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形式逻辑中,人们对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似乎已经取得了一致的见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负相关,但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两类不同的定义,即可发现,对于第一类定义,内涵以“且”的形式揭示的概念,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对于第二类定义,内涵以“或”的形式揭示的概念,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这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增减是正变关系,而非反变关系.因此,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表达应该是: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共变关系.当概  相似文献   

2.
回答原理简述题,总的要求是要准确地理解逻辑的基本原理,有些问题要求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说清楚问题,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例解原理,也就是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来说明原理。例如: 举例说明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答:在“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这一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系列中,由“四边形”过渡到“平行四边形”,再过渡到“正方形”,从外延来看,是愈来愈小:而从内涵来看,却是愈来愈多。因为平行四边形除了具有四边形所具有的属性外,还具有对边平行的属性:而正方形除了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属性外,还具有四边相等和四角相等的属性。  相似文献   

3.
“内涵”和“外延”的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学的术语,常常被人曲解和误用,请看: 1.我们在给一个词下定义的时候,应力求释义准确无误,用语简明扼要,既不能信手添枝加叶,也不能随意缩小原有的外延和内涵。(《中国语文天地》1987年第4期第23页) 我们知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或称“反变关系”),即概念的外延愈宽,则内涵愈少;相反,概念的外延愈窄,则内涵愈多。所以,要想同时缩小“(某一概念)的原有外延和内涵”,这在形式逻辑中是不可能的。(确切地说,“内涵”只能说“减少”,不能说“缩小”。) 2.随着历史的发展,衣服的式样、种类也不断变化、增多,出现了褂、襦、衫、裙、裈、袴等名称的上衣和下衣。这样,“衣”和“裳”的内涵扩大了,它的概念也变得抽象起来了。(《语文知识》1988年第1期第28页)  相似文献   

4.
“限制”是形式逻辑(即普通逻辑,下同)所研究的明确概念的简单逻辑方法之一。以科学性著称的形式逻辑,对限制这一方法的理解,本应同思维实际相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式逻辑读物,大多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出发,把限制理解为“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其外延的逻辑方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如果这一解释适用于任何概念,其中也包括单独概念,就会与形式逻辑关于单独概念的定义相矛盾.因为在形式逻辑看来,单独概念是外延最小的  相似文献   

5.
(二)词项理论词项(term)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词项指充当直言命题主、谓项的词、词组、短语。语言逻辑对词项的理解是狭义的,主要指个体词项,包括个体常项和个体变项。 1.内涵和外延普通逻辑认为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实际上,严格地说,所谓概念的内涵、外延,应该是词项的内涵和外延。词项是语言的东西,它有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两个方面。词项的内涵就是  相似文献   

6.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比关系,是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互相比较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关系。《普通逻辑》在阐述反比关系时写道:“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大,则它的内涵愈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小,则它的内涵愈多。”我认为,这样表述反比关系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确切的。当一个概念的外延扩大(或缩小),而它的内涵减少(或增加)时,这个概念已经不是原来的概念了。实际上,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已经形成了它的属概念(或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是属种(或种属)两个概念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比关系,是在并且只有在属种(或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逻辑学教师在课堂上讲:“人比老虎的外延大。”理由是人的个体比老虎的个体多。这话对不对?这里涉及到外延大小和数量多少的概念问题。 外延是概念的外延,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分类,属于观念的东西,不是客观对象本身。一个概念概括的范围大,即类似层级高,这个概念的外延就大;反之就小。比方说,“哺乳动物”的外延就比“老虎”大,这是“哺乳动物”概括的范围更大,层级更高。一个概念外延的大小,存在于这个概念与其上下位概念的比较之中。没有上下位关系(亦称属种关系),无法比较两个概念外延的大小。我们要扩大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对它进行概括;要缩小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对它进行限制,这些都是在上下位关系中进行的。 外延与内涵相互制约。一方确定了,另一方也就确定了;一方变化了,另一方也就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上,存在着这样一条不是十分严格的反比规律:概念的内涵增大则外延相应地缩小,反之亦然。我们说,正因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逐渐增多概念内涵的方法来逐渐地缩小概念的外延。这种逻辑方法就是概念的限制。值得指出的是,限制前的概念与限制后的概念两者具有属种关系,这是概念限制的根本标志,也是区分是否概念限制的标准;如果限制前的概念与限制后的概念两种是属种关系,则后者是前者的限制,反之则不是。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修饰就是定语、状语和补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略) 二、1.定义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的规则是:(1)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2)定义概念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3)除非必要,定义概念不应包含否定概念。(4)定义应当清楚、确切。2.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相容,而外延之和等于其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外延完全不相容,而外延之和小于其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举例略。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逻辑知识短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使概念明确、具体,可以对概念的外延加以一定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在名词前面加上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状语)。”这样讲是不够准确的。限制是一种增多概念内涵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也是一个由外延较大的属概念(上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种概念(下位概念)的过程。限制的作用是使概念明确、具体。例如,我们说,“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门科学总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所构成。形式逻辑也不例外。“概念简释”类试题的命题意图就是检验考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形式逻辑的知识告诉我们,一个概念有其内涵与外延。因此,解释一个概念,从逻辑上说,也就是指出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由于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具体的答题要求也有所不同。大体说来,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指出概念的内涵,并完整地指出概念的外延。请看下面这个“概念简释”  相似文献   

12.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科学概念都要注意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把握它。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某科学概念(例如:概念A),可以问这样两类问题: 1、什么是A?或A的本质是什么? 2、哪些是A?或A分哪几类? 第一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内涵,第二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外延。学生正确回答了这两类问题,可以大致认定他们正确理解了概念A。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某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一、语词的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是两个重要的语义概念。在传统逻辑中,往往说及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其实,严格说起来,应该是语词(或词项)的内涵与外延,一个词项的意义,就表现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根据现代逻辑的观点,内涵就是(?)一个语言表达式和它的外延产生联系的某种东西,也就是用来在许多可能世界中识别外延的一种原则(或标准),而外延就是用这个原则得以识别的那个或那些对象,或者可以将内涵解为从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项。例如,“商品”这一语词的内涵就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  相似文献   

14.
凡优秀作品都有各自吸引读者的方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等几篇小说对读者颇有诱惑力,这里且不论小说情节如何引人入胜,只说说他对同一关系概念的巧妙运用。同一关系概念又称为全同关系概念,即几个外延完全重合而内涵有所不同的概念。同一关系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不能并列使用的,但是,在文章中,有时并列使用同一关系的概念,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使读者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楚,文字显得生动活泼。张承志在他的两篇中篇小说中便很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15.
普通逻辑所讲的概念间的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外延通常用园圈来示意。所以,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两个园圈之间的关系来示意。这样的关系最基本的有而且只有如下四种: 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直言判断中的主谓项关系与主谓项的外延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直言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关系,是独立于直言判断形式之外的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的外延关系或两类事物的关系。当着概念反映的事物存在并且不是全类时,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内涵和外延,是语义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逻辑教材中谈到内涵和外延问题,都应划归语义学的范围。普通逻辑认为,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概  相似文献   

18.
在议论文中,除主要运用证明、反驳的方法外,也要用到说明、记叙的方法。议论文中用到说明的方法,具体表现如次: 当议论文中某些带根本性的概念需要作出交代、加以限制的时候,往往要用说明的方法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由于红与专这两个概念被林彪、“四人帮”搅得混乱不堪,而且它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又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一篇论述干部必须又红又专的文章在提出论题之后,就对这两个概念做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和阶级性不是平列的概念,社会性包含阶级性,但其内涵和外延远比阶级性大得多.”(西南政法学院学报《法学季刊》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13页) 上文作者认为社会性和阶级性不是平列的概念,社会性包含阶级性。这就说明“社会性”是属概念,“阶级性”是种概念,两者是属种关系.我们知道,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如果一个概念内涵较多,则其外延就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一书中概念部分有这样的论述:概念之间有相容并列关系和不相容并列关系。不相容并列关系略写,单说相容并列关系。见图: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中,即划分法的三条规则其中一条:子项不相容(子项之间为不相容并列关系),否则犯子项相容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