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这是两篇基本上用经堂语写的卧尔兹。经堂语是流行中国回族地区清真寺经堂教学使用的语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多少年来,阿訇们用经堂语讲授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典籍,宣讲卧尔兹,在沟通中国和阿拉伯、波斯文化,以及在传播伊斯兰教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据有的学者考证,经堂语是元代流行的“白话”,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从经堂语中也能窥之一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堂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堂语结构严谨,语法规范,鉴别经堂语使用的优劣,主要从语气词如“把、打、上、是、因、乃、着、的、有”等以及一些介词的用法,可以看出使用者阿语语法的功底。这两篇“卧尔兹”中虽夹有现代语词,这也说明经堂语的运用有了发展,但总的看来,仍不失其经堂语特色,两文题目系编者所加。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情绪信息加工是语篇理解的重要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读者在语篇阅读中可以在线地、自动地推测出语篇情绪信息,追踪情绪信息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更新。语篇理解相关的模型及一些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实证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至少包括两个重要的加工过程:一是对语篇情绪信息的实时监控,二是对当前情绪信息的评估与更新。相关的功能磁共振(f MRI)的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除了需要经典的情绪加工网络,还需要多个脑区网络的参与,如,语篇理解网络、心理理论(To M)网络。未来研究还需更加深入地、更加细致地探讨语篇情绪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情感计算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计文 《天风》2012,(11):1-1
不久前,央视有一档节目叫《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介绍各地中式菜肴的烹调,一播十分红火,被誉为是一部让人"口水与泪水齐流"的电视纪录片。与此同时,"舌尖上的"这一定语也跟着红遍大江南北的媒体与网络,于是,"舌尖上的城市"、"舌尖上的高考"……纷纷出现,"舌尖上"无疑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热词。每个事物的流行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它往往是满足了一群人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从“内在超越”说起郑家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方法是与问题关联在一起的,方法的改变往往会引生出新的领域与问题,而新问题的提出有时也会引发对于方法的反省。80年代以来“内在超越”一语的流行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关涉到中国(特别是儒家)思...  相似文献   

5.
新词     
明明病 明明病,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指一系列明明知道不可为却无法阻止自己而继续下去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不响     
正"不响"是苏浙沪一带的地方语,意为不吭声、沉默无语。"不声不响"也是那里人们的常用语,具有强烈地方色彩。在"不响"的组合中,流行于民间的"不响最凶"这句话,最为耳熟能详。此中的"凶"字,不是凶恶,也不是凶险,而是指厉害,不是一般的厉害。有时是  相似文献   

7.
与社会上流行“靓”与“酷”同行,菁菁校园也正流行着“靓”与“酷”。 “靓”与“酷”成为校园流行评价语 如今的校园你很难听到“好”、“潇洒”、“漂亮”之类的评价语,取而代之的是满天飞的“靓”与“酷”。 如果某位男生举止行动很潇洒,女生们敢大胆地称他为“靓仔”;如果某位女生长得很漂亮或是穿得很漂亮,男生们会经常当面夸耀:“哇,好靓啊!”  相似文献   

8.
陈佳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24-124
近年来,随着网络流行用语的火热传播,网络流行用语热用于广告文案中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势必网络流行用语与广告文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下面从两大方面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 反义词语,是意义相反的一对或一组词语。在语言词汇里,反义关系可以建立在词和词之间(如“大——小”)、词和固定语之间(如“卸责——引咎自责”)、固定语和固定语之间(如“扬汤止沸——釜底抽薪”),也可以建立在词和词语之间(如“难、困难——易、容易、易如反掌”)、词语和词语之间(如“小户、小门小户——大户、高门大户”)。过去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一个词只可能和一个词构成反义关系。这种理解,我们觉得失之狭窄。反义词语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矛盾、对立的事物现象认识并加以对举而后形成的。与某词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并可以对举使用的不见得只能是一个词,也可以是诸个词,甚至可能会包括一些固定语。上面我们已举出一些例子,我们不妨再看两个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的常见现象,也是外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其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英语写作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同时对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减少石化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44-144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域理论应用范围很广。目前,把语域理论运用于悼词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来分析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经典悼词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中文污语,男性是更为普遍和频繁的使用者,它以运用粗俗贬损女性词语为话语特征,表现的是男尊女卑的权力关系。随着社会话语的发展和变迁,在网络上出现了以女性使用者为主的新型污语,并逐步蔓延至日常生活。它用词含蓄晦涩,从字面看褒贬有别,而词语背后意义则内含具有侮辱女性的实质,表现出转型时期女性权力意识的多元。本文主要通过对这种新型污语的分析,揭示其反映的中国当代社会复杂的性别权力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杨朝明 《孔子研究》2023,(5):59-67+158
《孔子家语》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书”:若论其在中国思想与中国智慧中的价值,可以说罕有其匹;如论其在中国学术史上遭到的怀疑,亦堪称首当其冲。但是,近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证明,《孔子家语》确为先秦旧籍。鉴于《孔子家语》的内容、体量及相关学术问题,其价值绝不在“四书”之下,完全称得上“儒学第一书”或“孔子文化第一书”。《孔子家语》最为直接的价值,就是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利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以资印证校验《论语》等早期典籍文献的记载。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也是对历代学者研究得失的一个很好检验。  相似文献   

14.
灵语点滴     
灵语点滴田玉梅灵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和历史背景中都反复出现过。威廉·詹姆斯(1902年)曾认为它是一种强烈的宗教经验,把它称为“无意识行动’。本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学者从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等角度对灵语做了一些深入、细...  相似文献   

15.
“拱北”一 词系阿拉伯 语,原意为拱 形建筑物或 圆拱形墓亭。 中亚、波斯及 中国新疆地 区称“麻 扎”,意为 “先贤陵墓”、“圣徒陵墓”。这是最早流行于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以后才专指苏非派在谢赫、圣裔.先贤陵墓上建造的供人瞻仰拜谒的圆拱形建筑物。 甘肃兰州五星坪灵明堂拱北是埋葬灵明堂第一、二辈掌教人的地方,在教众心目中它具有神圣地位。 五星坪灵明堂拱北初建之时,附近仍是一片荒山秃岭,1985年,拱北教众响应兰州市政府绿化南北两山的号召,承包了卧龙山脚下的近500亩荒坡,成立了拱北林…  相似文献   

16.
一、序论 近年来,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即批评语言学又称批评性语篇分析(本文称批评性语篇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其运用适当的语言学方法,联系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语境,分析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和统治关系,并研究语篇在再现和加强控制、统治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探讨英语名词词组产生的歧义现象,并提出了歧义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英语名词词组中歧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不同语境下名词性词和动词词类作类别语和描述语时意思差别很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著名无神论思想家--吕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市面上有一本书比较流行,那就是《呻吟语》。该书不仅内容丰富、文笔隽永、饱含人生哲理,而且还包含许多精辟的无神论思想。它的作者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吕坤。一、"我只是个我"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中国流传二千年,一靠一批知识阶层人士孜孜不倦地深研教理,二靠一些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刻意弘扬,于是才能流传到今天。在鼎盛期的唐朝,佛教之所以能在民众中广为传播,与俗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俗讲”,就是佛教经典及其有关内容的通俗化演讲,是唐代寺院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特别的讲经说法形式。俗讲的对象,主要是俗处大众,尤其是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其目的是直接向广大听众宣传佛教思想普及佛教知识。形式上采用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说唱艺术,说与唱结合为一,说话、唱词完全用当时流行的口语俚俗语和押韵文,通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媒体市场的发展和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的流行杂志的版面编辑观念不断转变,通过引入国外设计理论和对杂志、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的借鉴,在设计编排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试图通过几类国内青少年所推崇的流行杂志的版面风格发展的比较,探究出流行杂志的版面设计个性化发展趋势,并在本人从事的广告设计技师工作实践中提取案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