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论。1999年6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孔繁副会长和哲学研究所李德顺副所长主持了会议,中国孔子基金会赵健民副会长到会讲话,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现实关系赵健民在开幕辞中说,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讨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是指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审视、双向批判、双向参与。这一问题对儒学言 ,是能否在当代社会生存与发展和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对当代社会言 ,是如何汲取儒家的智慧走向人文化成的问题。双向互动不是封闭的静态系统 ,而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重不在互动的效果 ,而是互动的过程。儒学借助与当代社会的互动而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当代社会因儒学的参与而更加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3.
儒学研究是大陆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由于1949年以后,港台形成并活跃着现代新儒家,而现代新儒家注重阐发孔孟和宋明理学;在1980年代以后,现代新儒家又成为大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台湾学术界最关注大陆的孔孟、理学和新儒学的研究。同时,在一般层面的儒学研究上,港台新儒家着意阐发儒学的宗教意蕴和现代意义,因而对大陆有关儒教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传统的争论也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4.
王锐 《现代哲学》2021,(1):68-75
全面抗战时期,嵇文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下,对儒学传统做了大量阐释工作,弘扬儒学的正面价值,希望能使儒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在坚持党的政治与文化路线的基础上,主张发扬民族文化,着力于阐释儒学传统中的"实践性"与"人民性",同时着眼于祛除长期附加在儒学之上的玄虚风气与士绅影响,使这种经过改造之后的新儒学能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接榫,成为构建中华民族新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资源。嵇文甫的儒学论述,对于今天思考中国传统的价值极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5年12月4-6日,中央党校科研部、中央党校中特理论研究中心精神文明课题组与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学术研讨会。肖前、齐振海、张岱年、朱伯良等来自马克思主义领域和中国哲学领域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着“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儒学”、“如何总结‘五四’以来批判儒学的经验教训”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三个题目,进行了3天的热烈研讨和对话。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题目,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和指…  相似文献   

6.
汤一介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开始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学者之一。他在用彤先生"文化调和说"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双向选择论",从文化交流与发展规律的角度说明二者结合的必然性;他认为当代中国文化无疑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新、旧两个"传统",故二者结合有其必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有其契合处和互补性,提出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路径;他还以冯契先生"智慧说"哲学体系和张申府的哲学理论这两个成功的"接着讲",作为二者结合的现实性例证。汤一介的研究对于我们思考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显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发展到汉代,对汉代的学术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道家的气论学说衍变成了元气说,并以此形成了宇宙论的体系;道家思想与儒学相融合,使儒学的理论思维进一步深化并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换;道家思想向经学的渗透,有效地消除了汉代经学的非理性因素,增强了经学的理性成分;道家思想也为汉代的社会批判思想提供了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人们都把卢卡奇看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其实,卢卡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言,就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卢卡奇不仅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也对东方社会主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目前,在中国和苏联理论界讨论的实践与实践本体论、主体与主体性、人与社会、社会异化与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与改革等热点理论问题,都可以在卢卡奇那里找到关于它们的富于创新性的深刻论述,有些论文所阐述的观点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卢卡奇在二、三十年代已提出的观点的进一步展开。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要想研究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要想发展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不去深入研究卢卡奇的思想。不管我们在研究中给予卢卡奇何种评价,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评价,卢卡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儒学发展和儒学研究,虽然空前繁荣,但此所谓繁荣更多的还只是一种“史”的繁荣,而远远没有真正进入一个思想上、哲学上多元创造的时期;虽然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如儒学与少数民族、儒学与区域文化、儒家管理哲学等等,但主要的还是围绕着儒学与现代化、儒家与后现代、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儒道之争、儒家与宗教的关系等几个重大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经学化的儒学仍然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因此作为外来文化的佛学,首先面临着与儒学的碰撞与融合问题。佛教僧团、信徒的膨胀对儒家推崇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模式的无形解构,佛教构建的"方外"世界的宗教秩序对儒家推崇的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政治伦理秩序的无形解构,构成了儒释的尖锐冲突。然而,佛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努力追求与本土文化的视界融合——接受儒家话语方式,寻求与儒学表达范式上的贯通;完善佛教戒律,寻求与儒学名教秩序上的贯通;深化佛教理论,寻求与儒学思想体系上的贯通,则使儒释由碰撞逐步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1.
《孔子研究》2013,(4):129
<正>2013年5月19日,全国首届省级以上儒学团体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联席会议由浙江省儒学学会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发起,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地区的28家儒学团体的70多名儒学团体负责人参加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与会同仁一致认为,当代中国儒学正处在走向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儒学事业内部,就儒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儒学团体的一般功能、儒学研究和普及的方向等重大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李泽厚的四期说和黄玉顺的新三期说,都是依据某种儒家形而上学的立场给儒学分期,都主张判教,这有悖于文明对话的时代.文明对话势必导致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如果从文明对话、文化融合的角度给儒学分期,则能更好地明确中国文化当下的任务,汲取前两期儒学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内圣与外王的关系,从信仰到文物典章制度,民力国力、技术器物应用的全面复兴中国文化,中国人期盼着儒学能如是展开,成就自己的第三期.  相似文献   

13.
周炽成 《现代哲学》2007,1(4):63-68
文章通过回顾陈荣捷和杜维明对儒学世界化所作的贡献,讨论了在儒学研究世界化过程中儒学的"原汁原味"与"新的色香味"的关系问题、儒学的独特性问题等,试图以点见面,从个案研究中窥视儒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维明与安乐哲对古典儒学宗教性的诠释 ,分别强调儒学中的超越性和共同创造性 ,代表了诉诸超越和非超越话语两种诠释方向。成中英从比较神学的角度对古代中国神性观念的讨论则突显了儒学中的神性问题。本文选取杜维明、安乐哲与成中英三者为研究个案 ,来看他们对儒学宗教性的理解以及在他们的理解中儒学的宗教思想有何特质。论文第一部分以杜维明对儒学宗教性的研究为主 ,阐述分析“内在超越”理论 ;第二部分介绍分析安乐哲对古典儒学宗教性的诠释 ,重点阐述“共同创造”观念和“礼”的宗教维度 ;第三部分介绍成中英“无神学的神性”观念 ,展开古典儒家对神性的理解。这些研究表明 ,在扩展了的宗教观念的基础上来认识儒学时 ,可以肯定儒学具有宗教性。有争议的仍然是儒学的“超越性” ,而这对一部分学者来说 ,仍是儒学宗教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整体上构成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学术传统。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深化面临着三重解释张力问题: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解释张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性质,反映了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矛盾,规范性议题将在经典文本的耕犁与社会现实的探寻中成为研究的生长点;批判性与建构性之间的解释张力,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态度,要求哲学研究发挥"社会病理学"的解剖作用,并立足现实问题建构一种迈向"利益和价值共同体"的世界观;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解释张力,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何切入现实的理论方法取向,要求对进入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的"条件"形成高度的认识自觉,建立理论体系与现实实践相互检验的中介环节,从而推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双向互动。重视和审思三重解释张力及其认知变化,有助于从总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域以及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理论主张可概括为 :儒学主流说、儒家道统说、新内圣外王之道、良知自我坎陷说、儒学复兴论。现代新儒学第三代重要代表人物已经偏离或放弃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和主张 ,走上了文化多元化之路。这无疑意味着现代新儒学基本理论的自我消解。现在 ,这股文化思潮的高峰已经过去 ,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以儒学为本位,融合佛、道的理学思潮的崛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理学的演变与发展代表着宋元明时期学术与文化发展的趋势。程领、程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和理学思想体系的奠基者,不仅对理学、中国儒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二程的理论贡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内部构成和理论要素有重要意义。一、二程开辟了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二程理学的创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学的扬弃。中国儒学是一个极为丰富复杂的艾化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8.
正首先申明,这里讨论的"儒学"只是当前中国大陆的儒学,而且不是指的作为学术史——例如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对象的儒学,而是指的作为当下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活的思潮、乃至一种思想斗争形式的儒学。以下的讨论,将紧扣这次会议的主题"十年来儒学变迁之大势与发展之展望";同时,将论及《孔子研究》编辑部所约定的话题"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我将尽量客观地描述当前儒学的态势,最后再谈一谈我对儒学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景。  相似文献   

19.
刘宗贤研究员撰写的、 2 0 0 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东方儒学》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当代东方儒学的上乘学术专著。它不仅从历史、现状和理论相结合的高度上考察了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东方国家或地区的儒学的内涵、发展与变迁 ,而且把东方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分析其异同和层次。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发展与融合的大背景下 ,考察当代东方儒学作为有别于欧美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构模式 ,它在迎接现代化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转型 ,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并在进行历史和现实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意在考察宗教学从起源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历史,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基本看法和立场、马克思主义宗教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等,并对一些有争论的话题,如"麦克斯·缪勒到底是宗教学与还是比较宗教学的创始人""西方宗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宗教的联系与区别"等进行讨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