新的"美",迎合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审美观。同时,他的表演艺术是在批评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他的舞台生涯早期是以演出传统戏为主,而后开始排演时装新戏以及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古装新戏。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革新——在王瑶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花衫行当。从民国建立(1912年)至抗战全面爆发(1937年),这段时期是梅兰芳表演艺术最辉煌的时期。除梅兰芳在当时所拍摄的戏曲电影,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影像资料之外,当时的报刊专著等文献资料,更能为我们还原出梅兰芳表演艺术发展的原貌,以此能对其进行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郭储 《法音》2023,(9):46-52
<正>《释迦谱》是中国僧人撰写的首部释迦牟尼传记。作为杰出僧人、佛教史学家僧祐存世的三部著作之一,其无疑能反映僧祐的佛教思想与态度,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产物。《释迦谱》收录的阿育王相关内容,正是东晋南朝阿育王经典与文化流行下的结果。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僧祐对时代思潮的观照与把握,也能窥见阿育王文化在当时的兴盛面貌。  相似文献   

20.
古方派是日本汉方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兴起于17世纪中叶。古方派的崛起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不仅深受中国医学理论及日本当时兴起的新儒学复古潮流的影响,而且与当时流行疾病的构造及文化主导者的转变等诸多因素有关,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社会文化角度对古方派崛起的原因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