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素食记     
我家有素食传统,叔父和姑母都是年轻时起长斋终身,家父虽不长斋而吃花斋,每年也有半数日子茹素。我在二十岁时起开始素食,维持了两年。以抗日期间正在读书,吃学校的大锅饭,无法素食,因而中止。其实也是志愿不坚,否则这种困难不是不可克服的。以后麻木不仁,经常食肉,数十年了。今年春节住在舍侄家中,有亲戚送来两只活鸡,一公一母,很是肥壮,像两个大棉花球似的。天气寒冷,这两只鸡瑟缩俯伏在厅堂的角落里,偎依在一起,互相用尖嘴巴梳理头颈上的羽毛。看起来它们是很有感情的。这样温驯善良的动物,为什么要杀死它,太不应该了。这几天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甚深思考,觉得还是以素食为好。旧历除夕,我掌锅铲坐在火炉旁边当厨师,别人忙着洗菜切菜。一只武昌鱼,本来由他们整治好了,已经去鳞去鳃,剖腹挖肚,里外洗  相似文献   

2.
素食人生     
每天上午十点半,是"枣子树"全体员工用餐的时间.如果这天宋渊博没有特别的安排,他一定会来餐厅和员工们一起吃午饭. "枣子树"上海淮海路店开张后不久,宋渊博发现员工吃完的餐盘中剩了很多饭菜,桌上、地上也落下了不少的米粒和菜.他将店中所有的员工召集在一起,当着大家的面把盘中剩下的饭菜吃了,把桌上和地上的米粒和菜也捡起来吃了...  相似文献   

3.
汗巾子是手帕的一种变体,行制窄长。《金瓶梅》中有很多对汗巾子的描写,汗巾子有作为头饰用品、人情事物、情人之间的信物等几个方面的用处,小小汗巾子在生活、服饰中作用巨大,从汗巾子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纺织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金瓶梅》中汗巾子的分析,倡导人们关注和重视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和保护,使古代服饰这一物质与精神财富在今天的服饰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圣经>记载的上帝最初为人类安排的食物和洪水之后的食物,犹太教数位先知的言行,早期著名基督徒保罗、德尔图良、克莱门等人的教诲,参考了当代圣经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犹太教艾塞尼派经典的引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早期的基督徒都是素食者.  相似文献   

5.
《天风》1998,(3)
子~十~十~子“十一十~争“干·干~十十~十~辛~十~十~十”十·十十”冲~斗一十一子一辛~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千 叫卜干~沪”矛一甲~十,卜 1.见路加福书陀章16节.16章19节.18草18节 2.甲约书亚记3章14节,6章12节.6章l节 3,见‘召示录5章6节,7章9节,14章l节 4.见路加隔一音14章巧节 5.甲使徒行传7章2()节 6.马夫伺候耶稣.马利亚膏主,拉撒路见证复活大能(约12:l) 7见约翰喻音l章42节,马可福音3章16节 8.司提反(徒7:56),彼得(徒l():11)和约翰(启9:11) ,.甲罗马书!章!6节,提摩人后书l章8节,12章16节 10.第一次呼召 同二L(歌2:l()),第 二次呼召…  相似文献   

6.
何景明与李梦阳论诗,曾引《周易·系辞》中的“拟议以成其变化”来针砭对方的“尺寸法古”.后来李攀龙将这一易学命题提升为诗文复古的纲领,既标志着复古理论的“成熟”,也标志着复古实践陷入窘境.通过探讨宋明学者如何阐释这一易学命题,可以发现复古论者的思维方式深受经学影响;通过解析复古论者如何运用这一易学命题,可以透视李、何论诗的分歧所在,以及前后七子复古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苏轼这首论画诗对后来的美术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为苏轼的诗句,使得中国美术史上两位重要人物吴道子和王维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按理说,“面子”是“里子”的外部表现形式,两者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可现实生活常常出现两者相悖,特别是徒有其“面”和徒看其“面”的不良现象: 一是只有“面子”,没有“里子”。某村墙上挂着50多块框子和牌子。按内容分类,其中隶属于党建的14块,计划生育12块,妇女5块,民调5块,青年4块,民兵4块,会计6块。框子一律是  相似文献   

9.
素心素食     
正"春满吴江"素宴,期许已久。身边朋友一直推荐,这家的素食有特色,那家的好吃,近年,素宴盛行,真正去吃,还是首次。准时赴宴,落座。满桌的斑斓翠色,赏心悦目。如走进一处芳菲劲朗,草木葱茏的园林,喜不自持。在坐的惊呼不已,问,这是什么食材,那是什么菌菇,一群人像个孩子,连寻常的菜蔬都不识了。一桌全素宴,满眼的"肉",吃下的却是维生素和纤维素,吃起来像肉,实者在吃"草",想想都有点小兴奋。"青菘绿韭古嘉蔬,莼丝菰白名三吴。地炉篝火煮菜香,  相似文献   

10.
我常碰到一些人问:信仰佛教是否要吃素?我告诉他们说:“信仰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吃荤也是可以的。”他们反问:既然可以,为什么大多数佛教徒都吃素呢?我说,佛教是一个讲慈悲的宗教。佛教认为,凡是有情(有生命的)都有灵性,他们都贪生  相似文献   

11.
素食缘     
我自食素以后,妻一直很担心。她担心我会因此营养不够,身体被搞垮。她担心有她的道理,因为我本身工作比较忙,担子比较重,身负地区三个部门的领导职务,无论动脑、动手、动口的事都挺多,一旦身体承受不了,这家就无了支柱。因而总是想方设法劝我多少吃点肉,那怕吃点鸡蛋也好。我说,肉也好蛋也好,都是生命,我吃不下。妻说,鸡、鸭、猪、牛生就是拿来吃的,不可能全天下吃肉的人都是错的。直到我列举了若干高僧终生食素且长寿的例子,妻才无言以答。尽管如此,她对我食素心里老是提着一个疙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以<庖丁解牛>为例,将自己对老庄之道关于修道摄生方面的一点参悟所得,奉与诸同道分享并希见教! 一、遣有证无,是老庄摄生之道的一贯目标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篇幅不长,仅三百多字.但其中所寓含的养生之道和人生哲理,却给后人留下了震撼性的启迪.<养生主>是"老庄"之学唯一以"养生"命题的篇章,只不过今天人们对"养生"一词的理解与<养生主>的原意有所不同.所谓"生",是指人的形体生命,是<老子>中的"有".  相似文献   

13.
"新子学"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学界热烈讨论。子学与经学属于同源异流,是独立且相互影响的关系。新子学是建立在旧子学基础之上,传统的子学未冠以"新",但其概念却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子学冠以"新",意在凸显子学在新时期、新文化、新材料、新视角背景下的新发展,"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现代性、传承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相似文献   

15.
著名画家张善子是天主教教友,四川内江县人,清光绪壬午八年(1882年)农历5月初5日生,原名张正兰,单名泽;善子本孪生,故初字善孖,含双生子意,后改为善子。先生爱虎画虎,如痴如迷,其师曾农髯以“虎痴”目之,先生遂亦以此自号,人则尊为“虎公”、“虎髯”。善子祖籍湖北麻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因“湖广填川”,定居内江,至善子辈已为第八代。父张忠发,字怀忠,号悲生,母曾友贞,俱信基督教。父在教堂工作,先生亦随时出入教堂。母亲长于绘画刺绣,名诗人谢玉岑谓:“曾太夫人以工笔花鸟,负名于蜀。”人们呼为“张画  相似文献   

16.
古人字前的"伯"、"仲"、"季"或"子",或存或省,并非不可变通。《论语.雍也》篇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上博楚简《仲弓》显示仲弓向孔子请教的多是临民为政之道。《说苑.修文》说"仲弓通于化术,孔子明于王道,而无以加仲弓之言"。《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这些皆可间接证明荀子承传了孔子、仲弓一系之外王儒学。在《孟子》书中,提到孔门十哲中的九位,唯独少了仲弓,荀子则极力批判子思和孟子。由此看来,弓荀学派之外王儒学,与思孟学派之内圣儒学相区分,似并非向壁虚造。  相似文献   

17.
"新子学"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构,首先要对经典文本的结构进行重构。借鉴"新四书"由"道统"到"经典",再到"经典的阐释"的建构模式,"新子学"在不尚一统、多元共生的子学精神下,以元典时代的子学经典为基础,构建子学经典体系,发现历史上被掩盖的子学经典的价值,在当代语境下对子学经典进行阐释。对子学经典的阐释以"知人论世"为支点,注重"诸子"与"时代"结合的特征,充分发挥人在阐释中的作用,并结合当下语境探寻诸子之学与当代社会的普适性,避免误读与庸俗化。  相似文献   

18.
"新子学"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什么,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哪的思考与回答,是当下中国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经典"。"新子学"是对"子学现象"的正视,更是对"子学精神"的提炼。虽然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但现代社会文化是传统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社会有可能和有必要继承、弘扬和发展传统社会文化。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新子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作用,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繁衍不息,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出于对社会新兴宗教、民俗现象的关注,本文以日本"水子供养"为研究考察的对象。首先对"水子供养"进行源流演变的介绍。其次,结合佛教地藏信仰、地藏与儿童关系以及日本儿童观的文化背景,深入阐述这一新兴宗教文化现象的历史文化渊源。再次,就日本战后"水子供养"兴起的现实社会背景作简要的说明。最后,通过总结日本"水子供养"的研究,强调从当代新兴宗教的发生发展的角度要正视宗教发展规律,充分关注信仰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恕”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次。《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