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2.
初涉入世的姑娘,遇到最难的事莫过于该怎样说“不”。她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父母、朋友、同事、亲戚、上司都不时要求这样或那样有时迫使她们非说“不”不可。我们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但姑娘该怎样说“不”才不会令对方难堪或觉得她没有人情味呢?不妨采取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样话百样说,看你会说不会说,会说者可让人笑,不会说者则让人跳。当你有话时别急于出口,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应考虑一下说法。改变说法,效果将大不一样。 当兵意味着可能参加战争,战争就意味着死亡。美国一直采取志愿兵制,如何让那些养尊处优的美国人“志愿”当大兵呢?美国人想出了绝妙的动员广告: 如果是打传统的常规战争的话,不用担心你当兵就会死。当兵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留在后方,一个是送到前线。留在后方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送到前线又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受伤,一个是没有受伤。没有受伤不用担心,受伤的话也有两个可…  相似文献   

4.
把杯子放下     
一名心理学家在教室里给观众上一堂《压力管理》课。她举起一杯水,每个人都预想被问“半杯满,半杯空”的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笑着说:“这杯水有多重?”各种回答都有:8—10盎司。心理学家回复道:“绝对的重量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5.
提要:清初佛门大盛,王渔洋’与蒋超、梁熙等人为代表的居士禅与之相表里。渔洋参禅礼佛,交游剖石、继起、见月、拙庵、大汕诸佛门龙象,昌言以禅补儒,禅悦性灵,批评明末以来辟佛风气;提倡佛门无诤,欲平息济洞聚讼,还佛门清净地;重戒律修行,不满僧人修行不密,风气日颓;以禅喻诗,释语入诗,重活句以得禅髓,开拓诗境。渔洋不以学问见长,然通达禅理要不可诬,其事足增踵佛门,“神韵”说也深受禅宗影响。通过考察渔洋佛门交游与禅宗思想,大抵可厘清学界争讼已久的渔洋是否通禅理、“神韵”说是否与禅宗关联密切一段公案。 李圣华,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相似文献   

6.
水的硬度是多少?很多人会说:“水有什么硬度?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的确,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确实没有多大硬度,柔弱得让人难以联想到“坚硬”这个词,但是如果是没有丝毫杂质的纯水呢?  相似文献   

7.
笑与学佛     
我刚接触佛教时,妻子即说:“你还学佛呢,整天板着个脸,笑都不会笑。”这话让我震动。的确,佛门中也有怒目金刚,但毕竟很少,大多数佛、菩萨的相貌皆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让众生看了敬仰又欢喜,油然生起亲近心。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笑与佛紧密相联,把笑颜待人作为学佛的基本功之一。为什么要笑颜待人呢?佛经言:“内存慈悲心,外现慈悲相。”所谓“慈”即是给予他人快乐,所谓“悲”,不是悲观,不是悲哀,而是同情、怜悯受苦的众生,帮助他脱离苦难。显然,佛、菩萨之和颜悦色。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读懂了一些《维摩诘经》,心量不自觉的扩大了,不再局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婆婆世界,也不会局限于向往的净土世界,而扩展到了无限的空间。执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有几本书会影响到思维方式?有几本书能颠覆已有的思维方式?这本书需要细品,让读的人在微妙的改变只有一个词:亦正亦邪。只有一句话:哲学不是摆设,是处理事情的具体方法,而且甚是实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步前行。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人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10.
老鼠与兔子     
徐子 《思维与智慧》2007,(11):20-21
老鼠和兔子是邻居,虽然关系平淡,没什么来往,但也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忽然有一天,老鼠打破了这种局面,手段恶劣。这让免子忍无可忍,便怒气冲冲地找到老鼠,指责说:“你在我家周围疯狂地挖洞,究竟是什么意思?”兔子是素食主义者,老鼠自然不会怕它,就理直气壮地说:“我发展我的房地产,关你什么事?”兔子说:“你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太不讲道德了。”老鼠嬉皮笑脸地说:“如果你能补偿给我5公斤小麦,我就停止施工,还你一个清净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珍惜今天     
一位智者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一个——它们就是今天。”人的岁月不如说人的生命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今天组成的。对每一个今天的荒废其实就是荒废生命。佛教常常言及的“活在当下”,就是让人常常活在今天。在修行上,佛教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就是说:修行不是等着去上殿,等着到禅堂打坐,等着去念经。修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进行的工作、生活。只有把握了这个方法,真正能够做到时时觉照、念念自知,我们才不会空过。其实不只是修行,做任何事都应从当下,从今天做起的;等待,永远是一种空想,一种妄想。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9,(9)
常听人说,“酒色财气”“四大皆空”,以为这就是佛教的主张。稍懂佛教或有一点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那么,四大又为何“皆空”?空的是什么? 一般较少接触佛教的人都认为“空”很难理解,认为既然有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存在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怎么能说是“空”呢?如果一切都归之于空,那  相似文献   

13.
“身份证掉了,怎么办?” 当小孩子用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来考大人,看到大人答不出来的窘态时,会说:。平常骂我笨,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现在轮到你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脑筋急转弯变成了一种人际关系的融合剂,因为它不是正经八百的道德问题,也不是要取得严肃的科学结论,它巧妙地将不平衡的杠杆偏向另一边,让优势的一方发窘出丑,让原来居于劣势的一方取得暂时的优势。难怪可以大发利市,一集又一集地卖。  相似文献   

14.
前人小品有一则笑话,说一位年轻和尚与两位儒生同船赶路,两位儒生大小都是有点功名在身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流文化中人,自然一路意气风发、高谈阔论。小船不宽敞,那年轻和尚自觉地蜷缩起来,在一旁洗耳恭听。听着听着,他觉诧异,脱口请教:“听二位说,那尧舜竟是一人还是两人?”儒生答曰:“当然是一个人!”“那么──”,和尚又举出一位复姓(四字名)的历史人物,问道:“这是一个人吗?”儒生不屑一顾:“这都不明白?当然是两个人的名字啦!”年轻和尚笑起来,把脚舒舒服服伸展开来,道:“如此说来,且容小僧伸伸脚…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样一个下午。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农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化》2011,(3):62-65
“九岁便失明,这是否从精神上摧毁了你?”“不会,那时候我还没有精神,灾难来得太早,它扑了个空。”“这些年来,是什么影响了你?”“有很多,但是最大的应该是佛教。”四月的最后一个夜晚,在无锡北仓门的小剧场,周云蓬保持着一贯风格的装束,长发,墨镜,胸前挂一串佛珠,静静地坐在台上调试琴音。苦难和流浪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刻下太深的...  相似文献   

17.
50岁,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什么叫“知天命”?用大白话说就是,人生都到了50岁了,我已经知道老天安排我什么命运了,那就听天由命吧!可不是嘛,都50多岁了,白发上头,皱纹上额,感叹在怀,苦涩在心。人生50,恰如秋天黄叶,秋渐深,绿渐褪,秋风再紧一些,说不定哪天就要飘坠人生枝头!可不是嘛,都50多岁了,说是年过半百,让人错觉是人生才刚走一半,可是仔细看看身边,又有几个活过百岁的人呢?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容貌     
前天和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聊天,突然想起了一个现在非常流行的却也非常玄乎的词:“心灵的容貌”,便禁不住问道:。心理学家总是说,可以通过测试来看清一个人内在心灵容貌的美与丑,然而,关键的是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你能否用更通俗一些的话,让我们也能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心灵容貌的美丑呢?”  相似文献   

19.
水的硬度是多少?很多人会说:“水有什么硬度?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的确,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确实没有多大硬度,柔弱得让人难以联想到“坚硬”这个词,但是如果是没有丝毫杂质的纯水呢?  相似文献   

20.
流感·有感     
计文 《天风》2009,(6):1-1
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我不慎咳嗽了几下。旁人悄问:“怎么了?”我说:“可能感冒了!”谁知他马上拿我开玩笑:“不会猪流感吧?”“不,是人流感,不是猪流感!”我觉得这非得分清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