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阳 《中国道教》2000,(5):11-11
20 0 0年 8月 31日至 9月 3日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九江道协庐山仙人洞道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暨二千年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笔会在江西庐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道教界人士及书画家共 80余人。江西九江道教协会会长、庐山仙人洞道院叶至明道长主持了开幕式。江西省宗教局陈卫民局长、中国道教协会袁炳栋秘书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本次道教文化研讨会和道教文化笔会也是庐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协副会长张继禹和袁炳栋…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协会并江西省宗教局:欣闻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举办“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1206年法会活动”,本拟身赴而适逢要务缠身,甚憾,谨函致贺忱。祝此盛会圆满成功。希望我中华道教界继承道教之优良传统,尊奉国家民族之大义,弘扬洞天福地之道气;随天地自然演进,顺历史潮流运行,团结信众,服务社会,让1800余年的道教道气长存,佑我中华国富民昌。祝众位道长和宾朋身体安康。致吕祖诞辰1206年法会活动的贺信@叶小文  相似文献   

3.
2000年8月31日至9月3日,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九江道协、庐山仙人洞道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在江西庐山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80余人。会议围绕“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活”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生活道教”这个话题。现将有关会议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生活道教”的话题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生活道教”的问题,张继禹道长在这次会议上,作了“践行生活道教,德臻人间仙境”的主题发言。认为面对21世纪的来临,世界各种文化和宗教为了在社会…  相似文献   

4.
赵文 《中国道教》2003,(5):52-54
闵智亭道长在《道教的根本教理及其核心信仰》(《中国宗教》2003年4月号)一文中,指出:“道教的根本教理和核心信仰就是老子之道。道教把《老子》哲学理论从整体宇宙观出发,然后将自然之道、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三者归纳于一个共同的自然规律中。”今天,深刻认识道教的核心信仰,是社会对道教发展的要求,也是道教适应社会发展的自身要求。有感于斯,笔者不揣简陋,愿取“以经解经”的方法,对《老子》的自然之道、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作如下述说:一、自然之道(一)道的本体1.道体不可以感官和理智测度首先,理智、语言都无法理解和说明道的本体。道…  相似文献   

5.
简寂先生即陆修静,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曾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他积极搜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一样,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他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七年间隐居庐山修炼,对庐山道教的发展和全国道教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南朝道教的发展,为南天师道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简寂先生其人简寂先生(陆修静),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字元德,谥简寂先生,宋徽宗时封丹元真人,出身江南著名…  相似文献   

6.
道教素有洞天福地之论。洞天为上天遣群仙统治之地,福地乃上天命真人治理之所。洞天福地是仙真们统理及修真得道的地方。全国道教名山胜景被编排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其中以洞著名者,大概只有庐山的仙人洞了。庐山仙人洞居三十六小洞天之八,谓曰洞灵真天。庐山仙人洞,亦称佛手岩,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于庐山赋诗记赞山景云色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自兹以后,“仙人洞”乃与庐山齐名而传天下。“仙人洞”传为吕洞宾修炼得道之所,其临锦绣谷、距牯岭西南五华里,自然形成,高阔…  相似文献   

7.
庐山是我久已向往的地方,可是偏偏却让我等到年逾花甲,借着1998年8月召开的道教会议之“光”,才得以成行,还险些被长江洪水,九江决堤之灾阻遏掉了!可见,我辈之登庐山也有说不尽的难处啊。庐山在历史上就是一座文化名山。它不仅以其独具的奇峰异貌受尽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颂赞,而且我国的道教、佛教和儒教都与庐山结下难解之缘,宫观、寺庙、书院依山而立,高道、名僧、大儒,层出不穷。特别到了现代,庐山更与中国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联结在一起,演义出一幕幕悲壮的历史话剧。故此,我每每对庐山投以关注的目光,不管是游记介绍性的…  相似文献   

8.
论仙与道     
深入研究道教的内容,有仙与道两种概念。这两种概念,既有密切联系而可为一,亦有互不相关而具不同的实质。且道教的内容,因时间地域的不同而有变化,则仙与道所内含的形象,自然可一可二,可分可合而变化多端。陈撄宁(公元1880年—1969年)老先生为近代有名的道教学者,于五十余年前,曾创办“仙学院”,主编《仙道月报》,建国后出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等职,直至仙逝。一生研究道教之所得,即归诸仙与道两方面。要而言之,道本《老子》之言,得道成仙,斯为修道的成果,古有黄帝飞升成仙之事。合黄老之旨以究其理,此道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侯宝垣道长毕生弘道,德高望重,是我们道教的老前辈。侯道长秉承宿慧,年轻时即萌发皈道之念,后皈依道教全真龙门派。1950年旅港与其他道兄筹建香港青松观,专心修道。侯道长精通斋醮科仪并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自1981年起先后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设立青松观海外道场,阐扬道教。香港青松观在他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教务,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回报社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为传扬道教培养人才,于1992年创办了“香港道教学院”,聘请内地一些道教学者讲学,以增进道谊。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台湾省道教界诸道长道鉴:中国道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于五月七日在首都北京召开。各道派、名山宫观及道教学者之代表欢聚一堂,同研玄门之奥义,交谈修持之所得。畅叙之余,怀念在台道友,特为保留理事名额二  相似文献   

11.
综观南北朝的道教,大体而言,南朝以吸收佛教为主,北朝以排斥佛教为主。自北魏的寇谦之(365—448),南朝的陆修静起,对佛教的态度各有不同,而同在因佛教教义日在发展,当有以改革道教。寇谦之结合崔浩,合儒道以排佛,陆修静创立三洞,已在庐山有以吸收慧远东林寺的仪规。(慧远于公元386定居庐山,陆修静于公元453入庐山)于明帝太始七  相似文献   

12.
刘德仁,道号无忧子。道教著名流派——真大道教的开山真人,他生活于宋金隆替之际,金皇统二年(公元 1142年)创立真大道教,一生弘道三十八年,在中国道教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承前启后的大德高士。真大道教立清规戒律九条,将佛教思想特色融摄教理之中,“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者”①。有金一代,道教的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是道教中兴的转折,金代朝廷尊崇道教,“金国崇重道教与释教同,自奄有中州之后,燕南燕北皆有之。所设道职,于师府置司,正日道录,副曰道正,择其法篆精专者授之…  相似文献   

13.
古代庐山文人与道教王宪章东晋以来,庐山成为佛、道两教的胜地,也是高土逸民逃避乱世,保全气节,岩栖谷隐,专心读书的佳境。在晋宋时期,庐山高士以“翟家四世”、“浔阳三友”最为有名。“翟家四世”,是指浔阳郡柴桑人翟汤、翟庄、翟矫、翟法赐,一家四世隐迹庐山。...  相似文献   

14.
此稿是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1957年8月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学而编写的,后又经陈先生修改,在中国道教协会1963年《道协会刊))第三期上公开发表。现根据读者和患者的要求重印,供阅读参考。陈撄宁(公元1880-1969年),道号园顿子,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无意仕途,转而学道,历游各地名山宫观,寻师访友,研究仙道之学。从事道教研究六十多年,治学精勤,通晓道教内外丹法及养生修持之道。三十年代曾主编《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著释道书多种。1957年以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在道教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威望,为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97年4月10日,台湾中华道教会台北分会理事、台湾明龙宫住持洪百坚道长来到北京,先后向中国道协捐赠586兼容机五台及激光打印机、扫描和中文软件系统等。受到中国道协的热情接待。洪道长是个热心的务道之士,曾多次回大陆到江西龙虎山等道教胜地参访,并在龙虎山天师府受筝为大法师。对江西龙虎山和泉州玄妙观的修建多有资助。热心于运用计算机整理道教籍典和传扬道教文比。1996年9月,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张继禹应台湾中华道教会及台湾省道教会副总干事张智雄道长的邀请到台参访。在参访中,与洪道长等交流了整理《中华道藏》和弘扬道教文…  相似文献   

16.
第六届中国.苍溪梨花节暨西武当道教文化旅游周,于2008年3月19日在四川省苍溪县隆重开幕。苍溪素有"中国道教之乡"和"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苍溪,是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悟道、传道、炼丹及升真之圣地,巴山蜀  相似文献   

17.
唐代,崇道之风,席卷朝野。唐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自命为太上老君的后裔,道教位于三教之上。《述异记》记载,唐开元十九年(731年)8月21日晚,唐玄宗梦见一个朱衣金冠的神仙乘舆天降,进宫谒见,自称为九天使者,受玉帝旨意巡视人间事,需要在庐山西北麓建馆修炼,五百年后将造福于天下生民。唐玄宗遂命皇宫画家吴道子根据他梦中所见精心绘制了一幅九天使者像,下诏江州太守独孤正在庐山西北麓择地兴建一座殿宇轩昂、楼阁鼎峙的道  相似文献   

18.
文摘     
对道教教义现代阐释的思考张继禹在2007年第6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道教思想四论——关于道教教义现代阐释的思考》。作者提出道教思想四论:一是道神一元论,重在梳理道教教义中的尊道与敬神即道教信仰的问题;二是道物依成论,重在梳理本体之道与万殊各异的个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生道合一论,重在梳理和论述关于道教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四是道俗圆融论,重在梳理道教入世济世与追求神仙超越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立国逾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为世界文明古国。道教乃根植于中华大地之古老宗教,以黄帝为宗,太上为教,尊奉太上老君为教祖,尊《道德经》为圣典。我道侣之根本信仰为“道”。“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生生成成,古今不移。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咸畅其宜。祖先崇拜,神仙信仰,黄老学说为我教宗仰之思想体系,据此阐发之教理、教义、经典、科仪、规戒、养生、法术等,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行世已近两千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弘扬祖国文化,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各名山宫  相似文献   

20.
李超 《中国道教》2012,(4):28-32
道教在元代甚为鼎盛,道流和士流的交往在当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势必会对文人和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道风浓厚的江西一地来考察这种影响。一、元代江西道教的分布江西地处吴头楚尾,民风好巫,加之山明水秀,远离北方政治中心,所以它是历代士人仙隐避世的所在。尤其到宋代时,江西道教名山已然很多,如龙虎山、门皂山、南昌西山、庐山、玉笥山、麻姑山、华盖山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