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情绪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以及脑神经颗粒素(Neuroganin,NG)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急性不确定性空瓶刺激,建立情绪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1(ES1,接受情绪应激和旷场测试)、情绪应激组2(ES2,只接受情绪应激)、正常对照组1(C1,无情绪应激,但接受旷场测试)和正常对照组(C2,无情绪应激,也无旷场测试)(n=10)。以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 应激后ES1组的水平活动增加,与C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2)ES1组海马和前脑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高于C1和C2组,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0.05; ES2组的前脑皮层NG的磷酸化水平高于C1组,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3) 海马的NG磷酸化水平与水平活动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急性情绪应激能导致动物明显的行为改变如焦虑,这种行为改变可能与脑内NG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有关。水平活动可能是反映急性情绪应激的较敏感行为指标,海马NG磷酸化水平可能是预测急性情绪应激所致焦虑或抑郁行为的较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突触特异性蛋白质在应激所致行为效应的中枢机制中的可能角色日益受到关注。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一种新发现的突触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前额叶、杏仁核和海马区域,参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机制,可能涉及到应激所致行为效应中枢机制。但是,关于NG、应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急性生理应激对大鼠行为和NG的作用,以及NG的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急性强迫性冷水游泳应激,建立生理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游泳应激组1(SS1,接受游泳应激和行为测试)、游泳应激组2(SS2,接受游泳应激而不接受行为测试)、正常对照组1(C1,接受行为测试)和正常对照组(C2,不给予任何处理)(n=10)。以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应激后SS1组的呆滞行为增加,与C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SS1组海马的NG含量和NG磷酸化水平增高,与C1和C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 SS1组皮层的NG含量增高,与C1和C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SS1组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增高,与C1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前脑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与呆滞行为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该应激源能诱发动物明显的恐惧反应,呆滞行为是反映急性生理应激导致行为障碍的敏感的行为学指标,海马和前脑皮层均是对急性生理应激反应敏感的脑区。NG的磷酸化水平可能是反映急性生理应激所致行为障碍的一项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强迫性冷水游泳应激对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颗粒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考察应激对海马神经颗粒素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及神经颗粒素是否涉及应激所致行为效应的脑机制,采用强迫性冷水游泳应激模型,选取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装置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1和正常对照组2。以旷场试验法测定应激前后大鼠行为的变化,以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大鼠海马区域神经颗粒素的总含量和磷酸化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应激组动物活动增加,表现出焦虑行为;而海马区域神经颗粒素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多项行为指标的变化与海马神经颗粒素含量的改变呈显著相关。这些结果提示神经颗粒素有可能在应激所致焦虑行为中起作用,可作为预测应激所致焦虑行为的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慢性应激过程中海马区域没有发现神经颗粒素的磷酸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Akt/FKHRL1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应激源特异性。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理应激组、束缚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n=8)。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28天应激后海马Akt、FKHRL1蛋白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应激后三组大鼠海马磷酸化Akt、FKHRL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01),束缚应激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提示慢性应激能导致海马磷酸化Akt、FKHRL1表达水平降低,但其影响程度与应激源特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玮文  邵枫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7,39(2):292-298
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时程情绪应激诱导的大鼠行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实验采用一种在程序性饮水的固定时间点不确定性给予大鼠空瓶刺激诱发其情绪反应的应激模式,测定不同时程(14,21和28天)应激对大鼠行为、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体液免疫功能及体重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应激导致大鼠攻击行为显著增加,且在整个应激过程中情绪应激组大鼠的攻击行为都被稳定地诱导;不同时程的情绪应激均导致大鼠特异性抗OVA抗体水平明显降低,且降低的程度类似;在情绪应激的第14天和28天应激组大鼠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后者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前者。此外,14天应激明显抑制大鼠的体重增长,但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体重增长逐渐恢复。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大鼠行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的适应性改变存在时程差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应激诱发的各种反应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脑内不同部位Fas/FasL系统表达的不同影响。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束缚应激组、装置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n=8)。分别对三组大鼠给予相应的干预14天,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应激后大鼠大脑前脑皮质、内嗅皮质以及海马区域Fas、FasL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应激后各脑区三组大鼠Fas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束缚应激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或装置对照组(p < 0.01)。在海马区域,三组大鼠FasL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束缚应激组大鼠FasL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或装置对照组(p < 0.01)。三组大鼠自身大脑前脑皮质、内嗅皮质以及海马Fas含量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束缚应激组大鼠海马的FasL含量高于前脑皮质和内嗅皮质(p < 0.05);正常对照组或装置对照组自身不同脑区间FasL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束缚应激能诱导大鼠脑内Fas/FasL系统表达水平的改变,对不同的脑区,其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应激对大鼠行为和部分脑区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以旷场试验法测定动物在急、慢性躯体性和心理性应激时的行为变化,以快速断头冷冻匀浆法,用HITACHI-835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应激各期视皮层、海马、下丘脑、小脑谷氨酸含量。并对正常动物经侧脑室微量注射L-AP4后观察行为变化。结果显示,急性应激期动物行为活动增加,慢性应激期减少:应激时,大鼠部分脑区的谷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时期呈显著性差异;侧脑室微量注射L-AP4提示行为活动减弱可能与脑内Glu系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亚  孔宏  宋倩  蔡景霞 《心理学报》2010,42(2):235-240
慢性应激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 在脑内, 海马和前额叶是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也是应激易累及损伤的主要靶区。膜流动性的改变在神经细胞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作用。采用多因素慢性应激动物模型, 通过开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并且测定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应激组大鼠在应激后即刻, 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显著降低(p<0.05, p<0.01), 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 p <0.01); 并且应激组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 <0.05, p <0.01); 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显著增加 (p <0.05, p <0.01)。停止应激后一周, 应激大鼠的各项指标有所恢复, 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研究结果提示, 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明显的开场行为改变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这些变化可能与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对动物情绪和脑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1/2)的影响,动物情绪和脑组织ERK1/2之间的关系,将动物随机分为游泳应激组、装置对照组和控制组。分别对三组大鼠给予相应的干预14天, 然后进行行为观察,免疫印记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质ERK1/2水平。结果表明强迫游泳应激组和装置对照组都出现明显的情绪障碍。两组大鼠ERK1/2在前脑皮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海马无显著变化。前脑皮质ERK2与糖精水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慢性强迫游泳应激能够诱导大鼠的情绪障碍,提高ERK1/2在前脑皮质的表达水平,ERK1/2与情绪关系密切,可能是脑组织应激性情绪调节的重要生理机制。强迫游泳应激能够导致动物明显的抑郁反应,是比较理想的抑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应激导致抑郁样行为的同时导致免疫激活敏感化, 但是免疫激活对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目前并不清楚。研究目的: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作为外周免疫激活启动剂, 强迫游泳应激(forced swim stress)作为应激模式, 考察免疫激活背景是否影响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LS组(LPS + swim, n=12), LC组(LPS +空白, n=10), AS组(生理盐水+swim, n=10), AC组(生理盐水+空白, n=10)。在实验期第一天根据分组分别注射脂多糖(LPS, 50 μg/kg, 腹腔注射)或生理盐水一次, LS组和AS组大鼠于注射后2小时进行第一次游泳应激, 此后持续应激2周。分别在应激一次后, 应激2周, 应激结束后1周和应激结束后2周测定大鼠的糖精水偏爱、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结果显示:应激一次后, 应激2周, 应激后1周LS组大鼠与AC组相比较, 糖精水偏爱分数, 旷场中的水平活动显著下降; 应激2周, AS组大鼠相对于AC组大鼠的糖精水偏爱分数以及旷场中的水平活动都显著下降, 结论:慢性强迫性游泳应激导致抑郁样行为, 应激前LPS免疫激活能够促使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更容易出现, 症状加剧, 并持续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神经颗粒素与脑老化、疾病及应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颗粒素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Ca2+敏感性的鈣调蛋白(CaM)结合蛋白,是蛋白激酶C的突触后底物,与信号传导和长时程增强(LTP)有关。这是一种新发现的脑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前脑和海马,在皮质、海马CA1-CA3区、齿状回、纹状体和杏仁核中高表达。在大脑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颗粒素在脑内的含量和分布区域会发生变化,其生物学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对神经颗粒素与脑老化、疾病及应激关系进行考查。该文将着重介绍对神经颗粒素在脑老化、疾病和应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工作及其新发现,目的是对脑与行为关系的理解及有关的脑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2.
李欢欢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3,35(4):563-567
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一种新发现的脑特异性蛋白质。它分布在多个脑区,特别在对学习记忆至关重要的脑区海马。该物质自发现以来,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作用,特别是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研究表明NG参与了在学习记忆功能中起核心作用的脑内几种蛋白信号传导途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等突触可塑性机制。NG基因敲除后,动物出现学习记忆能力缺陷。因而它可能涉及学习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相似文献   

13.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r durations of stressors on immune functions, male Fischer rats were exposed to chronic physical (electric foot shock) or psychological (non-foot shock) stress induced in the communication box. Superoxide production by alveolar macrophages (AMs), mitogen-induced splenic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splenic natural killer (NK) cell cytolysis were examined in vitro. Repeated exposure to physical stress suppressed superoxide production by AMs (-58%, p<0.05 for opsonized zymosan (OZ) and -51%, p<0.05 for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 although psychological stress suppressed superoxide production after 24 h of repeated exposures (-40%, p<0.05 for OZ and -47%, p<0.05 for PMA). Acute suppression of the blastic response of splenic lymphocytes was only found in the physical stress group (p<0.05), although the chronic effects were only found i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up (p<0.05). NK cell activity was suppress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ute physical stress (-30%, p<0.05), but no effects were found i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up. These results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physical versus psychological stressors when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stress on immune fun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