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说,21世纪是网络空间(Cyberspace)支撑的世纪。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时代,一个万维网的时代,它意味着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信息世界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消除了地理距离的障碍,使地球上相距遥远的人们之间变得近在咫尺,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快乐。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滋生着前所未有的人类犯罪与伦理问题,如  相似文献   

2.
十三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我们应当对它进行哲学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研究和回答自己时代所面临的人类的命运(在当时表现为无产阶级的命运及其历史使命)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创立自己的哲学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和发展成了关系整个人类命运和社  相似文献   

3.
虚拟技术正在改变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郦全民 《哲学动态》2001,(12):14-18
世纪之交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 ,虚拟技术 (VirtualTechnology)正掀起一次巨大的虚拟化浪潮 ,从而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这次虚拟化浪潮 ,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式 ,而且悄然地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以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在由虚拟公司、虚拟社区等构成的虚拟世界中生存和发展。我们知道 ,在很大程度上 ,哲学的生命力源于对时代变革作出积极的响应 ,因此 ,当代哲学家有责任对由虚拟技术所引起的人类进化历程的改变作出及时的反思。不仅如此 ,虚拟技术也对传统…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时代     
哲学与时代江丹林,包霄林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悲观地认为,哲学的产生总是落后于时代,“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哲学不能给现实以任何指导。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完美统一的马克思,则创立了“改革世界”的哲学,他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形象地比作为人类解放报晓的“高卢雄鸡”。哲学确实有落后于社会现实的一面,但是,它又具有预见、指导、推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不但不与研究的学术价值相抵梧,而且为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所必需。那么怎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现代感呢?笔者认为:1.立足现实,捕捉时代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之所以能给哲学带来根本变革,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无产阶级,就因为他是这样做的。列宁之所以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因为他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也应当这样做。2.哲学要真正把握它的时代,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返回理论自身进行审视,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已经创立的理论进行自我评判,依据实践的新发展检验理论,修正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挖掘以往为人们所忽视而又  相似文献   

5.
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 欧美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国内技术哲学界所熟悉的北美技术哲学家米切姆 (Carl Mitcham)、芬伯格 (Andrew Feenberg)、邦格 (Mario Bunge) 以及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 (Friedrich Rapp) 等纷纷开始探讨高新技术发展的后果、技术的社会影响,追问什么是进步、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及工程师的责任等问题。原因很明显: 一方面, 技术作为人类生活的决定力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现代技术所带来的福音已经走向其反面,已经成为灾难”。(Jonas) 环境的恶化、工程中的风险、短期效应与长…  相似文献   

6.
道德之问在人类历经的时代中敞开,遭遇着各自的命运,其必备条件也由此得以管窥,即它须在异乡人的视阈中展开。技术时代的分化与脱域的特征,滋养了异乡人的土壤,为道德之问提供了开放的环境、空间与技术条件。在我们这个时代,道德之问可能缘起于由技术生发的社会问题和生存危机,然而,道德之问的自反性赋予了技术时代特殊的使命。道德之问所及的主体与技术共同指向了人性的重要方面,这引领着道德主体思考如何在技术的形塑性与代表性下,让我们更好地在一起?与此同时也把我们带入了对社会形态的思考。换言之,在技术环境中,主体从自主性出发,自觉地认同社会伦理,建构正义社会,显示了道德之问的深远意义,有力地诠释了在技术时代进行道德之问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人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人本身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矛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人类根本的生存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哲学上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价值原则。围绕“价值选择与人类生存”这一主题,由湖北大学哲学系主办、国际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是早就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现代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 ,也是导致人类面临愈来愈复杂棘手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时代。正是基于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发展观念和模式的反省 ,基于对更具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样式的寻求 ,同时也是基于对西方生存主义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与超越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生存论转向”的趋势。这一学术趋势在 2 0 0 1年 1 0月 1 9- 2 1日于武汉举行的“生存与发展”全国哲学研讨会上得到了集中反映。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来自…  相似文献   

10.
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分支学科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文献 ,一些重要的专题 (如技术的本质、技术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技术与伦理价值等 )得到较为深入的讨论 ,并有一些学术专著和译著出版。[1] 但总的来看 ,技术哲学尚属新近兴起的学科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如此。哲学为什么要关注技术问题 ?在 2 0 0 0年 1 0月召开的第 8次全国技术哲学会议上 ,有学者提出了哲学的“技术转向”问题 ,引起热烈讨论。高亮华认为 ,在人类历史上 ,似乎还没有一种力量比技术更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进程了 ,今天人类所有的问题似乎都…  相似文献   

11.
数码时代的象征图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洲 《美与时代》2003,(11):16-17
数码技术使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作为数码技术的主要衍生物,视觉设计从工业时代的单一表述性日益转向后工业时代更加多元和广义的融功能、文化、科技、时尚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征。数码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了技术的便捷的同时,也使我们产生了对技术的依赖和创意的惰性。随着平面设计战国时代的来临,数字化语境中的传统图形既面临着被改造的可能,同时它也是设计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相似文献   

12.
基因编辑技术为人类疾病的科学研究和预防治疗带来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题,需要及时加以反思。从机体哲学角度看,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恰当应用,可能给生命机体个体带来未知风险,侵犯其自然生存的权益,也给人类的基因库带来潜在危害。作为社会机体的成员,经过不恰当基因修饰的个人或群体会带来先天劣势和优势的差别,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冲击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不恰当的基因编辑也可能带来人类精神机能的变异,造成自我认同、人格同一性和认知能力方面的障碍,影响精神机体的健康。从机体哲学的视域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的伦理反思,能够不断拓宽视域,发现各类机体之间更丰富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提高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成效,使得基因编辑技术在伦理规约的合理范围内得到恰当的利用。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伦理反思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顺应自然"原则和"大我"原则。  相似文献   

13.
小引物转心移,春夏秋冬,植物发芽、开花、人类出生、成长、死亡。千万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人类都遵行着各自的规律。天、地人都需按各自的规律和谐的运行。天给人创造了一个生活的空间,而地是养育人生存下去的唯一基础,人在天所创造的空间中是主角,但人若想在这空间中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做到,与天长久合好,并管理好地上的一切,人必须与二者和谐共存,方可长久生存。天人的和谐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创1:26-27)人是天主照自己的肖像创造出来的,所以人就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技术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技术哲学起步较晚,但它却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本文试图对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作一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评价的意见.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技术的本质 什么是技术?中国学者或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技术的论述,或引证国外学者的有关定义,对技术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阎康年在综合分析了技术的发展过程,技术与科学和生产的关系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定义后,认为技术应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与技艺.陈文化认为,马克思尽管没有给技术下过明确的定义,但在他那里,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即技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因此,坚持“技术是人类利用、控制、改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方式方法”,即“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体系”的这一定义,是与马克思关于技术范畴的基本思想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我们生活的世界进入了深刻转变的时期。在转变过程中,我们的全部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变化。诚然,在整个即将结束的这个世纪里,人们所实现的改革,就其规模和理由而言,在世界历史上不是均衡地进行的。可是毕竟是在今天,变革的车轮似乎在以最高的速度旋转。这些转变这样或那样地触及到人和人类生存的各个极不相同的领域:人类与它赖以生存的行星及其所征服的一部分宇宙空间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重大挑战。在经历了 2 0世纪末一系列重大事件 :苏东剧变、后工业社会的洗礼、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和后现代的冲击之后 ,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它的哲学世界观还能够被指认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旗帜” (萨特语 )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在于它的时代性 ,即它善于将理论之根深植于自己时代的问题谱系或时空结构中 ,适时而深刻地反思时代性 ,正确指认时代本质 ,及时解答时代问题 ,拓展时代视野 ,总体把握时代方向 ,从而“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 2 1世纪 ,人类将进入一个新全球化时代。新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观点认为,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对技术是持否定态度的,实则不然,庄子多次肯定了技术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只不过,庄子对技术的局限性也有着深刻的认知,因而容易给我们造成其忽视技术的印象。一方面,庄子认为技术对于人类是不可或缺的,强调技术之"用",人类的生存要依靠技术带来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庄子对技术又保持着高度警觉,认为  相似文献   

18.
技术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哲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我们看来,它真正产生于近20年代.遗憾的是,这个哲学研究领域在我国不够发达.但它已具备一门学科的所有参数——各种研究纲领业已形成并继续发展,出现大量论文和专著,出版了篇幅大小不同的技术哲学简介和图书索引(Ч.米切尔和Р.麦凯,1973年;П.Т.图尔宾,1982年),还组成了技术哲学的哲学学会,甚至还有一部教科书问世(Г.施托克,1977年).而最主要的是,尽管对技术的哲学观千差万别,但已从中区分出最基本的认识论问题和形而上学问题,这些问题属于早已被称作“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王艳淑  贺慧 《美与时代》2013,(11):103-103
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所构建的最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以下论述了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 ,科技革命浪潮的直接后果是不断加剧的人的物化 ,这是我们在展开当代生存哲学研究时必须考量的事实。1 .工业革命使劳动者物化  人们通过不断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器来延伸自己的体力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改变了生存环境 ,拓展了生存空间 ,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但另一方面 ,人们也逐渐发现 ,工业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给部分人带来好处的同时 ,“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到野蛮的劳动 ,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成机器” (马克思语 )。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只是在少数企业家和发明家那里才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 ,但却使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