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一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2.
价值形式论的"内在机理"重在关注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逻辑展开过程。虽然该逻辑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和起源,揭露了货币之谜,为资本主义拜物教预留了深度批判的理论空间,但要充分地把握价值形式论,还需要探寻其内在机理背后的"历史依据"。对历史依据的挖掘应当到原始社会中去寻找。在原始社会,伴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公有财产、财产观念""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奴隶制"也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构成了价值形式论的历史依据。从历史依据中生成的人类学哲学,以生产为核心,展现了人类历史的原初图景,它启示人们,单纯追求财富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命运,古代社会是充满活力而有限的,同时还阐明,原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人作为生产的目的到人作为生产的手段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众所周知,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源于经济的发展所导致交易量的剧增而造成的交易困境。虽然在历史上货币的形态各异,从石头到贝壳、从金属到贵金属、从纸币到电子货币,但货币作为一种物化的存在方式具有鲜明的物理性。然而,在人类衣、食、住、行四大系列中,货币的物理性并不实用,即不能直接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那么,为什么这种物理性却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呢?洛克总结道:“货币的使用就是这样流行起来的,这是一种人们可以保存而不至于损坏的能耐久的东西,他们基于相互同意,用它来交换真正有用但易于败坏的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作为自变量的生产力是社会最活跃的积极因素,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研讨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和智能化演进规律,考察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而分析、揭示生产力发展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方面知识化、智能化趋势的当代表现,有望唤起学术界对生产力发展内在规律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范宝舟 《哲学动态》2003,1(8):22-23
尽管诸如语言、手势、暗示以及具体实物等等对于社会交往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中介;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1]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交换是人类真正走向社会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而货币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活动的物化。同时,也正是货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活动直至社会交往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货币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概念、符号或者工具,还蕴涵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众所周知,货币是人类分工和交换日益扩大的结果。分工的愈益精细和交换的日益扩大,表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6.
货币:一种哲学向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雄 《哲学动态》2003,(8):8-10
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主要起着衡量和转移与个别商品相分离的价值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货币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它有着深厚的哲学与历史文化的底蕴。首先,货币对社会各种质料的组合,货币经济对人与人关系中内在维度的改变,锻造出人对世界理解趋向物欲化和价值通约化的心理坐标。货币化生存世界直接影响和关联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使得一种纯粹数量的价值不断压倒品质的价值,从而追求生活意义的平等化、量化和客观化,把人生的消费和积累作为惟一至上的终极追求目标。其次,货币是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的产物,它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起来之后,经济发展就成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历史趋势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是一种发展型经济。 一、发展型经济的特征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整个社会面貌不断发展变化的基础;人类物质生产力的增进,是人类社会历史进化的一般条件。  相似文献   

8.
商品交换总是与作为商品等价物的赁币的各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的,货币是对商品的更为普遍的、抽象化了的形式。货币的出现以及它在商品交换中的地位的日益重要,标示着一个社会的(民族的或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达与繁荣的程度。在古代各个伟大的农业文明中,就已经存在着商品交换,从而存在着货币。然而,货币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是彻底而仔细地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被忽略了的中心论题,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和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辩证法构成了历史进化的基础;这个动力规定了历史的物质统一性,并推动它前进。生产力动力学评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鲁品越 《哲学动态》2003,2(8):11-13
货币经济功能已为人们熟知,然而它对人类历史最深刻的功能,是由其经济功能而导致的社会功能:它塑造着与其相应的社会价值观,进而衍生出相应的社会结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社会功能正在凸显,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社会。1.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社会功能的来源货币之所以具有塑造社会结构的能力,是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人们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某种脱离社会关系的独立事物。马克思之所以坚持劳动价值论,反对把商品的价值理解为“效用价值”或“使用价值”,其基本立足点正在于此。作为商品交换尺度的价值量,是对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