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 ,后人有称姜齐者。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殷 ,功高盖世 ,在分封诸侯时被列为首封。因其为东夷人 ,所以把他封到东夷人居住的齐。也有人说齐本是旧名 ,姜太公袭其旧而建齐国。建国之初 ,姜太公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举贤尚功”、“通工商之业 ,便鱼盐之利”的方针 ,不仅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由此奠定了齐文化的基本框架。《诗经 .齐风》是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齐地风俗的集中表现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齐风》中的诗篇内容和形式 ,探讨齐地的风俗习惯 ,从而了解齐文化的某些特色。《齐风》 11首 ,反映…  相似文献   

2.
姜太公吕尚助周武王灭商之后,又与周公旦东征东夷族熊盈17国,灭掉了少昊氏之后的齐国。周朝为了镇定东方,防止商朝的同族东夷族的再次叛乱,便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以控制东夷族的中心;又封姜太公于齐的故墟,建国称齐,以镇抚东方前沿,和鲁国犄角而监视着整个山东半岛众多的东夷族的动向,无疑为巩固西周统治起着  相似文献   

3.
齐国田氏后裔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国田氏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影响和统治齐国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公元前221年,齐虽为秦所灭,然田氏未亡。秦汉时期,分布在齐地、关中、江东和中原等地的田氏后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本文经过梳理考证,对秦汉时期田氏后裔的活动情况大致勾画出一个轮廓,以此来探讨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先秦齐国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初分封立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前后存在了约有八百年之久。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又发展成为七雄之一。齐之所以存在时间如此之长,又是诸侯国中强国之首,固然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齐文化的发展,应作纵向与横向的分析。从纵向来说,自姜太公封齐到桓公、管仲改革,又到晏婴为政,再到田氏代姜,而到田齐变法兴办稷下之学,这时齐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从横向而言,稷下学宫这个“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各学派兼容并包,其学术文化来自各个地区文化圈(如鲁、楚、秦、三晋、吴越、燕赵、巴蜀等),经过“争鸣”的大交流  相似文献   

6.
研究齐文化,首先必须研究姜太公。因为太公以齐开国之君,行举贤尚功之法(《汉书·地理志》),修因俗简礼之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诸多建构,“成为齐国历代统治者的一贯文化政策”(《文史知识》,1989年第3期,第31页),实为齐国文化的开山。而齐国文化则是“齐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齐文化研究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7.
说"齐"与"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缊 《管子学刊》2001,(4):25-29
周初姜太公领封建立的齐国,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东方泱泱大国,但由于文献不足,对于其早期建国前后的状况形成今人状况的难题,本文对齐国建立前殷商的古齐史料以及今人的考索进行分析,阐述了齐地得名与古济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析齐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齐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性特点宣兆琦一从西周初期姜太公封齐,至春秋前中期桓管改革,可视作齐国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如同一个画家在绘制一幅图画前调定底色.一个音乐家在谱写一首歌曲前确立基调一样,齐国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邹忌其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姓齐国,从太公开基,建立姜齐,到秦并六国,田齐灭亡,前后延祚不下八百年。其间得失迭见,盛衰相继,而中兴者三主。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为一兴齐国。晏婴相景公,节俭力行,名显诸侯,是为二兴齐国。及田氏嬗齐,佐助威王先“战胜于朝廷”,后称“强于天下”的三兴齐国的人物,就不能不首推邹忌了。  相似文献   

10.
齐文化中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由开国之君姜太公发其端,经由管仲、晏要等继承和发展,至稷下学官进一步发扬光大。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仅是齐国富强的指导思想之一,而且对中国古化民主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齐都的再建     
姜太公就封于齐,以营丘为都,后又在营丘与淄水之间建立新都城。胡公时被迫迁都薄姑,献公时将都城重迁回营丘,并易名临淄。临淄自此作为齐国的都城再也没有被迁移。临淄的再建,既是齐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带动和推动着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稷下学宫诞生于地处东方的齐国,是战国时期学术交流和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机构,其成立与田氏代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界对稷下学宫尤其对于其确切地望的争论从未停止,从零星的文献记载出发,结合近年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本文认为稷下学宫位于大城西门外的系水两岸。对于该问题的讨论不能就此划上句号,考古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稷下学宫作为齐国重要的政治文化遗产,历史进程中层累的集体记忆相互关联交织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3.
莫文 《管子学刊》2004,(4):43-45
齐宣王、齐闵王所成就的霸业虽不及前几代君王,但在齐国历史上,他们巩固了齐国东方大国、强国的地位。本文论述了齐宣王、齐闵王通过广揽人才、合纵联盟等措施所成就的霸业。  相似文献   

14.
田齐的建立     
田齐的建立[日]太田幸男著路英勇译[编者按]此文系太田幸男先生的《关于齐国田氏》一文的第二节,有删节。这篇文章共分三节:一、齐国田氏与春秋末期邑制国家体制的崩溃;二、田齐的建立;三、田齐的灭亡。一、田常与田氏集团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田乞之于田...  相似文献   

15.
姜太公与管仲改革陈青荣姜太公与管仲改革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不仅涉及到齐国两位著名代表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也涉及到管仲改革中的继承与创新的诸多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管仲改革部分内容的分析,来探寻齐国历史传统禅递的遗迹和环节,并粗浅地...  相似文献   

16.
论姜太公     
论姜太公刘蔚华,苗润田姜太公是我国商周之际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同时,他又是齐国的开国始祖,其政治谋略和军事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西周开国元勋,姜齐立国始祖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东海...  相似文献   

17.
谷玉梅  王瑞芳 《管子学刊》2009,(4):44-48,116
齐国自周初建国直至战国,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先秦齐人天性劲勇、喜战、乐斗,齐国君民既是尚"悍"特性的继承者,又是尚"悍"民俗的提倡者、培植者和典型的示范者。齐国民俗尚"悍",有其政治、军事、时代之背景及其特殊表现,从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中都可以窥见齐地民俗之"悍"所呈现出的勇敢和智慧之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由徐树梓先生主编、杨向奎先生作序、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姜太公的论文集粹《姜太公新论》已经面世。姜太公这位辅周治齐的谋略大师,一向被后人称为传奇式的人物,在他身上笼罩着种种神秘的外衣,而往往忽略其真人面貌。《姜太公新论》一书,旨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姜太公讲行全面综合研究,恢复其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9.
岳友熙  李振 《管子学刊》2011,(3):100-105
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太公在兴周灭商的过程中,充分领悟到了民众的巨大作用。因此,在齐国的建国之初,他就将民本思想列为治国之策。记录太公言论的《六韬》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后,春秋时期,管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太公的治国方略,他在《管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并且从爱民、利民、富民、惠民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到了战国时.齐国的民本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齐国创建和发展繁荣稷下学宫,荟萃天下学人,百家争鸣,著书立说。随着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人齐国,极大地丰富了齐国的民本思想,并从理论上把民本思想升华到一个空前的高度。齐国的民本思想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主要由先秦时期齐国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齐文化是一支开发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对我国早期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文化。在齐文化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姜太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等照耀中国文化史的伟大人物,创造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郭沫若语)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宝贵文化典籍,开掘研究齐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