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神论可以分为积极的无神论和消极的无神论。广义上的积极无神论是指不信仰所有的神,狭义上指不信仰一个神性的上帝。消极无神论在广义上指没有对任何神或者诸神的信仰,在狭义上指没有对一个神性上帝的信仰。现实中,人们经常根据不同的神的概念持有不同的无神论观点。不可知论可以分为怀疑型不可知论和抵销型不可知论。如果将神界定为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宇宙创造者,将无神论者理解为某个不相信这样一个上帝存在的人,将不可知论者理解为某个既非相信也非不相信这个上帝存在的人。那么,如果你是个非信仰者,你不应将信仰悬置起来,相反,做个无神论者将是更合理的选择。鉴于无神论是真实的见解,它是否就应当被所有人接受?有人认为宗教信仰虽然不正确,但却有它的有益之处,而马丁深入地剖析了这种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仰     
我相信上帝赐给我们生命,我们可以在爱中成长。我也相信上帝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正如太阳存在于每一朵花的色彩和香味之中一样。即使是我、在眼前一片黑暗之中仍能看到上帝的光明;在耳边一片死寂的缄默之中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耶稣基督的教训生活在世界上。只要我们都能服膺他的诫命“彼此相爱”就可以迎接极大的快乐降临这个世界。我相信可以按照上帝的宗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样,每个人都会爱众人。若盼望人家如何如何待自己,自己也必须如此如此地待人。我相信每个人的福…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应该相信上帝吗?我们需要上帝来做好人吗?我们需要上帝来解释宇宙的存在吗?在这本为新一代而写的新书中,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这样做。道金斯综合运用科学、哲学和比较宗教的知识,以审问所有宗教系统的不真实,并向所有年龄段的读者解释没有造物主,生命如何出现的,如何演化的,以及我们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对于任何希望理解生命意义和信仰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具有挑战性、震撼性和启发性的书。  相似文献   

4.
18世纪末,发生了一场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关于无神论问题的大论战。1798年夏季,《哲学评论》主编费希特收到了一篇题为《宗教概念的发展》的论文,作者是K.弗尔贝格,曾在耶拿大学当过无俸讲师。弗尔贝格认为,经验和思辨都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人们只需相信道德的力量,按照道德规律行为处事,而无需信仰上帝。费希特不同意弗尔贝格这种具有无神论倾向的怀疑论,打算对此文加些注释和说明后再予以发表。但是,弗尔贝格不同意这种做法。这样,费希特只得针对弗尔贝格的文章写一篇论文:《关于我们信仰上帝统治世  相似文献   

5.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李栋 《天风》2007,(7):9-10
——反映出基督教信仰的本质。“神是个灵,敬拜他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他。”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上帝,但相信上帝的存在,这就是基督教信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圣经》千百年来一直在基督徒的灵性生命与信仰实践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全能的父创造了这个世界,作为基督徒,我们相信上帝,我们相信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我们相信圣灵保惠师与我们同在;我们相信末世必有审判;我们相信永生。因为这些基本信仰皆来自于《圣经》。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5)
<正>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里,基督信仰与我们传统文化也没有绝对的黏合性,而我却成了一名基督徒,为什么呢?我想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基督信仰的客观实在,做一些说明。1.基督拣选了我我相信这是上帝自己的拣选。圣经说,上帝在创世以前,已经预定拣选了我们。他的恩召和拣选是不能废弃的(参约15:16;帖后2:13)。我从前并不认识上帝,也不一定会对一个外来的宗教主动感兴趣。但回头看去,在信仰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上帝存在证明大都直接断定概念与存在的合一,康德从这一关键枢纽入手摧毁这些证明。然而黑格尔的历史梳理表明,双方都有其局限性: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作为问题的原发之地,扎根于充沛的超越性信仰之中,该证明对宇宙秩序的坚守值得肯定,但它忽视了尘世事物对上帝力量的体现;康德的批判及其代表的现代经验实在论直接断定而并未证明概念与存在的两分,陷入知性思维而不自知,因而取消了上帝概念及其主动实现的问题。要了解"存在""概念""理念"这些范畴的本性,审视黑格尔心目中真正的上帝存在证明,必须以他的《逻辑学》为依据,洞察"存在向概念的过渡"和"概念向存在的过渡"各自在不同层面支持对方这一思想实情。黑格尔的上帝观在各种新兴"实在论"对康德先验论构成重大挑战的当今时代,不失为一条既尊重现代理性,又坚守宇宙秩序的可参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家信教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并不信仰有人格神的宗教。依普朗克的话语,“我一向就是一个具有深层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是有人格的上帝。”具体来说,当代科学家信教有这样几个特点: (1)信仰宇宙宗教。典型的是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我相信斯宾诺莎主张的那个通过现存事物井然不紊的和谐而将自己启示给人的上帝”。这个上帝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个上帝,而无宁说就是宇宙。在他看来那隐藏于自然之中,始终绝对有效的近似自然规律的和谐就是上帝。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都体现着的和谐、对称、秩序、美,令人油…  相似文献   

11.
这本有趣的著作的序言,只簡单的几行,就对我們說明了作者的意图:馬克思主义者并不滿足于否认宗教,而是要了解它。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教徒的存在又怎样解釋呢?……既然宗教是一种錯誤,那么,凭自己的力量去抵抗历史的信仰,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提出这种問題与不相信上帝是一样的。所以馬克思主义的无神論要  相似文献   

12.
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胡年兵 《天风》2004,(2):26-26
萨特曾经这样描述过存在主义者,“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被容许,那么人就会变得孤苦无助,因为他不论在自己的内心或在自身之外都无法找到可依靠的东西。”这不只是存在主义者的彷徨,亦是我们这个充满欲望世界里那些尚未寻觅上帝踪迹的人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在这本书中,作者拒绝超自然概念,并考察、分析、驳斥了有神论者提出的无数证据。他说:“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人们改宗无神论……而是要证明对上帝的信仰是非理性的、虚妄的。如果一个人愿意继续信仰上帝,那是他的权利;但是他不能再以理性和道德的名义为自己的信仰辩护。”  相似文献   

15.
<正>这本书提出了不能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四个理由:上帝的沉没;上帝的懒惰;信仰证据的缺乏;微调论(证明上帝存在的设计证明的一个变种)的不可能,即宇宙看来真正是无神的宇宙,而决不是看起来是基督徒的有神的宇宙。这本书简明务实,几乎囊括了所有相关问题。该著作不仅为世俗人文主义者、为无神论者所阅读,也为一些基督徒所阅读。从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类理性的光芒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9):24-25
这个专栏过去三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一段落,谈论了我们对天父上帝的信仰。今期开始我们进入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二段落,这段落论及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比起其它段落,第二段落篇幅明显最长。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这是我们信仰的独特性。我们基督徒不只是“信上帝”的人,更是“信耶稣”的人,是基督的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并不是哲学家.他的上帝是广义相对论方程的认真整理者.众所周知,物理学家们认为,天体将替他们的数学作保.正如托勒密信仰托勒密的神一样,哥白尼信仰哥白尼的上帝,伽利略信仰伽利略的上帝,牛顿信仰牛顿的上帝.然而,广义相对论的创始人,在狭义的哲学领域,是一位比其先辈重要得多的柏拉图主义的物理学家;因为,直至胡塞尔和柏格森,知识与理解之间的区别可能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当然,自哥白尼以来,向无限拓展的天文物理学已触动了由我们的“自然知识”阐明的一些“不证自明的事物”,因为在牛顿的天文学里,质量之间瞬间的引力已将“力”的概念本身的不可理解性引入数学物理中.但是要从哲学上加以探讨,最终有必要确定这些词汇的确切意义,而这种必要性只有从对伽利略  相似文献   

18.
静默的上帝     
涂静 《天风》2008,(7):14-15
对于现代人业说,遭遇苦难逆境第一考虑的问题是放弃还是继续信仰,在苦难的进修如果上帝是静默的,我们就会想,信神还有什么用处?实用主义的观点使我们在信仰的路上无法走远.  相似文献   

19.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6):22-23
上帝信仰的重要性上一期探讨了信仰是什么,今期开始探讨我们信仰的对象。《尼西亚信经》开首宣认“我们信独一上帝”。这个信念是基督教任何信念的出发点:假如没有上帝, 这个世界和人类就不会是被创造的,世界的存在目的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也就无从谈起。假若没有上帝,耶稣就不可能是上帝的儿子,而只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他如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性概念马克思与现代的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不同,他不相信人的本性那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他不相信人生下来就象一张白纸,教养在这白纸上刻上了它的烙印。与这种社会学的相对主义完全不同,马克思从这样一种思想出发:即人作为人是一个可认识的和可确定的实体;人不仅在生物学上、在解剖学上和生理学上可以被规定为人,而且在心理学上也可以被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