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支撑,是立足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河南许昌三国文化品牌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旨在围绕许昌现有三国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创新,以三国文化品牌打造助推许昌旅游业发展,助力实现许昌“五个强市”目标,为进一步研究许昌市三国文化品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支撑。当前,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福州三坊七巷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相关助力,以期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是江西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基于白鹭洲书院独有的文化资源,从产品转化、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发研学旅游项目,以探索研学旅游业态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张泽群 《美与时代》2020,(2):104-10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精神生活的满足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文化品牌建设现状,指出台儿庄古城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台儿庄古城的文化品牌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当大力建设美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风貌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开发是乡村特色文化的核心体现,对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改善乡村设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传播乡村特色文化,营造乡村美好形象,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根据设计案例对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以期通过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开发,挖掘乡村本土文化,构筑乡村精神,发挥乡村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陈思雨 《美与时代》2023,(12):104-106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开发是践行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梳理绍兴市乡村的地貌、文化、经济特点,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考察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总结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提出优化品牌、整体规划升级、优化人才体系等举措,以期推动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绍兴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专家袁振国指出:“学校文化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学校的强大向心力是鲜明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是优秀的学校文化。胜利一中的战略选择是,加强“诚达”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不断谋求学校发展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是道教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领域里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领域。基于此,基于文旅结合的视角,以打造地域性旅游品牌为切入点,围绕如何设计地域性旅游品牌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塑造出更具有高识别性及独特文化内涵的地域性旅游品牌,以达到地域文化传播与地域旅游经济发展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多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黄河文化是河南省焦作市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黄河文化特色小镇,既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又是创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实际举措,有利于加快焦作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及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基于此,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及特点入手,对焦作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焦作市建设黄河文化特色小镇的可行性,制定出焦作市黄河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旨在为焦作市建设黄河文化特色小镇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建议,推动焦作市特色小镇建设科学、规范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旺  吴玉屏 《美与时代》2020,(2):111-112
2022年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申办成功,为张家口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家口也将展现冬奥会文化品牌的魅力,展现区域的风貌,体现良好的国家形象。这将直接拉动京津冀一体化,增强交通、文化、教育、旅游等多个方面的联系,实现张家口城市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张家口打造成具有文化感、奥运感、国际和世界性、带有地方体育冰雪文化特色的新型城市。多元的民族文化及民间传统文化成为张家口文化的"名片",张家口城市文化定位具有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理想城市价值认同及冬奥会城市发展的目标规划,使得加强张家口地域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成为重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居民都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外出旅游就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在旅游业不断增长的同时,各地区的博物馆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依靠旅游业所带来的客流量销售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也成为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城市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味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反映。因而,应该努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并在其中融入特色的地域文化,打造独特城市品牌想象。文章主要论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设计表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品牌林立的世界里。品牌就象明亮的灯塔,帮助新一代消费族群去追逐自己的时尚使自己的个性和品质能够通过这一媒介得以延伸。一个品牌之所以有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影响力,是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完美的品牌文化分不开的。从七匹狼服饰"的品牌文化构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品牌的精神核心是该品牌文化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和品牌的精神核心又堪称品牌的灵魂,它是提升品牌文化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企业和品牌拥有了自己成熟的品牌文化,它就会在同行中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维持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至关重要。扬州市作为风景园林旅游城市,户外公共座椅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将地域文化元素提炼并应用到公共座椅设计之中,以公共空间延续文化传承,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塑造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文章阐述了户外公共座椅定义,分析了扬州市户外公共座椅发展现状及问题,进一步提出基于扬州市地域文化的公共座椅设计方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铁彬 《美与时代》2023,(2):105-107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极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艺术和他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代,开发张大千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能启发当代艺术创作,还能促进内江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推动张大千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分析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探讨内江及周边地区对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空间,有助于打造张大千文化品牌,扩大张大千文化艺术影响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旅游业的兴盛与大众对旅游文化的内涵需求相倚相长。在尊重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支撑是值得探索的。随着旅游业的浪潮,贵州省文化产业开始觉醒,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市场机会,如何打造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旅游区域,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旅游区域的景观建设,最终更好地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进行传承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文章分析探究贵州旅游区存在的景观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意见,以提高旅游区景观品质,促进地域经济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带来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宗教文化尤其是道佛教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表述过程中商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旅游表述语境下解释分析我国宗教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有助于我们今后在旅游发展中本真表述宗教文化,维护宗教文化自觉。一些传承于历史的物化宗教文化事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商品化的,而一些承载异质宗教特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该宗教地旅游符号标志的文化事项则需本真展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明确表达并重复灌输大唐芙蓉园品牌的战略、利用大唐芙蓉园设计的专属权、创新品牌建设、加强与人们的情感连接这四个方面,阐述大唐芙蓉园是如何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领导力旅游品牌的,并指出每个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宗教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康养旅游资源,这对于拓宽康养旅游的市场、打造多元化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文化与康养旅游文化从内涵到外在形式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康养旅游中探寻宗教文化的开发应用的途径可以从构建宗教康养旅游产业新型态、开发多元化宗教康养旅游产品以及打造宗教康养旅游特色活动等多渠道入手,因地制宜地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宗教康养旅游的文化整合、产业构建及发展途径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