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社会主义本质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本质与妇女解放郑祖泉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和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一科学论断,是对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九二年南巡讲话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没有用传统的方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社会主义的特征,而是一针见血地指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一科学论断不是偶然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本质研究概述黎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已写入十四大报告和党纲。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是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切入点。今年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的分层次说──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多角度论述李富阁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所解决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而要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首先又正在于真正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一、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①这是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依存于社会主义现实运动及其发展趋势,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实践一段时期的理论概括,它还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发展性、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本质讨论述要鲍刚毅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讨论情况综述于后。一、邓小平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邓小平是用社会主义的实际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马克思曾讲过“共产主义是用实践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践的运动”。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是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直接有关的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二者是目的与基础的关系。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讲,二者是统一的,而现实生活中又经常发生矛盾,先富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现阶段使两大目标统一起来的有效途径。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过去人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只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割断了两者的有机联系。现在有人又以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提法只讲生产力,其实他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加以阐述的。同时,这一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制度、本质与现象、革命与改革、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的贡献,首先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方面。这方面概括起来是:1.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社  相似文献   

8.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中的一个显著方面,因为它们基本上集中了我们以往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一些制度特征的认识。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它们?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为四项基本原则所集中的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我们又该怎样坚持它们?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全面领会他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认识,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起点,他提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他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 ●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归宿和目的,他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和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准确地把握住了“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本质表现,他把当代中国的矛盾和问题置于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时空中加以考察,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现时世界历史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把握,在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大座标系上找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在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则尤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看来,人类实践活动可以按照其是否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而将其划分为创造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两种基本类型。这两种基本类型虽然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但由于创造性实践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还由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要求,所以,邓小平非常推崇创造性实践,突出实践的创造性本质。他反复强调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批评因循守旧、畏缩不前,其意义正在于此。提倡创造性实践,在邓小平的思想中主要是通过“试验”这个范畴体现出来的。“试验”最早在60年代初邓小平的论述中就有文字显示①,在新…  相似文献   

12.
论人才是开拓先进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朱钧侃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创造性论述,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目标,而且指明了社会主义人才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特殊重要的地位、作用。人才是党和国家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是知识分子队伍的精...  相似文献   

13.
从主、客体关系的体现——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论述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两大本质规定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结,说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思想体系与价值思想体系的有机融台和统一。 提出“人民共同富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价值观,指出这一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新概括,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崭新论断符挺军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一个重要而崭新的命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展开学习、宣传和研究。(一)传统看法总是把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归结为公有制、共同富裕,更是还加上计划...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价值观研究综述袁祖社价值观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围绕此一问题,学术界近年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邓小平价值观的内涵及本质邓小平同志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对此,理论界有不...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生产力发展论是系统的完整的,其基本点包括: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生产力发展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实践史上,邓小平同志首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在这里,他不仅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而且进一步把市场经济视作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思想初探施学光一、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突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是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现了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学海》1997,(4)
论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理论特色洪涛一代伟人邓小平,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精辟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