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孔子仁学思想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政治秩序;孔子的仁人君子教育在政治领域引发了一场由血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仕的制度革命;在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历史任务,从孔子仁学思想中汲取智慧,仍然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
孔子哲学是西周末年中国文化由神本走向人本过程中产生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孔子对西周礼乐文化进行哲学反思而形成的仁的观念。孔子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人的世界,这是孔子哲学与西方古希腊哲学根本不同的。古希腊哲学主要探讨世界的本原、构成及规律,人们称之为自然哲学。而孔子哲学面临神权的衰落并由此导致人的价值观念失落的局面,要重新在现实世界中为人的生命找到一种价值理想及人生依托。本文在考察孔子仁学的形成及其对人生终极理想的设定过程中发现,从礼乐文化中反思出来的仁,具有社会群体性的特点。把仁作为终极理想和本体追求,…  相似文献   

3.
<正> 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奴隶主贵族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以至于“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履贱踊贵”,“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统治者的贪欲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战争频仍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面对此天下无道的“季世”,孔子悲天悯人,思有以救之。终于在多年的治学和政治、道德实践中建立了自己的仁学思想体系。他一方面要改变动乱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又要为后世立法,企图在奴隶等级制的旧框子内,注入充满道德精神的新内容,以期重建社会  相似文献   

4.
论孟子的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孟子的仁学张奇伟儒家孟子是否是稷下先生虽不能如荀子那样言之确凿,尚待考证,但孟子周游列国时居齐最久,并位居客卿,屡向齐宣王进言游说,同时与稷下先生淳于髡等多有讨论,故至少可以说,孟子及其思想观点于齐、于稷下之学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笔者因此略述孟...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仁学”,既是他的政治思想,又是他的伦理学说。孔子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作为他的伦理思想的总纲。他所说的“道”,有“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作为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当然是指“人道”,是做人必须遵循的总原则、总目标,所以叫“志于道”。“道”见之于具体行动就是“德”,“德”是一切行动的根据,而“仁”是“德”的根本,“德”从属于并依赖于“仁”,符合于“仁”的才是道德行为。至于“艺”,包括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却是仁智互见。如果要在研究中得出尽量与孔子本人的观点相一致的看法,就必须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整体的、历史的角度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评价。下面本文将对孔子思想的核心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仁学形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所处时代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即所谓“礼坏乐崩”。它包含三方面的义蕴:一是生产方式的变革,“私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逐渐变革着“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如“私田”的增多和扩大食着“公田”,以及三桓四分公室,“公室”的生产资料逐渐被瓜分。二是新兴阶层有意无意地破坏着为维护当时宗法等级名分所制订的礼原典章制度,如孔子批评季氏“八份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价》)。三是观念的转变,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如价值观念上重功利主义,各国都图谋尽快富国强兵,以便…  相似文献   

8.
孔子所处时代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即所谓“礼坏乐崩”。它包含三方面的义蕴:一是生产方式的变革,“私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逐渐变革着“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如“私田”的增多和扩大,蚕食着“公田”,以及三桓四分公室,“公室”的生产资料逐渐被瓜分。二是新兴阶层有意无意地破坏着为维护当时宗法等级名分所制订的礼乐典章制度,如孔子批评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三是观念的转变,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如价值观念上重功利主义,各国都图谋尽快富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全国报刊杂志(台湾省除外)发表孔子研究论文有数千篇之多,其中对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第一,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中庸”;第二,以侯外庐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礼”;第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仁”。赞成为“仁”者占绝大多数。现将三十八年来对孔子仁学的研究作一综述。“文革十年”的批孔文章,本文一律不采用。  相似文献   

10.
礼乐文化和孔子的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孔子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仁学体系,标志着儒学的诞生·孔子的仁学不同于与他同时但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希腊早期哲学家的自然哲学,也不同于稍早于他的另一位中国哲学家老子的天道观,他的仁学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道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是这样一种形态?这一问题是不能从孔子思想本身得到解释的。随着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孔子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越来越感到孔子思想与作为西周宗  相似文献   

11.
朱贻庭在《孔子研究》1989年第4期撰文认为,孔子的仁,作为普遍的伦理原则,是一种多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所以又称之为仁学。仁学的建构与形成,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仁学思想的价值导向,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社会倾向性。本文拟对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作一分析,以说明孔子仁学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调整现代人际关系,以及促进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和整饬等,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门"问仁"关注的不是"仁"的普遍定义,而是"仁"的表现及实践方法问题。这一点与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追求事物普遍定义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轴心时期,中西方哲学突破的不同方式造成了这一根本差别: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突破更多采取了破旧立新的方式,而中国哲学的突破则采取了温和、渐进、连续的方式。受此影响,古希腊哲学家倾向于用理性怀疑传统,进而追求世界的本原和事物的普遍定义,以期重建伦理规范和价值原则,而中国哲学家则认为传统的伦理规范与价值原则总体而言仍具有自明性与有效性,因此他们更加关注如何将它们在现实中实践出来。这一点不同决定了西方哲学更加注重思辨,而中国哲学更加重视实践。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仁学”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仁,作为普遍的伦理原则,是一种含多层次的爱的道德要求;根据它,人们不仅应该爱亲,而且应该爱众人,爱夷狄。但是,只有仁是不够的,它要受礼的节度,即按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仁礼结合形成这样一种社会伦理模式:既有严格的尊卑、亲疏的宗法等级秩序,又具有相互和谐、温情脉脉的人道关系。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体现了仁智结合,安仁重义等特点,突出了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些与孔子的整个思想一样,既有应该否定的一面,也有应该肯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早期人性论的思想脉络,说明早期以"习"描述"性"的普遍特征,由此引出孟子在《天下之言性章》中讨论"性"的特殊意义,文中首先讨论了学者目前关于此章争议情况,并进而对此章按分层结构的方式进行解释,以"故""利"与"智"作为各层的核心内容,说明孟子对"性"与"故"关系的认识,并确定孟子在此章中所表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论孔子和孟子的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孔子和孟子的婚姻观张彦修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孟子曾多次谈及婚姻问题,认真考察便会发现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有一套较完整的婚姻观念,这套婚姻观念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根据《论语》和《孟子》,对他们的婚姻观予以粗浅的探索。一人类的婚姻,在任何...  相似文献   

17.
"仁"乃孔子思想之核心,后世通常称之为"仁学"。仁学的建构与成熟,可以视为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孔子的仁学思想源远流长,分析孔子仁学思想精髓,探讨仁学思想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抛砖引玉,以期能为施教者革新教学提供方法指引,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求知践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两个问题一直在脑里萦绕:一是孔子及其学说(包括后世儒家)为何在海内外一直有那么大的影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尊孔子为“圣人”。朱熹说:“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他甚至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现代,又有新儒家的兴起(新儒家人物台湾居多,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推崇孔子、朱熹、陆、王,为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而呐喊。在国外,伏尔泰(1694——1778年)称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魁奈(1694——1774年)认为希腊哲学大大不如中国,一部《论语》可以打倒“希腊之七贤”,可见对其学说评价之高。而现代,美国《人民年鉴手册》  相似文献   

19.
王新春 《孔子研究》2012,(5):107-109
<正>中国具有悠久的以人为核心关切的哲学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奠定于夏商周三代。孔子继往开来,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仁学思想,并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起到了重要奠基作用。众所周知,主要当系滥觞于祭拜神灵的巫术宗教活动的礼乐,历夏经商之后,在西周人的发现的时代主题下,转化为时代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最终出现了此一形态下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和底色,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主干和底色,两者的历史背景、内涵、特点及社会作用差异甚大,在相遇之后发生种种碰撞是难以避免的,但两者都导人为善,都以爱人为宗旨,因此对话和沟通是可能的和应该的。在当今文明冲突时有加剧的情况下,儒学与基督教这两种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