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文章探讨了美育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澄清了美育教育不仅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而且还包括在理工科教学中实施科学美、现实美的审美教育;提出审美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评价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激发美的情感,发展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才能。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3.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美的价值教育”的简称,是“全方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开设美育课程及进行美育实践,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图书馆通过营造环境美、发掘知识美、强化服务美和塑造馆员形象美等,开展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现实的需要,更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即美育这一概念,虽然在近代才被明确提出,但美育思想却早已运用于中外的教育实践中.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筑,更是离不开美育.通过审美教育,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可以平和他们浮躁的内心,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态度,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完全之人物”.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大均 《心理科学》1993,16(4):211-216,220
本研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分析了731名不同背景条件的中国大学生审美意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国大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各种形式的美的实质,审美认知具有特殊性、多样性、丰富性、主导性及发展性等特点;2)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表现出层次性、倾向性、深刻性、多样性及差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越来越多的高校正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和谐发展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就美而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美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其任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美学理论,以一定的审美观念去感染、启迪美的接受主体。在分析高校美育现状和当代大学生审美误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美育的四条途径,以期在素质培养背景下引起高校对美育的重视,及时转变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美术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门类之一。从目前的美育教学实际来看,重视并发掘中国古代美术这一文化资源,极具审美素质教育的价值功能。大学生可以在美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鉴赏来解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从中领会自己本土文化艺术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丰富自己的审美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足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感受美,利用社会文化效应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美育在农村小学实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在中国教育界提倡和实施多年,但在农村小学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以从教育价值观、教师本身的美育素养、社会意识、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问题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审美教育在农村小学充分发挥其"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作用?(一)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的观念.(二)建构审美教育模式.学科的教学,组织课外活动,都要营造一种美好的情趣和氛围,让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之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实现愉快学习,培养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文化区域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学习,不仅是对历史、文化或艺术品的溯源寻踪,也是一次发现美、感受美、接受美育的过程。博物馆利用其藏品丰富特有的文化魅力,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促使观众在场馆中的自我学习。而这同时也是在进行思想、文化传承抑或是在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南京地区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自身的优势提供的各种资源使参观者接受审美教育,这为当代大学生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审美素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美育,重视美育在感情上和精神上对人的陶冶作用。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美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协调、思想和行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在。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除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突出的审美属性。从审美形态上看,它囊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等审美形态。从审美范畴看,它既崇高,又优美。研究大运河的审美价值,对于丰富运河文化研究内容、深化其内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洁 《美与时代》2013,(8):133-134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格,使审美体验浸透于艺术设计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中的美术鉴赏课作为艺术素养课程的组成部分,地位越来越重要。美术鉴赏课的作用不仅是要丰富大学生审美情趣和拓展其文化视野,而且还要使他们领会艺术的本质,提高思维的创新能力,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有更高的美的追求。针对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对指导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美育”来优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相似文献   

18.
李苗利  陈晶  吴杨 《心理科学》2015,(2):366-372
审美认知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心理活动之一,在美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不同艺术类别及情绪效价的作品图片,考察美术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审美认知差异。结果发现:美术专业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西方画的审美认知差异极其显著,且美术专业学生对西方画产生的美感显著强于普通学生;而两类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认知差异并不显著;对于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两类学生都存在着审美偏好,且审美偏好一致,都对中国画产生的美感更为强烈;两类学生的审美认知反应时间差异极其显著,专业学生总体上要比普通学生进行更多更复杂的审美认知加工活动。研究表明,审美认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美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美育也被称为“幼儿审美教育”,以审美形态和美感熏陶幼儿,实现幼儿素质教育之发展,是幼儿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对幼儿美育之开展予以目标规定:“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强化和引导幼儿对美的感悟,让幼儿对美的感觉逐步萌生,才能让幼儿的美育开展得以渗透和强化,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美育之开展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邓福田 《美与时代》2013,(4):9-12,1
视觉文化以其强大的图像形式,不断重塑着美的本质与美的内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掀起了一股大众审美的浪潮。在这种视觉力量和大众审美力量的合击下,高校美学课只有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重构,才能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对于艺术设计学科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