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歌是文学的最早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登上历史舞台,一出场便以极崇高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可谓开山之作,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文体,诸如散文、小说、戏剧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诗歌的衍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一支古老的歌,是一支永远也唱不尽的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珍藏着人类至纯至真的情歌,自然健康,清新纯朴.千百年来,那动人的旋律不断地在人们耳畔萦绕,轻轻地拨动人们善感的心弦,引得无数后人在<关雎>与<蒹葭>中徜徉,陡生对初民时代真挚美丽爱情的向往.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一同走进<诗经>,去解读那份3000年前的美丽、浪漫与激情.  相似文献   

3.
李展 《美与时代》2004,(1):73-74
在<诗经>时代,文学本身的审美特征还没有被人充分认识,其作品的大多数是人们自发的创作.不过,<诗经·秦风·蒹葭>倒是一个特例,因为它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展现了一种朦胧美,这在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中,相当少见.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周朝乐官在各地民歌和贵族作品基础上编订而成的一部诗集,时限为上起殷商时代,下迄春秋中叶.众所周知,<诗经>时代是中国诗歌史上口耳相传、群体歌诵的时代.就那时人们对诗歌中所传递的社会内容或情感内容的重视及其对后代的深远影响,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对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形式特质或艺术要素的重视,其建构的独特的以审美为目的的或叙事或抒情的匀称、整饬、严谨的结构形式,往往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最能表现我国古代先民朴素的审美理想,颇能显示作者的艺术功力,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完整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魏峨 《美与时代》2004,(5):72-7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其中"小雅"有笙诗6篇,有目无诗,实际存数为305篇.  相似文献   

6.
<诗经·关雎>是孔子及早期儒家最重视的篇章之一,但西汉以来后儒所言<关雎>主旨却是说法纷纭.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言<诗经·关雎>主旨是"改",即由"好色之愿"到"返纳于礼"的转变.孔子及早期儒家对<关雎>的重视,反映了孔子希望"正夫妇"之礼的愿望,以及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并重视婚姻家庭伦理教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199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威廉·贝内特的<美德书>.这是一本震撼全球的伦理学巨著.威廉·贝内特是美国著名教育专家、里根政府时期的教育部部长.<美德书>将西方文明中有关责任、勇气、同情、信仰、诚实、友谊、坚韧、工作、自律等品质的经典文献汇编成一书,以诗歌、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名人自传等多样体裁,把道德知识和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因其生动有趣、形象具体、富有情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自<诗经>始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雅兴寄"的美学精神便一脉传承.<毛诗序>释"风雅"曰:"风者,讽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次将一风雅"并举提出"圣文之雅丽",强调作品意蕴的雅正.他释<诗经>"六义"时说,"风清而不杂""文丽而不淫"认为"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这些都为古代艺术的风雅传统定下了基调并为后世的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诗歌是不是可译的? <诗经>是五经之一,分风、雅、颂三部分,都是诗.郭绍虞先生认为,风相当于抒情诗(普通传诵的民谣ballad);雅相当于史诗:大雅是天子一般宴乐场合演唱的颂歌(ode),小雅是贵族集会演唱的颂歌;颂相当于戏诗(即祭祀时的颂歌).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收录的305篇诗歌中,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占有很大一部分,其不仅为读者所喜欢,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引用模仿。《诗经》中描写了很多"女神"形象,她们美丽、温柔、端庄、高挑、轻盈、文静。《诗经》中的男子追求女神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先人的浪漫,领略爱情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1.
贺莹 《美与时代》2005,(3):77-80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枝奇葩.终其一生的创作,诗的数量不过90余首,虽然数量不多,却开拓了一条中国新诗创作的新路径.众所周知,为戴望舒奠定诗坛地位的诗歌是<雨巷>,但是<雨巷>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创作风格,而且也不能反映他以后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过程.对于戴望舒诗歌的研究,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和宏观的把握,不能把眼光局限于<雨巷>,给人以戴望舒的作品风格局限于此的错误印象.所以,戴望舒的诗歌是复杂而充满了艺术之思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时期,便能代表他的诗歌风格的.如果仅仅以戴望舒自己的诗歌理论<诗论零札>为标准,来论述戴望舒对诗歌形式的思考,就会走向偏颇.作为戴望舒的好友施蛰存曾经写道:"据我的猜测,对于新诗要不要用韵的问题,望舒对自己在三十年代所宣告的观点,恐怕是有些自我否定的."(1)  相似文献   

12.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相似文献   

1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公认的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在现实主义的真实刻画同浪漫主义的抒情遐想两者的结合上,它达到了美国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英籍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认为这部小说开创了英、美两国文坛的一代新风,哈克的形象是永恒的,他可以与堂·吉诃德、浮士德、哈姆莱特相媲美.这本书之所以100年多来历久不衰,一直拥有广大的读者,就是因为它反映了美国的社会与人,再现了个人与民族的生存特点,特别是描述了理想追求与现实中的理想破灭这对不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诗人通过这一组诗歌,分别从回归园田、与友小聚、躬耕园田、携侄出游、远游归来等五个不同的侧面详述了自己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一个决心归隐、追求精神自由、悲天悯人、安贫乐道的隐逸的文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诗经》征役诗中塑造的妇女形象是后世思妇形象的滥觞,也是后世边塞诗词的源头,这不仅表现在诗歌内容的传承上,还表现在艺术手法的发展和创新上。特别是唐代诗人,其将听觉、视觉、触觉等融为一体,情感表现更富感染力。再加上唐宋诗词的构思技巧已臻于成熟,时空的描写使诗歌富有张力,思维扩张的背后蕴含思妇思夫的互动。这些时空交错的呈现使后世诗词的深度和广度都略胜《诗经》一筹。  相似文献   

16.
元明戏曲的创作是受到<易>之义理及<易>之卜筮文化影响的.在元明戏曲中,有不少对于<周易>及<易>卦的描写.从内容上说,它是社会生活中沉淀了<周易>文化因素而在戏曲创作中的必然反映;从艺术上看,戏剧家们採拮<易>卦<易>事进入戏曲描写,也并非闲笔,它有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心理映带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显要的一部典籍.因为它年代久远,就自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由于它地位显要,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而与之交融会通.探讨<周易>与太极拳的关系,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名称受<周易>的深刻影响;太极拳的理论源于<周易>的阴阳学说;<周易>思想指导着太极拳内功的修炼;太极拳体现了<周易>"天人合一"的思想;太极拳蕴含<周易>"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汪维藩 《天风》2008,(7):30-31
<赞美诗(新编)>收进的400首诗歌中,有几首是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的.其中之一,是吴耀宗先生的<乐献我躬歌>(<赞美诗(新编)>第353首).  相似文献   

20.
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以<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享誉文坛.其实,哈代更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英国当代著名诗人菲利普@拉金称哈代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冷峻苍凉、迷茫彷徨、愤怒激昂,一反维多利亚时代顾影自怜而甜蜜的音调,而以更严峻的态度面对世界.诗歌基调多种多样,时而悲哀忧伤,时而雀跃欢快;风格独特,不拘泥于传统,随心所欲,大胆创新,朴素自然;音韵略有粗糙感,似未经细雕的玉石,具有独特的魅力.<黑暗中的鸫鸟>是哈代弥漫着极端忧伤与悲哀情调的诗作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