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姚 《天风》2016,(7):33-34
正巴特曾感叹传道人关于上帝知识的两难,他的意思大概是说,全能至大的上帝怎么可能被人研究,那是对上帝的不敬,而作为传道人,我们不研究上帝,怎么能传讲这位上帝?对此,约伯的朋友琐法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琐法的观点是典型的不可知论。他认为你研究上帝也没有用,受造的人不可能认识造物的主,上帝的认知只能来自上帝的启示。更直白地说,既然启示来  相似文献   

2.
潘海洁 《天风》2004,(5):16-16
“和睦”一般指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圣经原文中和平、和好、平安、和睦都是一个字,意思是相同的。 和睦当然是有一定对象的,在此按照与之和睦的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点理解,使人与上帝和睦、与人和睦及与自己和睦。 一、与上帝和睦——使自己与上帝和睦,也使人与上帝和睦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之后,将人放置在伊甸园中,赐给人美好的一切,有上帝的同在,人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但是由于人违背上帝的吩咐,人与上帝之间失去了起初的  相似文献   

3.
据说美国又出版了一本引起轰动效应的书《上帝的传记》。我没有机会阅读这本书,只是听了别人的介绍,作者是新闻工作者,以文学的形式根据《新旧约全书》的事例写了这本书。我想作者最大的难处是如何使旧约的上帝与新约的上帝同一,使摩西的上帝过渡到耶稣的上帝,使犹太教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一致起来。既然是一位上帝,上帝与上帝之间不能相距太大。这个使解经家望而生畏的难题,企望这样一本书就解决,当然不可能。对于这类美国式的噱头、一种微妙的玩笑,其实不必太认  相似文献   

4.
<正>上帝真存在吗,或者它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圣经是上帝的语言吗,或者只是混乱幻想的神话?这本书用简洁的逻辑驳斥了宗教教条,几乎驳斥了宣称证明了上帝存在的每一个论点,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解释宇宙的多样性、条理性和美,不需要上帝。什么是无神论、它为什么遭受如此多的误解?如果上帝是神话,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5.
上帝的困惑     
上帝造就了少数天之骄子,像屈原、林肯等,上帝认为这是自己造就的最满意的人了。可结果呢,他们生前与死后,都曾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指责、谩骂和攻击。上帝很不理解,于是便到人间去私访。  相似文献   

6.
上帝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 有一天,他应邀去赴宴,不小心忘记了穿裤子。客人们听说上帝要来都兴奋不已。 看到上帝,客人A说:“上帝,您真伟大,敢于突破人间的禁区,有超前的时代意识。”上帝对他的奉承不屑一顾,他知道这种人最爱不着边地讨好别人。  相似文献   

7.
基督徒的家     
提摩太前书3章4—5节“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会呢?” “家”是上帝的创作,也是上帝的祝福。上帝  相似文献   

8.
你在哪里?     
王学富 《天风》2021,(1):47-48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藏耶和华上帝的面.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他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相似文献   

9.
张群峰 《天风》2003,(7):24-25
圣经中上帝自己的话启示我们,他所造的万物都是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感知也印证了这一点,下面我就用三方面的内容来见证“上帝不造废物,也不废弃所造的”这一真理。 上帝的创造是伟大、奇妙和完美的 创世记第一章中记载,上帝每造一物后,都说一句话“神看着是好的”。事实上诚然如此,下面我们就以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些独一无二的优越条件,来证明神创造完美。  相似文献   

1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6):22-23
上帝信仰的重要性上一期探讨了信仰是什么,今期开始探讨我们信仰的对象。《尼西亚信经》开首宣认“我们信独一上帝”。这个信念是基督教任何信念的出发点:假如没有上帝, 这个世界和人类就不会是被创造的,世界的存在目的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也就无从谈起。假若没有上帝,耶稣就不可能是上帝的儿子,而只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他如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是对上帝的信仰;而对于不信仰上帝的来说,则在于他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展现,在于他用自己的理性决定自己的生活。这本书阐述了助人与合作是发现生活意义的真正道路。生活不需要目的:目的需要生活。人是真正的主人翁,而不必作为上帝的奴隶去生活。  相似文献   

12.
区宝仪 《天风》2012,(1):10-11
伟大的使徒保罗尚不夸口自己的成就,但愿我们各人都能有一颗谦卑的心,不僭越上帝的位置,在各样大小的事情上,将主权交还给上帝,怀着恭恭敬敬的心来到上帝面前.听候上帝对我们各人的差遣。经文:腓3:12-14中国谚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诚然是我们计划来年方向、订立目标的良机。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着手计划来年的侍奉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岳兆杰 《天风》2005,(10):45-45
所谓神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社会层面中的不信仰上帝者和信仰上帝者,对这信仰有触及、有兴趣、有关注和质疑。因此可以认为,神学是对基督教信仰在社会层面中,展开了带有学术性、可陈述性、理性地思考,诠释、论证、充实、反思和检视。不信上帝的社会学者研究基督教神学,就在如此进行。信仰上帝者思考神学也在如此努力不懈。  相似文献   

14.
笛卡尔在1630年提出了"永恒真理的创造"学说,并终身坚持。这一学说指出,形而上学、逻辑学、数学等学科最首要的真理是上帝所创造并保存的,上帝还保证永恒真理的不变性。然而笛卡尔却在同时坚持认为上帝是无限而不可理解的,对其所创造的永恒真理持有完全自由与无分别的态度,这样一来,这些真理的不变性又遭到了威胁。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笛卡尔永恒真理学说的内在悖论。本文认为笛卡尔一共进行了三次不同的努力,即诉诸上帝的单纯性与统一性,诉诸上帝的完满性,以及上帝作为自因的学说,来应对上帝的无限性、不可理解性与永恒真理的不变性之间所形成的张力。这说明笛卡尔一方面试图提高上帝相对于人类理智秩序的超越性,另一方面又试图将上帝作为这一秩序的保证者。因此这三种解决就是笛卡尔试图把不可理解的上帝不断重新拉回人类的理智秩序之中的努力。这是笛卡尔不可能完成,但却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脾气无用论     
上帝造好人类之后,开始保持沉默。世间似乎没有任何渠道传过来上帝对人的评价。上帝可能不愿意说,也许说不过来,人太多。如果上帝观人之成败并做一小结的话,或许说,人之败不在文  相似文献   

16.
说服老母亲由佛教徒转为基督教的宝贝女儿(注),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近老年,徐娘半老,丰韵犹存。她是一个坚定而虔诚的基督徒。她深信,祷告能治病,忏悔可免罪,即便有否定的例子也不动摇。由于虔诚的笃信,似乎她已从教徒升为神职人员。她不仅自己祷告,还经常给教徒宣讲。她讲的除了圣经有关段落外,还经常反复强调几点:1.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归属,而人的所有权属于上帝,人的最大价值是上帝的殿,让上帝居住,来荣耀上帝,也就是说,听上帝的话,供上帝使用。2.上帝就是耶稣,耶稣就是上帝,要感谢主,愿主耶稣与我们永远同在!3.我们中国,就是上帝所预备…  相似文献   

17.
张远来 《天风》2017,(2):46-47
因为爱,我们常常不懂得拒绝八、替代性地拒绝,给对方建议有时虽然我们应该拒绝对方的要求,但某种情况下,也不妨给对方一条更加可行的建议。当上帝废弃了扫罗而要求撒母耳去伯利恒膏立耶西的一个儿子的时候,撒母耳告知上帝,如此,扫罗必定会杀自己。上帝则告知撒母耳,  相似文献   

18.
仁慈的上帝     
杰克是一位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他每天早晨都会向上帝祈祷。他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他依然每天早晨向上帝祈祷。没有几年的光景,杰克就成了富翁,但他还是每天早晨向上帝祈祷。一天,杰克家突然遭遇火灾,所有的家产被烧了个精光,他也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了宝贵的生命。杰克见到上帝,愤愤不平地说:“上帝,您也太不仁慈了吧,怎么忍心看着大火烧光了一切,还结束了我的生命,难道我对您的敬拜还不够吗?”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逻辑就是人们作为与宗教迷信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古希腊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关于“上帝并不干涉人的生活”的一个著名的四难推理的论证,即是一例。针对中世纪神学家们的“世界是由‘全能的上帝’创造的”这一谬论,有人提出了著名的“或者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或者上帝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总之,上帝不是全能的”这种二难推理的论证,又是一例。近读《文汇报》“文荟”专栏一短文,  相似文献   

20.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 人在世上免不了有纠纷,往往是各执其理,各不相让。若是基督徒,他会委屈地说:“上帝知道我有理,虽然没有人判断我有理。等到上帝面前去评理吧!” 到了时候,上帝怎么评理呢?上帝公理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