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天早上,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接到了一位同事的电话。同事说他准备给一个学生的物理答卷零分,而这名学生却声称他应该得到满分。于是,师生俩决定找一位不偏不倚的裁判,结果选中了卢瑟福。整份试卷只有一道题。试题如下:"如何用气压计测定一栋大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将气压计垂到地面,然后提上来,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该长度便是大楼的  相似文献   

2.
应聘的智慧     
巧用气压计有一家公司招聘管理人员。考题是:使用发给你的一支气压计,测出这幢30层摩天大楼的高度。形形色色的应聘者,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办法:有的楼上楼下量气压,利用物理知识繁琐地计算;有的爬上屋顶,将气压计表系上长长的绳子当垂锤,忙乱地量着;有的则在资...  相似文献   

3.
我是谁?     
叔本华早晨常到公园去溜达,有一天,他正在园中漫步、沉思时,迎面遇上一个小孩,小孩好奇地望着他,然后抛出一句话:“你是谁?”叔本华从沉思中抬起头来,愣了片刻,对小孩说:“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将无比感激、受用不尽。” 这则小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哲学大师长久以来被“我是谁”这一问题所困扰。虽然自古希腊时人们就将  相似文献   

4.
不少形式逻辑教科书和形式逻辑习题集都选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甲、乙、丙三兄弟各有一把锁来锁一只三人合用的橱子,而各人只有开自己这把锁的钥匙。有一天,爸爸对他们三人说:“如果你们答应我一个条件,我明天就去买一只小足球给你们。这个条件是:如果你们要踢足球的话,只有当三个人都在的时候才能把足球拿去踢。”过了一年,三兄弟在课余时间每人各养了一盒蚕,平时他们把养蚕的盒子放在橱子里锁好,并约定谁先回家就用自己的钥匙开锁,打开橱门给蚕喂桑叶。请问:在前一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锁橱?在后一种情况下,又应该怎样锁橱?这两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哪两种判断形式? 对这道逻辑练习题,笔者见到的答案都是这样解释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兄弟三人各自将锁独立锁在橱子上即可,而后一种情况下,三人中两个人的锁头先分别锁在橱子的两个扣环上,然后另一个人的锁头将分别锁在扣环上的两只锁头连起来锁上就可以了。前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联言判断形式。后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相容选言判断形式。答案中提出的锁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按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趣,诱发习作热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习作2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我先和同学们来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猜猜这是班里的哪位同学。学生顿时很兴奋,当许多学生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时,我说:“你真棒!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母亲以前常常问我,身体中什么部位最重要。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猜测我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而言很重要,因此回答:"是耳朵,妈妈。"她说:"不对,世界上有许多人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以后我再问你。"当她再次问我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自从第一次没有回答正确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答案。于是,这次我对她说:"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是眼睛。"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演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开始正式谈论我的题目以前,让我先讲几句开场白。我感到我将很难把我的思想传达给你们,但我认为,一些困难可能由于我先提出来就算不得什么困难了。不用我说,第一个困难是,英语不是我的母语,因此我的表达常常不够精确不够巧妙,而这却是人们在谈论一个难题时应该能避免的。我只能要求你们尽量抓住我的意思,尽管我讲演中常会出现英语语  相似文献   

9.
自信不败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先是视为一无是处,后被认为天才杰作,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被批评的潮水淹没了。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说给人听,比如屡遭退稿却有创作天分的作者,那些胸怀大志去求职却  相似文献   

10.
正刘芳菲: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叫作"儒道两行,文化自信"。关于这个题目,我想听听许嘉璐先生您是如何来理解的。许嘉璐:这个问题啊,我把这八个字颠倒过来。首先是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才谈得到儒道行、不行。什么叫文化自信?用通常的语言说,当你知道自己家里的家底有什么宝,同时这个家底应该跟世界上其他的民族作比较,我们有没有特长。如果没特长,你也有这个宝,我也有这个宝,就不称为宝了。所以文化自信,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应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如何的,同时他的确在很多的方面是区别  相似文献   

11.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12.
正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命运,听老辈人交谈的时候,常常说起谁的命好,谁的命赖。我不知道我属命好还是命赖的,只知道从记事起,家境就很贫困。读小学时,爷爷拉过我的手,看了又看,叹了口气说:"唉,这孩子手指修长修长的,命应该不坏啊!"那以后,我迷迷糊糊地意识  相似文献   

13.
或许你会反对这个题目说:“这是扯到哪儿去了!逻辑与碎尸案有什么关系?”我说,很有关系。逻辑不仅与这桩案件的侦破有关系,它和任何一桩案件的侦破都有关系,而我们这篇小文章,仅不过是借这桩碎尸案,粗略地说明它们的关系罢了。一桩刑事案件的出现,总是既成的事实已摆在那里。至于这个案件是怎样发生的?作案人是谁?作案人已经逃向何处?作案的整个过程如何?都需要经过慎密地调查才能搞清。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15.
量器     
偶尔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位作者的心灵独白。有位基督徒的老师对这位作者说:“应该只嫌恶一个人的不良行为,而不应该嫌恶这个人的本身。”过了很多年,他发现真有一个人,他只讨厌他的行为而不讨厌他的本身,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16.
乡下堂哥送来两只活鸡,因为一时半会儿没工夫杀又怕它们跑了,我就想暂时把它们拴在一个固定的什么东西上。堂哥说:“看我的!”他把一根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一只鸡的左腿和另一只鸡的右腿上,说:“这样它们既能活动又逃不了。”再看那两只鸡,一个往右奔一个往左挣忙得不亦乐乎,可惜还是在原地绕圈圈——这办法果然灵。其实如果这两只鸡肯相互配合步调一致的话,它们可以轻易地逃走,但是它们不会那样做,所以说柬缚住它们的并不是那根短短的绳子而是它们的不团结。  相似文献   

17.
正我说过,一个人的工资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要从年轻的时候就确立一个概念: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这要感谢我的舅舅,他是一位很棒的数学老师。我上初二的时候,他每天给我留一道平面几何题,先把最容易的辅助线给我画出来,然后让我画其他辅助线,玩了整整一个学期。很多年之后,当别人说起白岩松的思维方式好像不太一样,总在已有答案之外,去寻找另一个答案,我突然想起舅舅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梅进胜 《佛教文化》2011,(1):102-104
记者:<通往众冥的自由之路>这个题目,是一开始就有的吗? 刘亚明:画画就跟生孩子一样,名字都是后取的.这幅画我画了两年多,名字也想了两年多.其实我对这个名字也不太满意,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非常贴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9.
解绳与烧绳     
一家攀岩俱乐部招聘两名工作人员,进入最后角逐的五男一女六名应聘者,被分别领进六个单间,单间里各放着已牢牢地绾结在一起的两条尼龙绳。主考人员宣布:谁先解开那个绳结,也就是说谁先将两条绳子分开,谁就  相似文献   

20.
正每当遇到难事,母亲就会说:"咬咬牙,撑一下就过去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撑"字里,有太多的滋味。记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拉着满满一小拉车红薯回家。途中有一个很陡的土坡,这对瘦小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使劲拉着车子往前走,感觉肩膀上的绳子都勒进肉里了,但每前进一步还都那么艰难。我硬撑着,死死地拉着车子,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