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 ,禅宗僧徒援教入禅、以禅解教而出现的佛教禅学化、禅教合一趋势 ,黄檗为总结者 ;士大夫官僚以庄释禅、庄禅合流而出现的禅学道学化、禅道合一趋势 ,裴休为典型代表。《传心法要》作为禅师与士大夫共同完成的思想体系 ,也就历史而逻辑地铸就了道禅的品格和特质。深入研究中晚唐社会重要历史转型时期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对于理解有唐一代禅佛教尤其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禅学     
当今之世,谈禅者可谓多矣,或傍教界、气功界以探究禅定奥秘,或依学术界而治禅宗历史,或从文化界来禅外说禅,就中往往又以在家人——而非出家人——为主体,一时颇有“居士佛教”卷土重来之势。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似宜引起大家注意:一是历史上的禅学总体脉络如何?谈禅,先要自问基本概念弄清楚了没有?二来,尤为要紧的是,宋明以来,乃至于今,“居士佛教”何以形成,何以一再春风吹又生?在下就此寄语天下同参:读文溪先生斯文,事须关己——因为我们亦“禅学热”、“居士热”中人……  相似文献   

4.
郭学信 《学海》2002,(5):138-140
范仲淹是古代中国士人阶层中极具儒者风范的典型代表。仅从支配其行动的观念上看 ,范仲淹的人格就与儒家的忠道意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人格中所表现出来的“事君有犯无隐 ,有谏无讪”的诤谏精神 ,从忠君出发派生出来的诚厚立国、无欺天下、关心国家兴亡的精神境界 ,以及忧民、爱民、为政清廉的仁政思想 ,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忠道意识中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禅学     
文溪 《佛教文化》1994,(1):11-14
主持寄语 中国有句成语,叫“百家争鸣”。就现代学术而言,其实已不只百家,仅佛学一家之中就分出若干支脉。理清这些支脉,是了解佛学的一个基础。否则,“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囿于一家一门的学识,便难以取得更高的造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种见解都听一听是有好处的。善于从别人的思想中发现他自己都从未注意的有价值的东西,加以归纳整理、发挥提高,使之真正实现其价值,这是一种做学问的真功夫。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栏目中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海阳  相似文献   

6.
读无字之著     
苍宇是一部无字巨著,书山学海不过是其中的部分译语而已, 更多的知识尚尘封在周遭世界, 它正待我们去破译、寻思、求索和领悟。风翻海浪,那是来自天际的蓝色文字。云聚雨歇,那是穿梭于自然的透明文字。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禅学     
南北朝时代,禅学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方式,尤其是在北朝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禅师传承关系和禅僧群体,在南朝则是沿着长江两岸和浙东出现多处禅修基地,颇具时代特色。本文拟就南北朝禅学及其特点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禅学反思     
肖永明 《法音》2006,(6):26-28,29-33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这是太虚大师的论断,现在也可以说是一种共许共识。但是,什么才是禅的特质?就云里雾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流弊所及,当代中国纷纭出现的各种“禅”,呈现出一种泛化而又神秘化的趋势。一方面,似乎什么都是禅,禅泛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禅又似乎什么都不是,禅神秘到了无人能“会”的境地。如此泛化而又神秘化,不仅禅将不禅,而且会危及整个中国佛教的慧命赓续。现在,对于禅,是到了歧路问津、抉择源流、追本还原的时候了。一、关于禅的渊源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通常所谓禅传承之始,但这只是后来禅宗的一…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1,(9)
由李挽(耕云)先生率领的台湾禅学参访团一行七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于7月16日至25日来大陆访问,进行禅学交流活动。参访团在京访问期间,中国佛协于7月17日上午邀集北京部分佛教学者举行禅学座谈会,就大陆禅学研修状况和禅的当代意义等问题,同参访团一行进行了交流。座谈会由周绍良副会长主持。净慧法师作了主旨发言。耕云先生就禅的内涵、禅的时代意义、禅的使命等内容,谈了他的精辟见解。方立天、杨曾文、王新、邢东风、张学智、陈继东  相似文献   

10.
法宏 《佛教文化》1996,(4):44-45
古有“教为佛身,律为佛行,排为佛心,净为佛归”之论,禅宗被称为“佛心宗”“目性宗”。排宗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发扬了佛教文化的固有优良传统外,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容宗教、哲学为一体的佛教宗派,所以学术界评禅宗为“不是宗教的宗教”,由于这种特性,禅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巨大而奇特的作用。宋明理学,心学的诞生与发展,可以说是禅宗发展的外延与变化。所以“禅学”又成为一门出入手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学问,引起世人的广泛兴趣。在学术界,多时说样完即指掸学,论禅学不离禅宗,两者一_:而一,一向_。…  相似文献   

11.
伍林 《法音》1993,(11)
中国佛教各宗派中,禅宗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派。由慧能开创的南宗禅后来又分化为五家七宗,五家即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临济宗后来又化为黄龙派和杨岐派。其中,以临济宗影响最大,临济派和曹洞宗后来又传到日本,并在日本扎下了根。本文试图就临济宗祖师临济义玄的禅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无依道人临济认为,出家学佛法的人为要求得解脱,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必须对佛法有真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宗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宗教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宗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漫长路,渗透到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如政治、军事、道德、文学、艺术,等等,产生了巨大影响。15年前,笔者求学日  相似文献   

13.
自佛陀在灵山拈花微笑,迦叶悟道,以心印心,禅学便开始流传于世。印度禅宗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东渡来华,将禅学传入中国。二祖、三祖均在中国的安徽建道场,弘扬佛法。后六祖惠能大师创顿教,给中国佛教注入新鲜血液,将佛教中国化,使中国佛教重焕生机,禅宗在中国自此大兴,禅学思想深入人间,兴盛至今。  相似文献   

14.
15.
禅学与道教     
中国佛教禅学(包括禅定之学与禅宗之学)长期浸润中土传统文化,与道教仙学关系尤深,本文将禅学与道教的互动关系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论析了三大阶段中二者的交涉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佛学研究》2004,(1):199-199
  相似文献   

17.
一、儒商潮流“儒商现象”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商潮,指“知识分子从商现象”,它把社会改革的经济目标与人大目标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既要有先儒“经世致用,达到兼济天下”之精神,又要有今人“广开财路,通时不羡高权”之风度,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时以《论语》《孙子》《老子》为商海战术的文化人很多,但以佛学原理经商犹其以禅宗之道取胜者国内罕见,而港台,日本则大有人在。在国内,牟其中仿《论语》,薛永新尚《老子》,黄丕通号称“少年儒商”,在经营中坚持“以诚为本,以礼待人,以文结…  相似文献   

18.
禅宗五家中,虽然沩仰宗和临济宗都是从体用一如的角度说明心性本体的理事圆融不二,但临济宗倾向于由体用一如而即体显用和即用显体,沩仰宗注重由体用一如而摄用归体。体现在禅风的差别上,临济宗更倾向于陡彻的机锋棒喝和峻烈的机用,而沩仰宗讲究机用圆融,方圆默契,宗风看似更为平衍,其实是蕴涵深机密用,是非常深邃和奥秘的。  相似文献   

19.
缘起与宗旨1998年10月24日至25日,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和台湾中华禅净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岸禅学研讨会”,提交论文的有:台湾福严佛学院院长大航法师《定中作观与出定作观二说之比较》、台湾慈明佛学院教师宗麟法师《〈深密〉止观与〈瑜伽〉止观之比较》、上海...  相似文献   

20.
李道谦(1219-1296)编《甘水仙源录》所收陈时可撰《长春真人本行碑》,为历史上最早一篇丘处机(1148-1227)的传记,文中颇称许其人的学问与诗文,谓“师于道经无不读,儒书梵典亦历历上口,又喜属文赋诗,然未始起稿,大率以提倡玄要为意,虽不事雕镌,而自然成文,有《銵溪》、《鸣道》二集行于世”①。《本行碑》撰于丘处机羽化翌年,据此当时《銵溪集》与《鸣道集》已经刊行。元人所作诸传的有关记述约略相同,唯秦志安(1188-1244)编《金莲正宗记》,亦将李志常(1193-1256)述《长春真人西游记》视作丘处机之著述②,盖因此书采录丘氏大量诗文之故。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