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建筑符号学的应用,发现很多建筑设计对建筑符号学的应用停留在表层结构,致使很多建筑设计缺乏场所精神和情感意义。通过对地域性建筑特征进行提取、加工、运用与反馈来探索建筑符号学与场所精神之间的联系,既是对建筑符号学的进一步的拓展,也是对场所精神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符号学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阐明了建筑与符号之间的原则概念。分析博物馆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运用手法,探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符号现象,具体分析图形、点线面、色彩等建筑符号性表现,结合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用符号学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并试图寻找一定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建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符号学这一门类自出现以来就得到了极大运用发展,在当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可以看见符号学原理的痕迹。符号学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影响着设计的表现性思维,符号学原理的发展使当前时代的环境设计元素更加科学准确,丰富了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拓宽了其文化蕴含,更能引起人们的认同感。文章针对符号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做了相应的研究,对城市中的景观设计方法及表现形式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符号学的概念对城市立体景观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建筑领域城市自身文化内涵和本土特色日渐缺失的问题。总结河南地域建筑发展历程及演变手法,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成果,提出河南地域建筑传承的方式方法,剖析建筑地域化概念,旨在探索一种既能传承传统建筑风貌肌理与精神内涵,又能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形式,从而有效地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及其文脉。  相似文献   

5.
"易"的意指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的符号学语义层级分字源符号学语义和文化符号学语义,字源符号学语义是文化符号学语义的基础,并规定了文化符号学语义的基本走向,文化符号学语义则是字源语义的提升、拓展与哲理化,不同层级的语义共生于"易"这一文化符号的语义拓扑空间,摹写出汉语言文化独特的生命世界,同时,其语义的生成也依赖这一符号对汉文化生命事件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交流     
建筑向符号学提出挑战:从表面上看,建筑不进行交流,只行使功能。但从实质上看,建筑作为交流事实,有助于理解和界定其功能。在人类社会,任何功能都转化为此种功能的符号。建筑对人不是简单刺激,而是以符号刺激。建筑用途所容许的不仅是可能的功能,而且首先是为人确定的同实际用途相关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设计美学本来是一门应用性的美学分支学科,符号学则是从语言学和文化哲学领域中诞生出来的关于人类思维工具.思维方式的学科,符号学与设计科学的联姻--设计符号学就成了美学理论科学与具体审美创造实际应用--工业、艺术、环境设计的一种典型的体现.<设计符号学>作者分析符号学各家理论成果鞭辟入理,介绍设计领域各流派理念脉络分明,对各家经典范例的个案点评要言不繁,体现了新颖的设计理念,广阔的学术视野,将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体.  相似文献   

8.
磁器口古镇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下游,是一个有1000余年建镇史的码头民俗文化古镇。它为川流不息的商旅人士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居住和商业场所,见证了巴渝地区的历史人文变迁,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及研究价值。在研究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磁器口古镇的建筑特征及建筑符号,运用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归纳建筑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研究磁器口古镇建筑,再通过符号的语义表达,揭示磁器口古镇建筑的内涵及特征,加深对该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磁器口古镇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古镇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戏剧符号学是一门运用符号学理论、视角与基本方法研究戏剧艺术的学科,其主要关注点在于戏剧中的符号系统、剧场交流系统、文本系统三个基本范畴。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戏剧符号学进入国门,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国戏剧的分析及文本解读。借用戏剧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话剧《家》进行符号分析与文本解读,以求为中国戏剧的话语阐释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在易理的传承中"数""图"主要承担了文化阐释功能,应把它们当作一种文化符号,着重把握其在文化记忆与传承中的阐释功能,了解其在文化惯习中的符码价值,以加深对易学智慧的领悟.文化符号学作为一种具有很强操作性的阐释模式,能提供一种比较超脱、明晰的视野,有利于更真确地把握并分析古代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与美学     
作者讨论了在艺术作品的数学探讨、艺术作品的结构分析和创作过程的算法描述这三个方面运用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的可能性与界限。虽然作者声称,对于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在艺术中的运用应该有切实的估计,绝不能夸大它们的作用,并且还批评了某些人认为机器可以成为诗人、作曲家和艺术家,可以用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的方法代替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等观点。但是作者又认为,在艺术科学中运用数学、控制论和符号学的方法给人们在研究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扩大了人们研究方法的宝库;在艺术分析中这些方法能起一定的协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今后会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2.
沈宏 《美与时代》2007,(11):85-87
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科学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更注重建筑群体间的关系,以及与整个周边环境的关系.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下建筑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社会,复制艺术早已不再是新鲜词汇,科学与技术这一历来被人们探讨和探索的问题,在今天依旧值得我们思考。随着20世纪开始符号学逐渐成为显学,它慢慢成为研究人文社科的方法论之一,甚至被称为是文科中的数学,可见其自身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当今已经是符号社会,各种符号充斥在我们身边,用符号学研究艺术问题的意义在于从另一个视角开启我们看待艺术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研究会筹备组于1988年8月3日在浙江温州宣告成立。 1987年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会北京会议决定,由副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理事长李先焜教授负责筹备中国符号学研究会。据此,1988年8月2日——3日在温州召开了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研究会筹备会议,到会的有李先焜等近二十人,会上选举成立了由李先焜、王维贤、陈宗明三人组成的中国符号学研究会筹备组。会议决定:1.拟于1989年9月——10月期间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符号学研究会(归属中国逻辑学会);2.在中国符号学研  相似文献   

15.
1.符号学和象征 所谓符号学(seniotics),就是研究符号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何为符号?历史上有很多定义.  相似文献   

16.
张明 《美与时代》2021,(2):70-71
符号学的理论与公共艺术设计有着某种关联性。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公共艺术既是一种文化符号,也需要运用文化符号进行设计创作。公共艺术设计一方面是物质符号化产品,另一方面是精神符号化产品。符号学的内涵层面和外延层面都能够对公共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总之,符号学的理论知识对公共艺术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德莱达尔就“符号学的进展与意义”发表演讲李毓英10月22日国际符号学会秘书长、法国佩尼扬大学符号学研究所所长G·德莱达尔教授就“符号学的进展与意义”在人民大学发表演讲.德莱达尔认为西方符号学研究存在两种趋势:一种趋势以皮尔斯为代表,另一种趋势的代表人物为索绪尔。索绪尔的语言学区分了言语和语言。他受杜尔特影响,主张言语依赖于个体;而语言在本质上是社会的.索绪尔的社会学不同于当今社会学,而是杜尔特社会学,它是其符号学基础。他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是不依赖别的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他主张二分法: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个体与社会。其认识论是一种旁观者的认识论,在他看来,世界是外在于研究者的独立存在。皮尔斯的理论是个体一元论,而非二元论的,他认为人本身就是社会的人,因此,不应对社会持旁观者态度,人们的思想可以改变世界。皮尔斯主张的是行动者的认识论。皮尔斯称自己的理论为现象学,现象学有两派:一派是胡塞尔,一派是皮尔斯。皮尔斯的现象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他认为看世界有三种方法,所以有三种现象:1.对世界的感觉有可比性,但只是一种潜在的本能。2.实际存在物、个体存在物。3.思想,对行为的“规划。亚里士多德的古典逻辑是类逻辑,皮尔斯  相似文献   

18.
(Ⅰ)序言.在本世纪后半期,当代符号学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可是现在,处于20世纪末,符号学正经历着一个走向21世纪的大转折.早期,符号学处于“解构”的时期,现在,它正跨入“重构”的新时期.现在是一个从“解构”现代主义向“建构”后现代主义转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皇帝的孩子》是中青年作家克莱尔·梅苏德的作品。故事围绕纽约的一群人展开,讲述了他们的生活、追求、困惑和失落,以及遭遇了"9·11"后生活的改变。其中,"衣服"一词贯穿始终,从索绪尔的符号学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小说中"衣服"的意象其内涵就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欲望,揭露了当代社会人们的彷徨和迷茫,展现人们对欲望和追寻。  相似文献   

20.
1.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符号学 在过去的25年,我们看到了符号学的迅速发展,在近25个世纪的历史中,至少在欧洲,这不是第一次,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发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壮大期.往往会涌来大量被新的可能前景所吸引而改行的人.符号学也是这样.然而,在改行来从事这门学科的人当中,也有一些是在他们本专业中遭受失败的人,因此,量的扩充并不总是伴随着质的提高.转向符号学的改行者人数已大大超过了、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超过原本就是从事符号学的研究者的人数.每一个改行者都背有行囊,其中包括以前的兴趣、原专业的术语习惯,还有一大堆在老专业里得到精确描述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及其得到的结果.这种行囊是多种多样的:前建筑学家的不同于前动物学家的,前哲学家的有异于前音乐学家的.更何况,第一代改行者往往继续他们以前的研究,仅能逐渐地重新称职.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