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伤害原则是《论自由》一书的核心原则,但由于他对"伤害"一词界定不清,所以这一原则一直饱受批评。密尔笔下的"伤害"实际上是与权利联系在一起的,而权利的基础在于安全,安全包含生命、自由、财产、合理期望、公平方面得到保证等要素。密尔的伤害原则在现实应用中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在竞争与自由贸易中,这一原则的应用受到限定。另外,伤害原则也不适用于儿童以及野蛮社会。  相似文献   

2.
伤害原则是密尔《论自由》的核心原则,也建构了现代人对自由及其界限的基本理解,因而,明晰伤害原则的内涵及有效条件至关重要。学界曾普遍认为,伤害原则的有效性依赖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的有效区分。但众多学者批评指出,个人的所有行为都必然影响他人,故并不存在纯粹涉己行为,因此,伤害原则是不切实际的教条。为了拯救伤害原则,研究者们从两条进路进行了辩护:一是坚持涉己和涉他行为的区分对伤害原则的重要性,同时调整区分两者的标准;二是认为伤害原则强调的是,干涉他人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非同意的伤害,而涉己和涉他行为的区分对伤害原则并不重要。但这两条辩护进路都未能成功,前者给出的区分标准无法令人满意,而后者则不符合密尔的文本。更好的辩护进路是,将伤害原则重新诠释为干涉他人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伤害他人。这种重释不但可以避免难以区分涉己和涉他行为的难题,而且能得到密尔文本的充分支持,足以拯救伤害原则。  相似文献   

3.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19世纪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在其《论自由》著作中,指出思想言论自由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由。文章主要从三个部分对密尔的思想言论自由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密尔把政府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行政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表述为一个基本原则,即"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对行政权力给予道德限定,既保证行政权力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又要求政府在不侵犯个人自由权利的基础上,承担起政府建设性的公共职能."不伤害"原则为行政权力在有为与无为之间确立了合理性限度.  相似文献   

5.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功利原则与自由原则是密尔伦理思想中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原则,功利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终极价值诉求,自由原则则赋予个体的自由权利以价值优先性.密尔的一生都致力于以功利原则为哲学基础来证明个体自由,致力于论证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一致与契合,但实际上若要追求功利原则和自由原则的融合就决定了他既不能执守严格的功利主义,也无法坚持一般的自由主义.因此,功利主义不是自由主义最好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密尔的功利主义包含了两种"人"的图景。在《功利主义》中,人以"有资格的人"的形象出现,他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利他性;在《论自由》中,人以自由个体的形象出现,其特征是个性和自主。尽管这两种"人"都能纳入密尔的功利主义框架内,但两者形象并不完全一致,它们有接榫,但亦存在断裂。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中提出了“主动理性”的概念。关于“主动理性是什么”以及“主动理性与人的理性是何种关系”的争论从古代的漫步学派延续至当代,从未停歇。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人的理性灵魂的内在部分,以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与人的灵魂和身体相分离的神圣实体,而当代的物理主义者认为主动理性仅仅是亚里士多德解释理性活动的理论预设。本文支持一种经过更新的“主动理性是神圣实体”的解释。它表明,《形而上学》十二卷第6—9章补充了《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的内容;主动理性不是形式和知识的全体,也不是理性活动的普遍动力原则,而是在作为宇宙的“原初动力因”和“最终目的因”的意义上“制造”了可思对象和人的理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边沁的功利主义为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这样三个理论基点所构成。这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困境的三原理。苦乐原理由于没有进行内在的质的区分,为密尔所修正,但密尔的修正突出了苦乐原理与效果论的内在不一致;同时,密尔以自我牺牲来补充功利主义,又暴露了功利主义原则的内在矛盾。还有,密尔以平等权利来为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辩护,恰恰表明功利原则并非是可以成为一个理论的基础性原则或终极原则。斯马特的行动功利主义则进一步暴露了功利主义的非正义性特性。功利主义的这样三个典范表明仅仅诉诸功利原则无从走出内在逻辑困境。布兰特援引认知理论以及道义论原则,笔认为这才使功利主义从其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9.
约翰·密尔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伦理视角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就是由社会合法地对个体行施的那种权力的本性和限制.密尔坚持个人自由,主张张扬人的个性,提出自由要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为其价值目标.尤其是密尔对自由的伦理道德诉求、对个性自由的伦理价值分析、给自由以限度、给自由以功利主义解释等伦理主张和理论建构,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自由主义理论,推动了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自由是什么”和“如何达到自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其实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规定性。让我们先来粗略地考察一下这个命题的来源。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在《小逻辑》本质论的§158考察了这个问题。他在“本质”论中由偶然性讲到必然性,并争取自由。自由的主体就是概念,思想概念借助于必然性达到自由、进入概念。(参见贺麟:黑格尔的《小逻辑》讲演笔记》,《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第335页)黑  相似文献   

11.
湘谭大学中文系盛新华同志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逻辑与言语交际》是一本有特色的传统逻辑教科书。本书的第一个特色是“在贯彻知识性、系统性、通俗性兼顾的原则时,特别注意到了实用性。”全书始终围绕为读者提高言语实际效果这个中心来介绍逻辑知识。书的结构体系打破了一般教科书的模式:以书名为第一章标题讲述言语交际中处处有逻辑,学好逻辑有助于言语交际和语境等;第二至第九章,依序分别讲述概念、简单判断、复合  相似文献   

12.
黄敏 《世界哲学》2008,(6):61-67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笛卡尔的作品中包含两种自由概念,一种是无所谓的自由,另一种是自发的自由。对于无所谓的自由又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其解释成能力,另一种是将其解释成状态,而对于自发的自由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是其本质,另一种则认为自主性是其本质。对两种自由的前一种解释是不相容论的观点,后一种解释是相容论的观点。不相容论和相容论的解释方式一直相持不下。通过分析笛卡尔作品中的思想可知,笛卡尔自由意志的相容论解释更能贴近笛卡尔本意。笛卡尔的意志自由是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二阶概念,通过这种二阶概念,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即使意志受某种人类本性的必然性的制约依然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4.
论康德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世界哲学》2005,(1):90-97
康德的"永久和平"(der ewige Friede)概念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在康德之前,马基亚维里、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博丹、霍布斯这些近代政治哲学和国际法学的奠基人都对永久和平的理想不屑一顾.只有圣·皮埃尔神甫的《欧洲永久和平的方案》和卢梭的和平观念构成了康德"永久和平"概念的直接源头.在《永久和平论》中,康德从自由的实践理性原则出发,并提出,共和国家的自由联盟是永久和平的基础,并给出了一整套关于世界公民权利的"世界公民主义"(Cosmopolitanism),给出了今天人们称之为"自由主义的国际主义"的哲学论证.这个思想对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这些当代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于《道德经》中的养生理法,以及有深刻养生智慧的心态论与养生原则,本文基本按《道德经》81章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进行了简明阐论。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章中(《联系问题在哲学史上的概况》)中,仔细地考察了联系概念在从古至今各哲学体系中的发展。在第二章(《考察的客观性是研究的基本原则》)中,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证明:“对联系这个哲学概念进行研究,首先要求确定它的客观意义。”这里谈到了保证人达到客观认识的客观前提;指出了那些制约着所谓认识的主观方面的因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三章中的主要任务通常被视为是对定言命令的有效性提供演绎,而这一演绎的前提和基础则是在第一节中被提出的积极的自由概念。但是康德似乎并没有对这一自由概念本身提供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论证,而这也成为康德学界普遍认为第三章中的演绎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对自由概念的演绎结构进行一种基于先验方法论的重构,就可以证明康德能够为自由概念提供恰当的证成,并且这一自由概念在形而上学上的不完备性也不会影响定言命令的演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论自由》     
十九世纪功利主义伦理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著,全书共分五章,11万余字。在本书中他提出功利主义自由观,集中讨论了个人与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虽然认为密尔是一个伟大的功利主义者,但也指出他的功利主义像其他 形态的功利主义一样存在致命的缺陷:为了实现功利最大化而忽略分配正义,特别是为了实 现功利最大化而牺牲自由。实际上,作为密尔功利主义首要原则的功利原则蕴含着分配正义 的要素,即功利原则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或者说每个人对幸福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不仅 如此,作为其功利主义次级原则的两个正义原则与罗尔斯的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也非常相近 。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所不具备的优势:明显的历史性优 势以及有效处理相互冲突的自由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一罗尔斯的观点引出的问题众所周知,约翰·罗尔斯在构建自己的"正义论"时,曾经非常自觉地把康德伦理学作为自己的思想资源。在《正义论》一书第4章第40节中,罗尔斯以"康德对正义即公平的解释"为标题,论述了康德的绝对命令就等于"正义原则",按照正义行动,等同于按照绝对命令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