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利军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1,34(5):1040-1044
无意识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或者说,无意识知觉在什么水平对人类的认知产生作用。由于方法和标准的限制,对上述问题的争论依然存在。当前对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阈下启动的加工机制上,即启动刺激如何有效引发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加工。研究者提出知觉加工,中枢加工,反应加工以及行为触发等理论来解释阈下启动的心理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2.
内隐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注意需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杰  章建成  杨烨  金亚虹    李年红 《心理科学》2001,24(4):501-503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掌握某些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同时其本人又无法将所获得的知识用语言表述出来。继Reber(1976)等人在“人工语法学习”任务中发现了内隐学习效应之后,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研究者也发现运动技能可以内隐地获得。一般认为,个体只有专心致志才会学有所成,对对象的注意集中是人类认知加工的必要条件。而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否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呢?此类问题大多采用双重任务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的共情能力缺陷可能导致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障碍, 因此有必要对ASD个体的共情能力进行干预。有研究者主张应该对ASD个体的共情缺陷进行直接干预, 由此衍生了共情“补短”法, 主要包括心理理论的干预、观点采择的干预、面部表情认知的干预等几种方法。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虽然ASD个体存在共情缺陷, 但他们同时也具备系统化能力优势, 应该通过ASD个体的优势能力来改善其共情能力, 由此衍生了共情“扬长”法, 主要包括乐高治疗、严肃游戏干预、基于系统化理论的孤岛能力辅助干预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存在优点和不足。最后就目前ASD个体共情干预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人生实践与理论郑维铭邓小平同志跟随着毛泽东南征北战,戎马半生,为创建新中国创立了不朽功勋;他在整个革命生涯中,惊涛骇浪,波峰浪谷,“三落三上”,而始终目标坚定,不屈不挠,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抓住了历史的转机,拨乱反正,矫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开创...  相似文献   

5.
(一)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传统观点存在这样一种理论倾向,即为了维护历史的客观性形象,对生产力、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等社会存在的基础性构成因素做了物化的非主体性的理解,历史规律也被视为纯客观的、脱离主体而孤立存在的东西。这种历史观念,缺乏人学底蕴。实际上,马克思自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就是立足于人本身来理解历史的。他曾明确指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本质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蕴含着人的主观性和主体性。唯物史观的真正前提…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史上有许多伟大人物 ,他们改写了历史 ;在他们身后 ,这种历史又成为文明演进的一份遗产。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当代中国” ,无论作为一个历史学范畴还是作为一个政治学范畴 ,都与“毛泽东”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历史学家不会否认 ,毛泽东谱写的历史篇章 ,既是华夏历史的一个部分 ,同时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部分。不仅如此 ,而且这种历史早已越出既定历史的边界 ,在今天的生活中继续产生着影响。毛泽东既是革命家 ,同时又是思想家。这固然是他一生业绩的特色 ,但其更大的特色还在于二者的独特结合。作为革命家 ,毛泽东体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罗祎楠 《学海》2024,(1):39-61+214
本文通过“认识实践”的视角分析历史社会科学的主要质性方法论流派,勾画出它们的内在学理联系、彼此的观点分歧与共同的思维局限。这些流派包括:“实证统计”“比较历史分析”“批判实在论”“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反身性分析”。“认识实践”的视域关注研究者如何理解自身的研究经历,揭示出他们在方法言说之外的实践历程。通过与方法论的标准维度展开比较,该视域映照出不同流派的优势与局限,新的方法谱系由此被建立起来。在新的谱系中,对实践者“主体性”的自觉分析乃是构建新的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可能方向。“认识实践”视域由此赋予“方法”以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8.
禅悟与诗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悟与诗悟邢东风自古以来即有学者指出禅与诗在是否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的问题上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实际上意味着“禅悟”与“诗悟”在意识的对象或内容方面是不同的。尽管“禅悟”与“诗悟”都属于非理性的思维形式和无意识的心理体验,但是如果从意识内容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将宗教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返童症”还是将上帝视为人类“夸张的父亲”,弗洛伊德都没有为宗教或有神论本身的存在提供科学依据,他的工作是从心理分析方面解释宗教的起源和上帝观念的形成,其结果自然是证明了宗教的非理性特征。既然其起源和本质都是非理性的,当然未来人类也不会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宗教,他确信人类文明终究会鄙弃宗教。他的这个结论在本质上仍然属于19世纪就开始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评判传统”,所以,我们仍然将他视为当代无神论的启蒙主义者。同样,弗洛伊德自己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启蒙思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毛泽东都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伟大人物。他们都生于中国历史转型的过渡时期,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11.
情感的洞穴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因素,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的非理性非智力方面。情感与理性和意志等相结合,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结构和内心世界,成为人类从事主体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内在根据和主体性条件。马克思说:“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受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人的情感之区别于高级动物的心理,在于它总是与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相关联。作为人对  相似文献   

12.
李士金 《心理科学》2007,30(4):987-989
本文在大量学生学习心理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非理性学习心理”状态,通过对典型心理资料的实证分析,探讨造成他们“非理性学习心理”的各种因素,对改变目前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佛陀作为世界级著名人物,他们是中国历史文化、印度历史文化乃至给世界东方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不同的研究者抱着各自的目的“进山探宝”,以期找到东西方文化交融跳动的脉博。教育工作者寻到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修养等,由此,我们窥见了教育教学的真谛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格外注重经济因素在历史上的最终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意志及其指导下的自觉行动必须到社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得到说明。然而,有一种理论认为,一切意识必须用一种原动的无意识才能加以说明,一切意识及其指导下的行动的根基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这种理论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从总体来说,这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相反,是用心理去解释历史,而不是用历史去解释心理,因而是错误的。但弗氏的理论注重人的心理的研究,特别是注重无意识的研究,这对于马克恩的历史理论的发展不无益处。因而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切入对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第二国际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反思,是包括卢卡奇、本雅明、阿多诺等在内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共同难题。他们都强调现实历史的变革要以历史哲学的重构为底色,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必须立足于一种新的历史意识以摆脱“经济决定论”和线性进步观。其中,本雅明试图以“起源历史”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的“起源”概念是其理论的难点。学界对“起源”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和《拱廊计划》中的内在作用存在争议。对本雅明而言,《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时期的“起源”概念侧重于将真理从主客认识论的困境中分离出来,内蕴着柏拉图的理念和歌德的表达性生命的影响;《拱廊计划》则进一步将“起源”批判性地内化为对19世纪现代性之自然历史性质的辩证揭示,并识别为一个过去与当下充满张力的、“起源历史”的真理性时刻,以便从历史连续体的叙事中剥离出来。通过这一工作,本雅明不仅破解了新康德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历史主义变体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理论困境,还为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历史”意识。但在现实性上,这种历史意识过于倚重主体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领会,而忽视了经济作用及其内在张力,存在着主观...  相似文献   

16.
神学与哲学作为两种传递“真理”方式,在艺术图像的历史中,以不同的形象呈现了两门学科的内在观念。神学象征着不可捉摸的情感表达和规范经义,而哲学代表了理智的逻辑思辨和数学推论。拉斐尔通过外在的高超技艺和内在的真挚情感,在梵蒂冈签字厅通过壁画完美表达两种思想,他以绘画方式在艺术图像中展现了人类知识的典范,成为艺术展现神学和哲学知识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进行了许多类型的革命,像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民族革命等,而所有这些革命,无不具有一种强烈的共同指向:人的精神价值追求远远高于物质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一生的革命,最终落实到价值理想的层面,就是重构道德伦理,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创造出一个“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8.
宁晓萌 《哲学动态》2022,(8):107-116
在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对其早期哲学概念及架构的修正和充实中,关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的讨论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通过对照“感知意识”“无意识”等概念与“智性意识”概念间的差异,梅洛-庞蒂揭示出“无意识”作为一种间接的、反面的意识,具有沉默的、含混的以及实存论的特征。在对无意识活动自身表达的考察中,他看到了一种既不破坏无意识自身特性,又能够让无意识活动的意义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即以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谈话为典型的话语的表达,这种表达以象征、偏离字面意义和沉默为特征,在其运行中包含着治疗与改变的要求,因而具有实存论的意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语词含义之中。这种表达所揭示出的与他人相互地且为了彼此地存在的关系,为其后期哲学中的交互主体性问题、交织的存在论提供了模型,实在地影响着其后期哲学的核心概念及理论框架。可以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作为一种“他者”,已经参与到梅洛-庞蒂后期哲学的构造中。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组合”是从M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N个成一组,即称为一个“组合”,也就是把性质相近的事物有系统地合置在一起.从历史上看,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中,是很重视组合之法的.比如说,天地阴阳,变化无穷.如何把握其规律,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他们用“-”和“--”两种符号,排列组合出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种基本图形,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并推演开来,组成64卦,用来研究自然的变化,此法在古代军事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说,就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而言,这种简单、古老的“组合”方法无疑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人类研究的伦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发生了在基因治疗和其他人类研究中致人死亡的不良事件。我国有关人员对人类研究的关注也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人类研究的方法论和伦理学加以探讨。一、人类研究的历史和教训人类研究 (humanresearch)过去曾称为“人体实验”或“人体研究”。术语的改变是为了使研究者不仅仅去关注参与研究人的身体 ,而是将他们看作一个生物—心理—社会实体 ,具有信念、价值、理想的个体。研究是在广义上理解的 ,它可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