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神论》是美国马丁(MICHAEL MARTIN)教授写的一部名著,副标题《哲学的合理性证明》,1990年出版。书前有一篇颇长的《绪论》,针对一些有神论者的批评,作了扼要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出当代西方宗教神学是如何抨击无神论的,以及他对这些抨击所作的逻辑反驳和对无神论的合理性证明。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还有作者无意中透露出来的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宗教自由问题。作者回忆说,他幼年受家庭影响,倾向无神论,但同时知道,无神论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是很坏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上帝”。记得“三年级的一天,我向一个有同情心的指导顾问透露…  相似文献   

2.
正该书汇集了作者从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发表的27篇论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研究"这一主题分专题展开。作者遵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研讨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与坚持无神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无神论、全面从严治党与坚持无神论、全面依法治国与坚持无神论、坚持教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研究》是田心铭教授最新出版的专题论文集。该著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研究”这一主题,收入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的27篇文章,涉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澄清了围绕无神论的种种错误或模糊观点,提出了共产党员要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该著的鲜明特点是直面问题、解疑释惑,体现了作者提倡的坚持问题导向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反映了作者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形成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信仰宗教向无神论的转变,一方面是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特别是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他们认识了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二者是紧密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从文本出发,本文对青年马克思从有神论到无神论的思想转变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首先,文章认为,马克思最初信仰上帝,是一个有神论者。马克思早期的中学作文主要体现了他宗教观的有神论阶段,但此时他也在一些方面一定程度地显示出与传统宗教有神论的不同。接着,文章认为,他的博士论文表现出他向无神论的转变。最后,文章对发生这一转变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美国无神论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思想一直潜存于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在经历了漫长的蛰伏期后,随着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在2005年前后以新无神论运动为标志的一种社会思潮正在兴起,并产生了一批代表人物和理论核心。任何思潮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处社会的矛盾和时代课题,我们需要从意识形态的高度来透视美国新无神论思潮的本质属性,并通过其发展变化洞悉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态势,这对于我们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在这本书中,现代无神论包括怀疑论、世俗主义和无神论。可以认为,前者是无神论的广义用法,后者是狭义用法。该书揭示,无神论曾经是少部分人的观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以及诸多名流倾向无神论。为什么昔日小范围私谈的世俗主义,变成了富有挑战性、但切实可行的哲学世界观,如今越来越占据主流?这本简明的著作,追溯了现代无神论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公开怀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基督教信仰,作者考察了赫胥黎、J.M.穆尔、尼采、马克·吐温等思  相似文献   

8.
阳光书系     
《科学与无神论》2010,(5):F0004-F0004
这是一部无神论的杰作!它2009年12月出版,作者David M.Brooks博士在书中毫不客气地抛弃了传统宗教,认为无神论是必然的。作者坚信在这个时代理性和逻辑一定会战胜迷信、神话和宗教信仰。这本书引起读者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9.
<正>在美国,很多人信仰宗教,但非信仰在扩展。证据表明,在很多国家,组织性宗教在衰落。作者是无神论者,该书描写了美国无神论现状。被认为引人入胜,第一次对积极的无神论进行了科学实证的研究,并能打动人心。该书表明:一个团体的宗教性越强,就越容易具有攻击性、越容易具有偏见,并越倾向于与他人相隔离。  相似文献   

10.
新无神论是21世纪美国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宗教文化现象,它对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美国社会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引发了美国宗教文化界的巨大震荡和空前论战。本文对新无神论在美国的突起、新无神论的一般特征和主要论点、对新无神论的回应与诘难、新无神论勃兴的缘由等做了介绍和探讨,揭示了美国宗教文化界这场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1.
《剑桥无神论指南》一书由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著名无神论者迈克尔·马丁(1932—)编著,该书分析批判了古典与当代的多种有神论证,阐明了无神论的历史、现状与基本观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被认为是研究无神论的入门之作。本文是《剑桥无神论指南》第一部分《背景》的第二篇。作者对无神论在现代历史与思想中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详尽论述,并深入分析了现代无神论所针对的上帝概念,以及现代无神论与有神论形态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无神论与现代性天然相关,命运相连。本文反映了当代西方无神论学者对无神论的一些看法与思考,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西方无神论思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语境中,从无神论的起源及其发展史来看,无神论思想的理论阐释简单而又复杂。尽管大多研究者都从词源学的视角解读无神论,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无神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划分,无论是否出于意识形态上的故意,无神论因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已然作为一种西方社会文化现象独立存在。它依托于进化论等现代科学的力量,不但完成了从神到人的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也在与有神论和宗教的长期斗争中成长和发展为一种相对系统和特色鲜明的思想体系,甚至现实化为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国内"宗教学界"对西方宗教的兴旺颇多张扬,对基督教神学尤其是情有独钟,以至在国人中制造出一种假象,似乎西方文明,包括科学与民主,都是由宗教滋养出来的,至今仍然炽热,统治着一切。这不仅篡改了西方全部近代史,也严重扭曲了当前的西方现实。为了校正此类偏颇,我刊开辟了《国际视窗》、《无神论在西方》、《阳光书系》(西方无神论著作介绍),报道和反映西方世俗人文主义、新无神论运动等近期信息和主要思潮,以助读者对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由于人少力微,欢迎学者赐稿,欢迎读者指导。BBC(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影响全球最大的媒体。2003年它委托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1934年-)拍摄一部题为"无神论简史"的片子,于2005年在BBC播出。乔纳森·米勒是一位神经病学家,又是作家、导演、演员和制作人。在拍摄这部片子中间,他访问了很多作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但BBC感到片子太长,剪掉了大量的谈话内容,未能出现在最终的作品上。乔纳森·米勒认为,被剪掉的谈话中有些非常精彩,在他的交涉下,BBC做了一个非常规的决定:从那些面临被抛弃的原始材料中,节选出6个人的谈话,作为"无神论简史"的补充部分连续播出。在此我们择选了其中3位的部分谈话。他们分别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哲学家科林·麦克吉恩(Colin Mcginn)以及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y)。我们根据BBC播出的录音整理出来的译稿,拟逐期发表,以见无神论在西方的若干近况。  相似文献   

14.
作者欧黑尔是“让美国人停下脚步,审视他们价值观的无神论者”。本书陈述了她的无神论不但是消极的,否认神、灵魂和天堂地狱等宗教主要元素的真实性,而且是积极的,展示一种非宗教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创造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她的无神论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她为唯物主义者辩诬,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以其主张政教分离的观念鲜明而坚定,曾推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在公立学校里限制宗教活动,因此也受到种种诅咒。  相似文献   

15.
本刊在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1期曾登载《〈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对作者及其创建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有所介绍,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感叹,很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又将她的原著重新翻译,拟分期发表,共分四部分:"美国无神论者简史"、"奥海尔简介"、"我为什么是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历史",与大家共享。美国无神论经过的艰难苦难的历程,使我们震惊;对于我国无神论的处境,感到无比幸运。美国是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什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遇到那么多的阻加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日益向宗教国家迈进,甚至宣称美国是以"宗教自由"建国和立宪有关,至少在对外宣传上,宗教自由是不包含不信教自由的,而蒙受中世纪传统,视无神论为"邪恶",形成压倒性社会舆论。第二,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根深蒂固,所以极度短缺客观真理。人类的劳动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的实践,以及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不证明神、鬼和天堂地狱的虚无荒谬,支持否定鬼神存在的无神论是客观真理。这些事实和道理对美国的上层,完全无用。所以在美国语言系统中,"价值"是第一位的,以示美国利益第一;对外宣教中,"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宗教自由是首要自由。现在"人权"的声音转高,因为人权"天赋","天"的涵义在一神教语境中就是"上帝"。——为什么拒绝使用"人性"、"人本"、甚或"人道"?因为在他们鼓吹的宗教教义里"人"是罪恶的产物,除了上帝的"救赎",人的未来只有地狱。"人"除了"原罪",不能别有人性。世界和人的本原只能是上帝,人的命运也只能由上帝左右;人只有作为羔羊和奴婢的身份存活,不能像人样地为自己做主。而"人道"有与"神道"对立的嫌疑,所以也越来越淡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从美国的无神论者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笔者从人民日报《科学无神论教育与无神论研究》一文中获悉,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无神论大学生读本》,同时出版的还有中学生读本、小学生读本。笔者当时很想读这套书,但书店里买不到,就汇款到出版社邮购了一套,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读完以后,我感到这套书的作者充分考虑到了阅读对象的知识面和心理特点,他们就像分别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谈心,深入浅出,说理透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种原因,对于广大的青少年来说,无神论可能相当陌生,尽管无神论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思潮、新观念。有些同志也因此对于开展无神论宣传有些疑惑:像这样一类老观点也值得重提?重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在这里,我想从中国无神论学会这样一个社会团体的角度来谈点个人的认识。广大青少年对于无神论相当陌生,这是事实。而这  相似文献   

18.
本刊在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1期曾登载《〈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对作者及其创建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有所介绍,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感叹,很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又将她的原著重新翻译,拟分期发表,共分四部分:"美国无神论者简史"、"奥海尔简介"、"我为什么是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历史",与大家共享。美国无神论经过的艰难苦难的历程,使我们震惊:对于我国无神论的处境,感到无比幸运。美国是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什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日益向宗教国家迈进,甚至宣称美国是以"宗教自由"建国和立宪有关,至少在对外宣传上,宗教自由是不包含不信教自由的,而蒙受中世纪传统,视无神论为"邪恶",形成压倒性社会舆论。第二,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根深蒂固,所以极度短缺客观真理。人类的劳动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的实践,以及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不证明神、鬼和大堂地狱的虚无荒谬,支持否定鬼神存在的无神论是客观真理。这些事实和道理对美国的上层,完全无用。所以在美国语言系统中,"价值"是第一位的,以示美国利益第一;对外宣教中,"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宗教自由是首要自由。现在"人权"的声音转高,因为人权"天赋","天"的涵义在一神教语境中就是"上帝"。——为什么拒绝使用"人性"、"人本"、甚或"人道"?因为在他们鼓吹的宗教教义里"人"是罪恶的产物,除了上帝的"救赎",人的未来只有地狱。"人"除了"原罪",不能别有人性。世界和人的本原只能是上帝,人的命运也只能由上帝左右;人只有作为羔羊和奴婢的身份存活,不能像人样地为自己做主。而"人道"有与"神道"对立的嫌疑,所以也越来越淡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从美国的无神论者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9.
《剑桥无神论指南》一书由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著名无神论者M.Martin(1932-)编著,该书分析批判了古典与当代的多种有神论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认为是研究无神论的入门之作。本文是《剑桥无神论指南》第一部分《背景》的第三篇。作者综合近10余年来大量相关研究报告,对当代无神论与有神论在整个世界的变动与分布状况进行了全局性的介绍与描述。在国内学界对西方无神论发展状况普遍缺乏客观了解的情况下,作者提供的大量数据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在依靠充足实证材料的支持下,作者令人信服地分析了无神论水平与社会健康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驳斥了宗教信仰"天赋性"的观点。当然,在社会主义国家无神论的存在状况问题上,作者的偏见与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建国后的10余年历史中,随着国家体制的变化,人们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思想和信仰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青年农民信仰的变化透视出苏联政府无神论宣传的成功,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被大多数青年农民所接受。有关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还比较薄弱,因此探讨这一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如何对我国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无神论宣传问题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