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产力观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实践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不是以实体思维方式或客体思维方式思考生产力问题的生产力观,而是以实践思维方式思考生产力问题的实践的生产力观(简称实践生产力观)。实践生产力观对旧哲学生产力观的变革和创新,实质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角度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理解为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人,即实践的人;把作为人的活动对象的自然理解为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的自然,即人化自然;把作为人的活动对象的社会理解为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的社会,即人类社会;把作为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的原意看,实践唯物主义是指作为唯物主义者的共产主义者要改造世界,要革命;我们今天从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确切内涵看,它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义语。不应把实践唯物主义同反映论对立起来,辩证反映论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认识——实践”的图式,包含着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层次:“实践——认识“、“认识——实践”。前者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者就是所谓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对于改造世界的规律,毛泽东称之为“行动的规律”(《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2页)。 行动的规律有丰富的内容。有一般的行动规律,如理论指导实践的规律,走群众路线的规律,等等。有具体的行动规律,如建筑的规律,烹调的规律,等等。本文将通过对认识向  相似文献   

4.
崔自铎:论实践活动智体统一规律从人类实践活动的总体过程看,人的观念活动,归根结底是从属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的。意识来自实践,为实践服务,最后,又通过实践物化于实践结果之中。人类实践作为一种有目的、自觉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其中主体是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5.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相似文献   

6.
谢永康 《学海》2002,(3):115-119
寻求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合理的理论方式必须立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 :实践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 ;理论思维只是实践的一种方式 ,并不能获得一个外在于实践的“阿基米德点”。因而 ,实践哲学的理论活动便只能是对生活世界内某些成为“问题”的有限方面进行批判。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蕴涵着一种新的真理观 ,即批判的真理。这种真理源于生活世界存在的事实性 ,并作为理论哲学真理符合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九年广东省党校系统哲学教学研究会年会近日在深圳市委党校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建国五十年光辉历程的哲学反思”。与会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会议重点提出并讨论了五十年的中国实践与中国哲学发展的若干问题。关于“哲学是什么”,部分与会者坚持从本体论角度给出定义,即认为,哲学是研究世界是什么以及整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有的与会者从认识论角度出发,认为哲学是回答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即研究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有的与会者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指出,哲学就是…  相似文献   

8.
论坛荟萃     
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的哲学学说,其唯物主义性质集中体现在与实践本体和整个理论大厦内在一致的历史决定论上。首先,从实践本体的横断面来看,存在着客观的定格。每一代人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上一代人实践的结果,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定格”。作为社会历史和认识的现实开端的实践,是一种人在其中活动但却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和驾驭的客观本体。在此之中,外部自然界的规律,社会性的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合成一种新型的同构性的客观规律“群”,在给人以“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价值维度看“人文关怀”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俞吾金和杨学功二位学者就马克思的人文关怀与实践思想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很有意义的争论。本文是一个简要评议,所持基本立场是: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包含许多维度,其中首要的是价值维度,即把实践作为世界的价值本质、人的终极价值,亦即价值本体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探讨天然世界与人为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哲学意义在于:1.可望澄清人与天然自然、人与人为世界的关系性质、认识对象与实践对象的关系等长期模糊的哲学问题。2.从人与两个世界的全面关系看,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何者为先的本体论关系、是否可知的认识论关系、是否可评价、规范的价值关系和是否可改造、怎样改造的实践论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与“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认为,“马克思及其哲学所关注”、所研究的只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存感性世界”,不研究“人之外的世界”。“实践本体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提法本身就意味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实践的唯物主义”即“社会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自己也承认: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见《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以下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对于作为科学分支之一的心理学.它的任务就是要揭露出心理现象的规律.并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存在和继续发展服务。如果人们能够掌握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行动时的自觉性;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心理规律,就可以调整和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社会生活和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正确地运用也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心理的健康与否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最抽象的规定,可以辩证法理论归结为“关于矛盾的学说”。然而,由此却引发一个问题:世界就是矛盾,那末,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创建的关于世界的全部科学理论,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是否都应归结为辩证法理论?对这个问题,通常是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来回答:辩证法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研究具体的矛盾即矛盾运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规律,而是研究抽象的矛盾即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4.
论创新实践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已经成为反映当代时代精神的重要范畴。根据质的规定性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实践划分为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所谓常规实践,是指那些运用事物已被发现了的规律、属性和关系,按照先前的规则重复进行的实践。而创新实践,则是指那些通过对事物规律、属性和关系的新发现或新运用,能够比先前的实践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创新实践在实践的目的、手段、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康德不同时期之友谊理论的文本分析与历史考察,可以重新审视康德将友谊划分为"义务之友谊"与"理念之友谊"的内在根据:一方面,基于德性论,友谊是寓于现实世界,兼有对他人爱以及敬重的德性义务;另一方面,出于对理念之"范导性"意义的尊重,友谊又是在经验世界中无法企及的理念,即一种作为裁定所有实践对象和行动之法则的、身为实践完善性之原型的实践理念。据此,文章展现了康德友谊理论的广阔性与包容性,并在此基础上为其一贯性作出了辩护,即康德的友谊理论并非前后不一的矛盾体系,而是层次分明,兼备二重性的现实义务与道德向导。  相似文献   

16.
作为艺术工作者不但要拥有娴熟的技术、技巧,而且要对艺术的规律、规则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成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和生活;所有艺术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在于创造原来没有的形式,所以形式是艺术的基础.从宏观上考虑,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自觉养成探索即创新能力;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哲学最精妙之处就是划定了有意义的言说界限:语言可以有意义地言说世界,但有意义言说的是偶然的事实世界,不可有意义言说的东西,要么是由语言显示出来的逻辑必然性,要么是如此确定以致于我们感到神秘的东西,它们包括如下事项:作为世界的界限而非其一部分的形而上学主体;绝对的价值,即绝对的善和绝对的美;作为伦理属性承担者的形而上学的主体意志;幸福、和谐生活的客观标志;人生问题的答案,即人生意义;世界之存在;关于世界是一个有限整体的感受;世界的意义;上帝以及宗教信仰者与上帝合而为一而获致的最高宗教体验…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自然巨系统的整体性关系把握历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独在哲学历史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诸学科,也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历史规律体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及其所影响的整个世界之中,它既不能脱离人类实践活动而存在,也不能离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得到日渐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今天,人类实践活动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驱策着人类必须从大时空的尺度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心学理论中的"物"有四个含义。他首先从实践论的角度把"物"一般规定和总括为实践客体,即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客体的具体内容由实践对象、实践基础、实践条件组成:实践对象是"孝"、"友"、"仁"等价值观念,实践基础是爱亲、恻隐、好恶等感受所感受的价值事物,实践条件是山川草木等客观事物。"物"的四个含义分属存在和价值两个类型,即存在世界和价值世界。王阳明将价值从对存在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并存关系是其心学理论建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一只要我们对“辩证的过程”这个词的意义理解不一致,就有可能引起争论。在理查德·戈恩引用的恩格斯的两段话中,辩证法的规律实际上,而且也许并非有意地,是这样被定义的,即把自然界的过程看作为原始实在的对象,而辩证法规律则是这一对象的、即自然界过程的反映。戈恩强调这一事实是完全正确的,即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关于原始实在的一种思想上的概念,一种映象,而不是在社会交往中能在人的头脑中产生那种映象的原始实在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