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门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历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主要功能有交通联系、采光通风,另外还有保温、隔音、防风防雨防风沙的能力。由于中国历史上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呈现在园林建筑上,注重表现出人、建筑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境界。古希腊是欧洲建筑文化的发源地,早期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这里的人们更多的是以"人"为主,建筑更多的是想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其园林的排布改造就充分说明了建筑的地位被放在自然之上。  相似文献   

2.
地处广西桂林生态自然景区的愚自乐园是一座以当代雕塑为主的地景艺术公园。如今,它安置于酒店度假村中成为景观装置艺术,建筑与空间艺术的结合起到了调节的作用,现在的愚自乐园是城市的避难所,给参观者一个舒适的空间并给我们建造了物质与精神上的保护屏障。这样的一个原创性的经验独立于白天景象展开了空间的另一种维度。  相似文献   

3.
三门峡地区天井窑院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应用自然材料构筑房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环境自身的特征和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和与大自然融合的心理要求.注重周围环境的营造,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宛如天成.三门峡地区天井窑院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它朴素的生态学建筑思想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勤劳、朴实、智慧的西藏人民,在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在生产劳动中,不仅创造了优美的民族文化,也创造了多彩的科学技术.今天给人们印象最深刻、影响最大的是西藏建筑的魅力和藏医药的神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参与自然、人文审美需求的增加,旅游景观设计在挖掘、整合景区的文化资源方面,应该有更高要求。其中文学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区域旅游景观的文化审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成长与设计活跃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随着当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与批评,阿尔托却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更体现出其对平民的关怀、鲜明的地域特色、贴近景观和自然的风格特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主要倡导人性与自然的理性主义,主张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地建筑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结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思想形成的背景与起源,讲述阿尔托对人性化与地域性概念的诠释及其在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并结合他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思考,以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建设,大多色彩比较艳丽,且色彩的应用源远流长。在建筑建设中使用色彩能够提升建筑的美感,增加建筑自身的艺术气息,是古代建筑文化的主要表现。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主要以淡雅为主,重视与自然的色彩对比,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古民居建筑色彩的作用,同时阐述了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语言艺术特色,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可谓是各不相同。而在我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架构为主,与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建筑可谓存在有较大的差异,那么我国古代建筑究竟有何特点呢?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风格,文章尝试从历史遗迹敦煌壁画中探寻古代建筑的特点,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古代建筑之美。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缺乏参与户外公共绿地的休闲方式。一方面受当今社会休闲方式影响,休闲多依赖于电子科技产品。另一方面因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膨胀,可供户外休闲公共绿地变得紧缺,有较好景观文化设计因素的公共绿地更少。西安市小雁塔历史文化景区地处高楼林立间,历经时代变迁,原有历史遗痕也只剩小雁塔、明清修筑的建筑和几株千年古树。如何在此之上进一步优化景观,分析不足之处,提出改善策略,营造崇尚自然、禅意幽静的禅院空间,使人们放松的同时,也能感到文化景观的氛围,让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远离现代化娱乐产品,重回户外空间感受历史文化景观带来的"身、心、境"三者融合的感官体验和心灵体会。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8,(5)
正王兴斌:景区应当突出公益性,依靠"普陀山"品牌搞经营是打擦边球新京报:"普陀山上市",为什么引发了这么多的争议和质疑?王兴斌:现在的政策强调,以公共资源为基础的景区应当突出其公益性,而非商业性,不能搞企业化。将来像普陀山这样的景区,大体要归入国家公园体系内。国家公园是不能以商业为主的,这个已经明确。普陀山上市公司的这些索道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众多传统民居以及地域性建筑时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不仅与周围环境有关,也与使用者自身需求有关,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需求共同决定了建筑的形式。通过对天等县丽川河畔遗留建筑、口河屯与苗村现有建筑,对天等县人居环境行为和地域民居干栏式建筑进行具体的调查,并从天等县地区居民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等人居环境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天等县地区传统壮族民居人居环境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天等县传统建筑反映出的是天等地区壮族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地貌、生活习俗、思想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技术,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均具有历史传承性。而传统建筑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建筑形式将为人们在设计研究地域性建筑提供合理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所以保护天等县传统壮族建筑,发扬和继承该地传统民居建筑的优良设计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天等县地居式干栏建筑对于天等县地区建筑设计与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园林中,建筑是主要的物质构成,是园林的重要标志。园林中的建筑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活动需要,供人们休息、赏景,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从园林建筑中也能看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活动场地。为此,文章论述了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分析了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形态以及其中体现的艺术特征,分别结合亭、厅、廊分析了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共同诠释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的特色风貌。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必须与城市文化形象相和谐,以城市文化为导向来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泰州市三水湾景区作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核心景区,在环境设施设计中应在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结合泰州市文化符号,使设施与泰州文化相融合,塑造具有泰州文化、景区特色的环境设施,促进景区的文化内涵,彰显泰州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生态园林与城市建设——以淮安市的城市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不同于传统的园林,而是一种现代园林,它重视因地制宜,关注城市与自然的谐和,是大众共享的而不是小众独享的,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其意义只在于提醒人们,在现在城市的建设中,不能只讲技术,从而使千城一律,而应因地制宜,拯救(自然与文化的)差异,使建筑更适宜人"去居住".  相似文献   

15.
皖南徽派建筑与设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祥强 《美与时代》2004,(10):33-35
历史悠久的皖南徽派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形式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最具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它在世界建筑艺术文化圈中独具一格.建筑艺术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产物,它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它完全融合于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因而,皖南徽派建筑群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更能实现它独特的审美,同时,徽派建筑形式的艺术美,在审美体验中既具有"艺术感的因素"也具有"自然感的因素",这就更加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汇,指的是在建筑的设计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和谐。绿色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仅涉及到建筑学领域,更涉及到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综合目的是将建筑建造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节能、无污染的居住环境,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和场所的,同时,建筑以其各种建筑实体来表达着创作者的意图.人们对其精神的理解与把握,符号学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对建筑进行解读,以期揭示其艺术与审美的价值,以及对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屋最初是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不同的自然环境,民居建筑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同时为了优化住宅周围的环境,人们常借用大自然中的山水花木,或有目的地在传统民居村落周围经营种植,这样既美化了生活环境,还起到了改善小气候的作用。作为自给自足自然农耕经济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融为一体的。体现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思想观念。这就是人、民居建筑、植被之间存在着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生态保护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云南腾冲荷花湾乡村旅游景区的设计分析,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景区设计应遵循生态伦理原则,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强化乡村旅游景区的绿色营建。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获益两者协调共生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正渐渐走向多维化的发展方向,城市建筑基本上都开始倡导自由化发展,而传统的建筑设计的平面化和直线化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和大众的要求。人性化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建筑能够适应人们的真正需求,并不是让人去适应建筑,所以说,建筑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以人为主要出发点,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长远的全局意识,从自然着手,努力寻找最佳的与自然相融合的点,之后再将人类适合社会发展的每一种生存需求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