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年龄视觉通道错误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实验运用DRM研究范式 ,分别以汉字词和彩色图片为材料 ,揭示了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存在基于概念结构的视觉关联性错误记忆以及在自由回忆、再认、抵御犯关联性错误记忆及抵抗外界无关因素干扰等情节长时记忆能力的各个方面随年龄发展变化的不同特点 ,并发现对信息来源的监控评定水平受信息材料性质及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岁至90岁成人的某些记忆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工作是我们过去关于记忆年老化研究的继续。记忆材料为自行设计并与全国若干单位协作编制的“试用临床记忆量表”。受试为健康成人210名.分为7个年龄组,各组性别、文化匹配。每组有20名并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查。结果:1.成年至老年记忆变化总的趋势是,50岁组开始有明显减退,70岁后又有更显著的减退。2.在智力匹配条件下记忆年老化趋势相同(20、40、50、60、70岁年龄组)。3.无意义图形再认和有关联想学习年龄差异最小,无关联想学习和人像的姓氏,爱好特点回忆年龄差异最大,表明老年人建立无关的全新的联系困难。据此,作者指出老年记忆障碍可能是编码储存和提取困难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DRM研究范式,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形成能力所致。(2)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10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2岁儿童影响显著,这种影响从10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4.
刘泽文  郭谦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10,42(3):406-414
采用DRM研究范式,实验一使用示意图提示,探讨特异性视觉特征对于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而产生的变化;实验二使用位置提示,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会显著减少错误记忆,而非特异性视觉提示则会显著增加错误记忆。(2)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能力所致。(3)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不显著,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削弱作用,但这种影响在10岁和12岁儿童间没有显著性地增长。(4)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这种影响从8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孙沛  林仲贤 《心理学报》1998,31(3):254-261
该研究探讨语义范畴组织在长时记忆项目再认任务中的作用。实验材料的记忆广度内和记忆广度外词表,实验采用项目再认固定集程序。结果表明被试反应时间随记忆集增加而增加,同时“是”“否”反应的斜率一致;  相似文献   

6.
3—14岁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少年在记忆发展方面有些什么特点?我们在研究智力超常儿童记忆特点的同时,对3—14岁常态儿童的记忆发展情况作了探索。主要了解他们在记忆广度、识记速度、记忆的精确性、保持的持久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此,我们设计了四个测试项目:①数跟读,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广度;②按形填数(3—6岁儿童用“按图填色”),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识记速度;③图片再认,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精确性。以上三项基本上属于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7.
学前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采用8种不同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命名实验。实验二采用12种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颜色再认实验。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对颜色的再认能力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3岁为50;4岁为67.5;5岁为90;6岁为94.5。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不同,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按其易难次序为红、白、黑,黄、绿、兰、橙、紫。3~6岁儿童的正确再认平均分数,3岁为0.30;4岁为0.38;5岁为0.55;6岁为0.64。学前儿童对颜色的命名及对颜色再认的实验结果均表明5岁阶段似乎是这方面能力发展的一个明显“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以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对流体智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运动加工速度、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从具有直接影响到只通过执行功能中的记忆更新成分产生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年龄间的差异。在童年中期(7~9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不仅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还通过记忆更新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童年晚期(10~12岁),感觉运动加工速度和知觉加工速度不再对流体智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都是通过记忆更新和抑制/转换合成成分间接对流体智力起作用。青春期(13~15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只通过记忆更新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年人日常生活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振云  孙长华 《心理科学》1998,21(5):390-393
采用三项记忆作业,对120例20—85岁的被试进行日常记忆和实验室记忆的比较研究,目的为探讨日常记忆的年龄差异及其年老化特点。结果表明:(1)三项记忆成绩均随增龄而减退,其中年老老年组减退明显;(2)作业难度比较: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它对记忆成绩有显著作用,作业难度自评与方差分析相符,“地名”最易,“人姓”居中,“无意义图形再认”最难,因为“地名”为日常生活记忆,难度小于后者(为实验室记忆)。老年人日常生活记忆减退缓慢,他们可利用知识经验补偿记忆减退,使之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0.
加工水平对普通话与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倩秋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7,39(5):795-806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加工水平对普通话和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影响。实验1考察了在有意学习中的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结果表明,测验的语言环境对再认有重要影响。被试在粤语测验环境下对学习过的韩国语词再认反应时短,误报率却低,辨别力强,“记得”反应占优势。实验2考察了无意学习中的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结果表明,被试在粤语测验环境下,对评定过的韩国语词再认反应时短,误报率却高,辨别力差,但“记得”反应占优势;但在普通话测验环境下,对评定过的韩国语词再认反应时长,误报率却低,辨别力强,“知道”和“猜测”反应增加。整个研究表明,记忆的语言依赖效应在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中都存在,但有不同的趋势,表明加工水平是影响普通话和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