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历史"是贯穿在马克思主要著作中的重要思想。资本无止境的增殖过程不断将整个世界卷入到资本的循环圈,由此产生了资本全球化过程,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历史"的"总体性"的形成看作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是"世界历史进程",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道路是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将这一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引导人类顺应时代潮流,遵循历史规律,用新型世界秩序逐步取代当代的霸权主义世界秩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以前,在中国刚刚崛起的时候,许多人谈论的是中国应当如何设法让世界接纳并"以一个负责任的政权"融合在当今世界秩序里。然而,仅仅几十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现在人们已经在谈论,中国如何在创建新的世界秩序里扮演积极的乃至领导的角色。中国大胆创新的"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正在发生深刻转变的世界地缘政治风景的宏伟蓝图。针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其在金砖五国、东盟、上合组织等国际合作领域中的影响,有人将正在形成的新秩序称为"丝路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两大价值理念相互涵摄,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凸显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民族特色。这两大价值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只不过它们作为理念形成的时间不同。"生命至上"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萌芽,而"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进行艰难理论探索和实践构建所凝练和确立的。"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不是一般的价值理念,而应该成为根本的价值理念。它们不仅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人类如果不追求它们并以它们作为基本原则,就会陷入生存危机。两者各自都有对人民个体的实践要求,而将两者的实践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共同的总的实践要求。用孟子的话表达,这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这种总的实践要求以人民个体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游学"是穆斯林传统的求知方式,是伊斯兰求知理念的映现。本文对"游学"这一历史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就与游学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笔者认为,在历史上,"游学"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4):195-203
近年来,"天下"的概念虽没有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时被学术界所论及。将"天下"乃至"新天下主义"视为一种可能的中国式的"世界制度",难免会被认为是一种对中国文化过于自恋的文化保守主义。实际上,"天下"的内涵在秦统一之前和统一之后是有重大区别的。在秦统一之前,"天下"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建立在血缘之上的一种文化纽带关系,很少有政治的意蕴。即便是在秦统一以后,"天下"被赋予了政治的内涵,但也并非是一种超越国家利益之上的政治单位,而是"大一统"的"中国"体系的基本规训工具和权力合法性基础,是皇权与儒家思想体系结合起来的区别自我与"他者"的重要标尺。然而,"天下"的政治意蕴仍然体现在"国天下"中,而并非是一种世界意义的秩序。把"天下"作为一种"世界尺度"或者说"世界秩序",那不过是一种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中,一些学者为提升庄子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将庄子的"命"与"逍遥"思想的关系诠解为"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这一诠解在笔者看来,是"以西释中""反向格义"的一个"不当比附",不仅没有更加澄明中国哲学思想的真正义涵,反而遮蔽了中国哲学对世界经验方式和思考方式的独特性;对于庄学而言,不仅未能促进对于庄学义理的新开发,反而伤害了庄子思想本身。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8,(4)
正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关键性的一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正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秩序与发展事业的建设中,为世界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让中国改革发展造福人类,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充满生机活力。而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转变与进程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坛上,闪烁着两颗璀璨的行星,师古人的保守派"四王"和个性解放的革新派"四僧"."四王"和"四僧"的风格之所以大相径庭,正因为无论在艺术精神、哲学基础,还是在绘画理念和审美趣味方面皆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9.
对殷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尚书、清华简、《逸周书》等古代文献进行梳理,探讨"中"理念和"执中"方法的发展脉络,认为古代文献中的"中"和"执中"与易学中的"阴阳中和"之道及"成位乎其中"等易理、儒学的中庸之道、道教"一即中"等理念一起,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心理、行为方式、处世作风和人格境界。"中"的理念、"执中"的方法,是华夏文化的内在基本特性,"中""执中"已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构思和推进,充分展现了人民民主的理念、意图和效能。在理念上,人民民主体现了"做事能力"的原初民主意涵;在意图上,人民民主着重于限制"利益博弈"的良性治理思路;在效能上,人民民主有益于推行"政治教育"的群众路线工作方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其领导权始终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这是保证这一民主追求具有可行性的政治前提,也是保证这一民主追求具有正确方向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1.
寻找善的定义是一个恒古话题.本文分别考察了中国儒家的"义利之辩"和中国基督教的"因信称义"中对善的定义方式.本文的考察展示了如下重要事实:首先,从逻辑上看,它们是两种对立的善定义方式.前者强调人在诚中完全占有善恶判断权,而后者则要求人在信中完全放弃判断权.其次,从生存上看,前者因拥有善恶判断权而必然走向霸权话语和思想僵化,而后者则因放弃判断权而可能走向迷信.再次,当这两种善定义方式合二为一时,我们就进入一种悖论式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伦理学涉及人际关系及行为的规则,"人"是伦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有关"人"的理念也出现了一个从敌我阵营中的人向作为国家公民的人乃至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人的重要转变。这就促使伦理学界反思,这种"人"的图景的巨大变化是否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时代现象、国际现象和历史现象。对人的图景的历史变迁及其内  相似文献   

13.
构建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本学科"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是无神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需要。编写《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可以作为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抓手。这是一项"集成"和"总装"的工作,是一种"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无神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无神的物质世界产生了有神观念以及与之相对立的无神思想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无神论学科的基本原则。构建中国特色无神论学科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以问题为导向。  相似文献   

14.
"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具有"文化规范"和"文化取向"的双重规定,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是趋向于世界文明发展的价值。从具体内容、功能和特性来看,"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价值"是作为"共同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存在的价值,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共同价值"规定了"中国价值"总的发展空间,并在整体上决定了"中国价值"的建设方式。另一方面,"中国价值"又会作用和影响"共同价值"。"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的关系,必将会引导当代中国文化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条道路一直会延伸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从而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文明大国"和"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有相"因"继承的"常道",也有与时偕行而进行"损益"的"新命",此即文化发展的"常"与"变"的关系。"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止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说是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之"常道"的一个精辟概括和表述,这也正是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大变局,起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在社会经济方面,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已经转变为以工商为主的市场经济;第二是在政治制度方面,从君主制已经转变为民主共和制;第三是在教育制度方面,从服务于君主制的科举制已经转变为服务于社会多种需要的现代教育制度;第四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从经学的"权威真理"的思维方式已经转变为广义的"哲学"或"学术"的思维方式。儒家文化一方面要适应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转化或优化这四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现代化的"新命"。  相似文献   

16.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品牌形象是企业整体概念的集合体,设计师作为品牌形象的缔造者,面对大众复杂多变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审美趣味等,不仅要使品牌形象迎合和引导大众,更要使品牌形象准确地传达企业理念。通过对"意"与"象"在中国美学中作为艺术本源、艺术创作方法和审美观照命题的研究,归纳总结"意"与"象"之间关系的方法论意义,运用方法论来指导设计师把握和理解视觉传达设计中企业、品牌形象、受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设计师更好地传达企业的理念与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5,(3):33-40
"法治中国"是中国整体国家建构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评估这一历史进程的前提是"后发国家"之规定性:法治制度的西方移植性、法治理念与价值形态的传统继承与变革的二元性以及法治变革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难题。"分享普遍性的特殊性"之新通三统论以及"自由共和主义"哲学传统应成为评价和指导中国法治发展的规范性基础。法治评估应立足演进主义文明论、程序主义制度论和自由共和主义哲学论三个宏观层面进行指标设计与科学评估,保证法治中国宏观走向的规范正确性与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陈赟 《哲学动态》2022,(10):37-40+127
<正>陈少明“做中国哲学”的哲学探究理念和实践,为在当代中国做哲学提供了一种道路、一种典范。他不仅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而且以自己的哲学创作实践提供了具有类型学意义与激唤作用的案例。这一典范的要点在于肯定中国哲学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在此是一个“地方性”的限定,是人文之“风土性”(和辻哲郎语)显现,普遍性既是由内容——即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经验——提供,也与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普遍性的思想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尚和"审美观贯穿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和"的思维方式、认知理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是渗透到民族基因里的烙印,蕴涵着阴阳辩证思维、整体观、差异性事物的共存智慧,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审美观念中。城市公共艺术是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形式,承担着美化生活环境以及展示和传达当代城市人文生活精神面貌的责任。文章提出将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在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中,探讨"尚和"审美观在其之中的意义,这既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就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这一概念而言可以追溯到"写意油画"、油画的"民族化"等阶段,这是在油画引入中国后一种独特的、自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创作实践和思想融合。传统油画作为当今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表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经过近代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当代写意油画。"意境美"风格的艺术作品是写意油画发展过程中艺术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一个因素。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有自己的属性,通过线条、色彩的表达过程让审美者理解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是贯穿画面重要内容,也是"意境美"体现的最好方式。一幅好的油画作品的灵魂就是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或对自然界的情感表达,像喜怒哀乐一样,不需要语言的叙述,可以让观者很直接地了解画家想表达什么。即使绘画者会用不同的形式技法来充实油画作品,但其中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境。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一幅画没有一种"意境美",那会是很枯燥无味的一幅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