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海燕  刘晓明  莫雷 《应用心理学》2004,10(3):23-27,52
以 2 5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对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及自我效能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 )人口统计学变量 (性别和班别 )对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及自我效能有影响。 (2 )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相关显著 :积极效应与自我价值感及自我效能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消极效应与自我价值感及自我效能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3 )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 ,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仍对自我效能各维度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4)自我价值感在教师期望对自我效能各维度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7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对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及目标取向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和班别)对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及目标取向有影响。(2)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和目标取向相关显著:积极效应与自我价值感及目标取向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消极效应与自我价值感及目标取向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3)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仍对目标取向各维度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4)自我价值感在教师期望对目标取向各维度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野  张焕 《心理科学》2008,31(1):230-233,221
研究主要考察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包括学科能力感、目标自信感、挫折效能感和策略使用感四个维度.研究得出高成绩组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显著高于低成绩组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与学校类型差异;年级、学校类型、英语自我效能感中的能力因子与挫折因子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中的态度因子是英语成绩的显著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69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学习观、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在中等水平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2)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仍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较大。(3)社会支持对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既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具有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48  
杨雄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6):484-487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共218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得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极显著。(2)男生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则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个人取向的道德价值感高于女生,女生的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感则高于男生。(3)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方面均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4,自引:0,他引:154  
俞国良  辛涛  申继亮 《心理学报》1995,28(2):159-166
为研究区分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教学效能感,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对382名中学教师及其相应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数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这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Ashton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模型相一致.通过对可能影响教师数学效能感因素的考察发现,教龄因素对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不同的影响,随教龄的增加,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表现出上升的倾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与已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别和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9名师范生进行施测,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目标定向、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存在显著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师范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陆林  石伟 《心理科学》2006,29(1):61-63
对252名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1)私企管理人员在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显著高于国企管理人员,受教育水平影响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高低。(2)私企管理人员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国企管理人员,但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不存在差异,也不存在性别差异。自我价值感的各个层面都受到受教育水平的影响。(3)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时间效能感是自我价值感各层面的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抑郁与依恋、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29个初中生施测抑郁自评量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探讨父、母、同伴依恋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抑郁的影响模式.结果:(1)父(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同伴依恋与父(母)亲依恋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父(母)亲依恋直接影响同伴依恋,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同时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直接作用于抑郁.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陈红  黄希庭  郭成 《心理科学》2002,25(5):520-522
通过对782名中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A型人格、自我价值感)的测试,探讨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以及不同人格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人格特质(A型人格和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2)不同人格特征中学生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差异。A型人格的中学生倾向于使用着重情绪的应对方式,相比B型人格的中学生较少使用着重问题的应对方式。高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更多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低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更多采用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学习氛围量表、主观社会阶层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修订的课堂投入问卷对12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根据主观社会阶层得分在3分以下、6分以上的标准,筛选出491名典型低阶层(374人)与高阶层(117人)被试,考察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学生自主动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家庭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自主动机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阶层在教师自主支持影响初中生自主动机进而影响其学习投入的过程中起到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儿童拒绝敏感性问卷与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对596名中小学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通过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儿童拒绝敏感性与多种自我知觉间的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知觉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中儿童的自我知觉水平较低;(2)在两次测量中,拒绝敏感性与多种自我知觉均呈显著的负相关;(3)控制性别、年级以及自身稳定性之后,第一年的多种自我知觉均可以负向预测第二年的拒绝敏感性,而第一年的拒绝敏感性仅可以负向预测第二年的体貌及一般自我知觉;(4)年级调节了拒绝敏感性与一般和行为自我知觉间的纵向关系,并在小学与初中儿童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研究证实自我知觉是儿童拒绝敏感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儿童社会认知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鲁忠义  张亚静  邵一杰 《心理科学》2006,29(1):84-86,7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学校三类群体(初中生、大学生、教师)的阅读信念(reading belief)对记叙文意义建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学校三类群体对记叙文的意义建构不同:在表层信息上,教师和大学生显著优于初中生,教师和大学生之间水平相当;而在整体理解上,教师显著优于大学生和初中生,而且大学生也显著优于初中生;(2)在初中阶段,传递信念对记叙文意义建构起主导作用;(3)在大学阶段,互动信念对记叙文意义建构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儿童拒绝敏感性问卷与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对596名中小学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通过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儿童拒绝敏感性与多种自我知觉间的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知觉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中儿童的自我知觉水平较低;(2)在两次测量中,拒绝敏感性与多种自我知觉均呈显著的负相关;(3)控制性别、年级以及自身稳定性之后,第一年的多种自我知觉均可以负向预测第二年的拒绝敏感性,而第一年的拒绝敏感性仅可以负向预测第二年的体貌及一般自我知觉;(4)年级调节了拒绝敏感性与一般和行为自我知觉间的纵向关系,并在小学与初中儿童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研究证实自我知觉是儿童拒绝敏感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儿童社会认知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通州区一所普通中学的228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学习坚持性问卷,考察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数学学习坚持性的影响,并检验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中的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坚持性水平,而父母支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教师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examined the impact of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on rural teachers' attunement to student social dynam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attunement on students' school experiences. In intervention schools serving Latino and White rural early adolescents, teachers (N = 14) received training on social dynamics and aspects of early adolescent adjustment; control school teachers (N = 12) received no training. Social cognitive mapping procedures assessed and compared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eer groups; structured observations assessed teachers' management of social dynamics. Students (N = 225) self-reporte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school social-affective context.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schools differed on teacher attune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tudents whose teachers were more attuned to peer group affiliations evidenced improved views of the school social environment.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attunement as an element of teachers' invisible hand, and for teachers' role in promoting productive contexts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middle school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