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无锡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发展态势、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四个方面对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再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从而为最终提出的景观规划构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运河文化遗存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热点。运河沿线各地都在挖掘整合运河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凸显特色的运河文化带。文章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以大运河苏州段吴江区安民桥为例,对大运河古桥文化特色分析与景观营造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想,以期为同类运河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丰富运河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时空变化中层层积淀所形成的。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章通过对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具有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环套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关联三个方面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接续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等保护与发展对策,旨在实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遗产元素丰富,具有整体功能和多样化的利用价值。文章以迁西长城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为例,通过对迁西自然景观历史演变、生态景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其自然景观特点和现状,从整体景观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角度出发提出有效保护迁西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曼 《美与时代》2023,(2):85-87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文化软实力,老旧社区是城市历史文化最好的展示窗口。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中心老旧社区与周边快速发展的区域形成鲜明对比,老旧社区的建设往往被忽视。现以郑州市二七老城区王立砦社区与建新街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社区建设理论,阐明郑州老旧社区文化景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结合社区老旧景观理论,对“河医片区”王立砦、建新街社区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总结现存文化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上,立足郑州本土文化,从景观要素、文化展现、视觉效果、空间功能等方面提出社区文化景观更新设计的策略,如提供休闲空间、改善环境、展现社区文化魅力、增加居民参与性等,以此更好地展现老旧社区文化景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化景观概念、内涵分析入手,综述了国内现有相关研究进展,在探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问题及研究热点两方面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了运河文化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运河文化的内涵,提出基于运河文化的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然后从运河文化的视角对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呼吁相关人员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让公园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文化景观是哈萨克族人和他们的祖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一些实用的需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并且使用天然材料,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对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文化景观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归纳其分类并参照刘滨谊教授的景观三元论进行分类分析景观构成要素,从而为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文化景观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不仅是现代文明的传承者,还是历史文明的承载者。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竞争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已成为城市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人口、现代建筑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护好历史文化景观,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发展方向,确保传统村落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汉是一座历史古城,从古地图和历史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以及教堂、寺庵、神庙和祠堂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以教堂景观为视角,武汉的基督教文化景观与佛教、宗族和民间信仰等文化景观呈交错分布,而且基督教各教会在武汉的布道范围有明显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张曼 《美与时代》2023,(4):82-84
城市老旧社区是城市传统演绎的缩影,老旧社区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与记忆,是城市公共精神的载体,同时具备时代性与生命力。合理的社区文化景观空间营造能够促使城市正向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化力与生命力。从老旧社区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社区文化景观结构等角度进行探究,研究老旧社区文化景观更新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朱彩姣 《美与时代》2024,(1):106-108
以广东省东莞市运河公社为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间改造设计。通过对东莞市运河公社展示空间项目的相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展示空间改造设计的策略。未来展示空间改造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强调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文刚 《美与时代》2023,(12):119-121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文化景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城市文化内涵最有教育意义,最能提高人们文化认同的载体之一。文化景观是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而不断凸显出来的,也是人们追忆历史、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选择。分析北部湾城市建设主要目标,明确北部湾城市文化底蕴,总结北部湾城市文化种类和挖掘景观文化资源。从提取提炼设计元素、总结利用地域文化、突出文化景观教育意义、尊重生态原则、合理搭配色彩、突出设计的时代性等方面总结设计方法,弘扬北部湾城市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爱国热情,同时也为北部湾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开展和实施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元朝时济州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贯通和明朝会通河的疏浚、南旺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使京杭大运河波光粼粼,千帆竞发。济宁以"南通江淮、北达幽燕"水陆要冲的地理位置成为运河边的重镇之一,以"通则全河通,不通则全河停"的特殊地位,在整个京  相似文献   

16.
介绍目前尚不为国人所熟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析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所符合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提出"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文化景观遗产归纳为人类长时间居住地,宗教、历史、园林建筑(群),农业、工业遗迹和人类迁徙、贸易等活动路线四种类型。此外,还分析了世界景观遗产应采取的保护方式,并认为文化景观遗产必将在世界遗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后,指出了中国拥有更多文化景观遗产的潜力十分巨大,应未雨绸缪,加强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规划和申请。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鞍山三县一市文化景观带建设的意义出发,提出鞍山三县一市景观带建设的思路,即文化、文化景观、城市景观带与城市的共融、有机结合,倡导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再生景观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命脉,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能够带动城市快速发展。而今在商丘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其景观建设有待大力改善。通过对西安文化景观设计建设的分析,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及现代设计理念,巧妙地提炼本市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并将其应用在现代城市景观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经济价值。文章选取京杭大运河京津冀段为研究对象,分析运河沿岸村镇景观要素和景观价值,提出运河沿岸村镇景观特色营造策略,突出村镇与运河之间的联动性。通过对区域主题的重构、绿道系统的构建和活力点的打造,沿岸村镇能够实现文化与生态共存、传统与现代共荣、和谐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视角,旨在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注重的是人与环境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于人行为的影响。即在生态视角的影响与指导下,积极开展城市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研究,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在城市湿地公园的文化景观设计中秉承与贯穿生态理念,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城市历史背景为依托,重在展示城市的文化风貌与历史特征;采用高新技术,实现建设的节能减排;注重植物规划,实现绿色环保;加之以美学理念,建设多元的魅力景观;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本身,实现人与景物的相互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