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论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方法与原则第一军医大学93级研究生(广州510515)欧陕兴导师黄其鎏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研究人体大体病理形态学,依据影像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诊断疾病的专门学科。在影像诊断中特别强调合理正确运用方法学中的原则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医...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标准分别从数个不同方面各自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做出诊断.本文归纳DILI的产生机制、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总结推论其临床诊断思维与决策,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标准分别从数个不同方面各自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做出诊断。本文归纳DILI的产生机制、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总结推论其临床诊断思维与决策,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试论临床超声检查中的漏诊误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临床医学诊断中,超声影像检查因其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并且无损、实用、价廉,已成为影像检查中首选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相比,超声影像检查具有实时、动态、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的特点。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使超声检查不仅能观察形态学改变,同时可以观察部分脏器的血流以判断其功能状态。而介入性超声的发展又将超声诊断推进到了病理组织学的高度。因此,超声医学已成为医学影像中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也是医学影像的新热点[1]。超声诊断水平,无疑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普遍认为[2,3]超声…  相似文献   

5.
浅谈影像诊断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要素的系统。对每一种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有特定的思维方式。疾病的诊断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反映客观的真实程度愈高,诊断的正确性愈高,而客观真实性的再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又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所以,人的思维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意义。而医学影像诊断思维又有其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先导,以逻辑思维来归结,又有非逻辑思维闪现,如直觉、灵感、经验思维。只有各种思维形式有机的交叉运用,才能得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结论。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要素的系统.对每一种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有特定的思维方式.疾病的诊断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反映客观的真实程度愈高,诊断的正确性愈高,而客观真实性的再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又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所以,人的思维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意义.而医学影像诊断思维又有其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先导,以逻辑思维来归结,又有非逻辑思维闪现,如直觉、灵感、经验思维.只有各种思维形式有机的交叉运用,才能得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结论.  相似文献   

7.
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过度检查、放射线辐射损害、医患交流缺乏、不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及不尊重患者隐私等一系列超越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学范畴的伦理问题出现在医学影像工作者面前,亟待医学影像学工作者重视和研究.如何让现代医学影像伦理学与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相融合,让医学影像工作者重视伦理学,是值得深刻思考的.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扬长避短,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优化影像检查程序,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切实的医学影像学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像报告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报告需要客观描述影像所见,真实地记录病变特点,而另一方面,报告中又包含根据图像做出的主观评价。如何努力化解两方面要求带来的冲突,是摆在影像医生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像报告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报告需要客观描述影像所见,真实地记录病变特点,而另一方面,报告中又包含根据图像做出的主观评价.如何努力化解两方面要求带来的冲突,是摆在影像医生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在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中应该更注重哲学思维的运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影像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影像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影像诊断的辩证思考、检查前准备过程和检查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精神疾病共病现象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无特异性的生物学诊断指标,临床表现多样,有时很难用一种疾病解释.共病的概念应用于精神科临床,为精神科医生提供了一种辩证的诊断思维方法,对研究共病的本质和指导临床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床病理诊断中蕴涵的哲学原理及其重要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的临床病理诊断有赖于正确的思维方法,将哲学原理运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应注重和运用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两个方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等原理。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中青年十分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规范相继出台,有利于规范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建立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规范,本文探讨中外对前列腺炎的诊治方案,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X线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影像直观、空间及整体定位高及价格低廉等的优势,是其他影像检查不可替代的.但是X线平片显影主要是骨组织,X线平片检查伪影发生概率相对较高,为诊断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X线影像诊断的误诊在临床工作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医务工作者总是要努力做到把误诊和漏诊减少到最低限度.本文就X线平片诊断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树立的诊断观念、拥有的读片方式、遵循的思维方法以及最后的报告书写,结合工作实践来探讨了对疾病的诊断,避免诊断结果对临床医生的错误导向.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诊断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然而在临床上得到诊断时大多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基因相关技术及生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结直肠癌诊断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但早期诊断仍不尽如人意。因此现有的诊断模式值得我们去深思,从哲学意义上探索更为完善的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病,其诊疗策略主要包括正确的诊断思路、合适的治疗选择。尤其重视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诊断,治疗方面要重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休息制动等手段。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需个体化选择最适合的术式,且应完整理解并客观评估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一同构成临床诊断。影像诊断不能脱离临床诊断工作而单独存在,影像诊断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其他非影像学证据的支撑,其结论不能脱离症状、体征而存在。影像诊断专注于分析图像特征、从图像中寻找诊断证据,不需要采纳其他非影像学证据完善其结论;由于影像诊断是完全来源于图像分析,因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影像诊断和其他诊断技术的融合推动了临床诊治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探讨3例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急诊实施介入诊治死亡病例的,搭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ACS的诊断意识。收集我院比较典型的3例误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肺栓塞、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1例为流行性出血热,3例均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1例于前降支植入了1枚支架。AC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原因多为首诊医师思路狭窄,应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减少误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推行适宜技术和诊疗最优化的原则是避免过度医疗的有效途径。而在口腔专业中必须要体现其特殊性。口腔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健康、美观,这一目标有赖于患者的主观评价;患者在治疗中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医生提供专业上的支持和具体的执行。因此口腔科适宜技术的基本要求是:适合患者的自身条件和需求、符合医学专业诊疗原则的要求以及适合医生的个人技术水平。然而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适宜技术是一个宽泛且较低的标准,而口腔临床工作中应该以最优化的治疗作为实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腰腿痛患者的现病史采集比较困难,临床上经常引发混乱,甚至会被忽略。作者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相对系统和客观的分析思路。借此启发和提示临床医生临诊分析的主观能动性。作者还通过时现病史采集在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变化的回顾,提出了现代临床医学对患者症状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