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我们了解到近来英国的霍布斯(T.Hobbes)研究状况,我们可能要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成果?”作为霍布斯的祖国,在霍布斯诞生的第四百年开始的时候,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在英国的大学中,经常存在着在某种经典著作的阴影下进行研究的困难。1938年到1968年,出版了一些关于霍布斯研究的“经典著作”。我们不能想象雷布斯研究不同泰勒瓦伦德、麦克佛逊、奥克斯  相似文献   

2.
杨汲 《哲学动态》2022,(10):57-65
自然法理论是理解霍布斯理论立场的关键。一些学者以“自然法是上帝的命令”命题为依据,主张霍布斯是有神论者。这种解读与霍布斯构建科学的目标相悖,也不符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是对霍布斯自然法理论的误读。事实上,这一命题的目的是以理性厘清自然法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而非提供一种神学论证。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的两副面孔:施米特、施特劳斯论霍布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米特和施特劳斯认为现代社会潜藏着一种巨大的危机--现代性危机.他们在对现代性危机的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霍布斯对此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霍布斯的思想奠基或者说推动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但施米特和施特劳斯分别从政治神学和政治哲学的视角审视霍布斯,从而使得霍布斯呈现出了两幅不同的面孔,即政治神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陈建洪 《现代哲学》2022,(3):126-128
<正>我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但也是陈少明老师的读者,很赞同他提出的“做中国哲学”主张中的很多理念。对这个发言题目,我先简单做个解释。这个题目只是想借用霍布斯来讲一些体会。霍布斯讲人的理性活动,其基础就是加减运算。~((1))换句话说,哲学在根本上对霍布斯来说就是加减计算,就是词语排列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哲学研究领域里,存在两种理解国家的方式,分别为形而上学国家观与现实主义国家观。形而上学国家论与现实主义国家论作为两条阐释路径,一直在政治思想史中存在着,而且以相互斗争的方式纠缠在一起。霍布斯把国家与主权者做明确区分,强调国家本身所具有的意志性与人格性,明确体现了形而上学国家观。霍布斯的利维坦并非指称具体的主权者,而是国家。霍布斯引入授权与代表概念也说明了主权者只是国家的代表者。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国家观不仅重塑了人们对现代政治生活的理解,也可以弱化其政治哲学的不宽容形象。  相似文献   

6.
《墨经》首条“故”论因果律。《经说》把原因分成小故和大故两类。小故为正因,大故为负因。《墨经》因果思想源于对人事因果现象的抽象,所以带有人事因果的特点:强调负因的作用。这种对原因的正负两分法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分类;也根本不同于霍布斯的“必要原因”与“充分原因”。  相似文献   

7.
霍布斯明确主张从人性自身来探讨道德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其中,对人性的分析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而情感正是其人性观的组成要素和道德善恶的基础。尽管出于理论需要,霍布斯强调了情感利己的一面,但他对情感利他的一面也有所论及。前者被曼德维尔所延续和发展,而后者则被情感主义者所强调。情感主义者根据自身理论需要,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情感学说,从而开辟了一个伦理学的新天地。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的思想都可以从霍布斯那里找到一定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过去50多年较为知名的宗教性测量工具的回顾,本文以因子分析为切入点,解析宗教性测量工具的研究方法、历史和脉络、动力和作用,进而阐述中国的宗教性测量研究状况,包括中国宗教不同于西方宗教的特性,以及为应对这种差异而提出的不同研究路径,强调宗教性测量研究应坚守自己的使命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伟 《学海》2012,(1):120-130
关于霍布斯的论述是施米特政治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施米特意识到了霍布斯思想的复杂性、多面性,反对简单地以“现代人”、“自由主义”等标签去概括霍布斯.他重视霍布斯承上启下的位置,既看到霍布斯与之前数百年思想资源的密切关联,又看到他启发后世政治哲学的新因素.霍布斯对政治统一体的认识,对主权决断的重申,对秩序的捍卫,均被施米特用来反思20世纪德国乃至欧洲的困境.不过,简单地称施米特为霍布斯主义者,是低估了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尤见于他对霍布斯进行批判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价值的客观性论证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在历史科学中,个别性是价值普遍性的基础,个别性本身也是客观的,这种个别性自身具有先验的、理论的有效性。这是李凯尔特关于价值论证的基本思路。这些探讨对价值与事实、价值研究对象等价值论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从假设的自然状态出发,以自然状态必定是战争状态为由,对国家存在的正当性做了论证。本文通过对陈建洪教授的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以美洲的原始部落为其"历史事实基础"的说法,和姚大志教授的霍布斯把"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时代"称为自然状态的说法的质疑,表明自然状态在霍布斯那里只是一种基于英国内战的思想实验假设。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4)
霍布斯论证了从相互恐惧和死亡恐惧的自然状态如何进入到以主权者的至高威慑力为基础的现代政治社会。受到霍布斯影响的埃利亚斯,虽然同样强调恐惧和国家的作用,但却以不同于自然法的过程社会学,论述了欧洲文明的进程,尤其是从中世纪的相互恐惧、对君主的恐惧到文明人的自我羞耻这一心理生成过程。他们之间的思想关联表明,现代人的核心感受从此前的外在恐惧转变为内在恐惧或自我羞耻,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转变为"自我内心的冲突"或"自我对自我的斗争",这将促使我们重新反思现代国家的形成和现代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个体自身内在行为变异(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行为的变化)蕴含着有关个体特征的大量信息,并且具有时间稳定性。这种稳定的变化模式被称为个体的“行为识别标志”,它刻画了个人行为的稳定性和独特性。相对于特质范式的静止性和流于现象学描述而言,自身内在变异规律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格的内在机制和动力过程。作者以模拟情境研究为例,介绍了人格学家在使用系统化、数量化方法揭示上述内在机制和动力过程方面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霍布斯批判中道学说的要点包括:(1)在指导实践方面,中道学说——更一般地,是指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理论——是空洞的;(2)这种空洞性源于,尽管亚里士多德确立了道德哲学的正确基础,即欲望服从理性的人类灵魂自然秩序观念,然而他未能以规则的形式揭露理性本身的规定性.据此,在霍布斯这里,道德辩护的问题转化为通过理性的自我批判,为诸道德规则寻找理性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霍布斯的道德哲学体系中,对于理性的基础地位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在霍布斯的道德哲学中理性只具有工具性的价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霍布斯道德哲学中的理性还具有目的性的价值.实际上,通过考察理性和自我保存以及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理性不仅可以作为工具实现人们的欲望,而且能够确立人们道德行为的义务和法则,彰显理性在公共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建洪 《世界哲学》2012,(5):152-160
从霍布斯的定义出发,文章首先揭示了霍布斯赋予恐惧概念的生存论和认识论意义。其次,文章讨论了自然状态下的死亡恐惧和政治状态下对主权权力的恐惧。然后,文章分别讨论了霍布斯思想中的两个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个体权利和主权权力何者优先问题以及对可见力量的恐惧和对不可见力量的恐惧何者更强的问题。最后,文章指出,现有中文文献关于霍布斯恐惧概念的讨论和质疑,其实在施特劳斯的研究思路中已经得到了相当可靠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里,我们所面对的是下列选择,它为罗尔斯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决定性动力:我们要么可以遵循从霍布斯到康德的道路,并且系统论述一种(能够以某种方式保存道德陈述的认识内容的)实践理性概念,要么可以再一次求助于各种“强”传统和“具有综合性的”学说——这些传统和学说构成了镶嵌在它们之中的各种道德观念的真理的基础。无论我们采取哪一条道路,我们都会遇到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以多种方式研究不同于美国的一些国家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专家,笔者密切地关注和思考今天几乎全世界不知道为什么都一致同意称之为“世界化”的这个现象。笔者考察了越来越富有霸权色彩的一种变化中的文化的特别具有威胁性的若干方面,它———如果可以称之为“文化”的话———借助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即是其中之一,而且有幸或者说不幸作为这种发展的代名词)进行传播,但基本上———不是惟一地———以我的祖国为基地。笔者试图说明为什么这种现象可能引起我们不安,尽管并非所有人对此持相同意见。出于非常明显的理由,笔者特别集中地探…  相似文献   

19.
刘慈欣《三体》中建构了一个宏大的学科体系,作为这个史诗般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本文意在梳理出这个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关怀。以黑暗森林为中心的宇宙社会学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宇宙版本,并成为塑造整个宇宙的基本力量。黑暗森林中的战争状态与霍布斯所描述的情形非常一致,却不可能建立社会契约,在反复的黑暗森林打击下,整个宇宙由十维逐渐降维,光速也一降再降,成为现在的样子。因而,物理学被取消了,因为没有什么是真正自然的;实质的神学也被取消了,因为宇宙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正义。这就是刘慈欣给出的宇宙图景。  相似文献   

20.
庞亮 《学海》2023,(4):134-144
本文试图解答的核心问题是,霍布斯在分享了博丹主权国家理论中某些关键思想的同时,如何又建构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国家学说。霍布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博丹的绝对主权理论,但博丹的国家始终是具体的历史国家,而霍布斯的国家则具有非历史性与抽象性质。为解释二人学说间的根本差别,本文首先考察了历史在博丹与霍布斯建构政治科学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然后分析了二人理论中作为国家质料的人的性质,最后展示了这两种国家理论模式如何影响现代西方世界对于政治的理解:博丹奠定了比较政治学的可能基础,而霍布斯则试图建立一种超越历史与时空、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