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再论实践观点的超越性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推进哲学理论发展,必须经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全面反思。现在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应该看作是一个重大的进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这意味着多年来我们所理解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名的哲学理论,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它的创始人马克思的思想实质。而且在我看来,那种理论有许多恰恰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相悖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现在才要尝试以某种新的名目,如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去重新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力求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庐山面目,以便为进一步前进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从这种理解出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论,还是应当代之以实践唯物论或实践本体论,就不仅仅是一个属于名目问题的词句之争。它同马克思当初使用过怎样的  相似文献   

2.
论坛荟萃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路历程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自我意识的本体论→情欲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产劳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自我意识本体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乃是典型的宏扬自我意识的哲学,由此表明当时马克思所信奉的是自我意识本体论.这样就肯定了哲学本体论的根本在人身上.情欲本体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人不是纯粹思维的、精神性的存在物,人是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是情欲的存在物.这时马克思尚未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其基本立场表现为情欲本体论.实践本体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的变革与其辩证法的变革是同一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曾试图通过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改造和重构形而上学本体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把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超越性"、人类活动的"感性对象性"和"理性能动性"等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否定性地统一起来,使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具有了真正辩证的本性。以禀赋辩证本性的现实世界为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本体论"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在为辩证法确立了真实的本体论根基的同时,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真正的辩证变革,从而实现了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双重转换。这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被认定为“实践唯物论”,对于这一认定,经过学界返“本”开新的深入研究,今天大概已无多少疑义。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人们在理解“实践唯物论”的哲学意蕴时,更多的是从形而上学即本体论方面着眼的,至于在人学的、主体性的、社会历史的方面贯彻实践唯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30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30年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本体论问题始终没有逸出我们的理论视野,因为对本体论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质的解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合理建构.马克思哲学有没有自已的本体论?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与历史唯物论的升华/唐正东//南京社会科学,2006.4马克思经济批判的哲学境域/卜祥记//哲学动态,2006.5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王翠英,王刚//社会科学论坛,2006.5(下期)马克思对主体哲学的批判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吴晓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实践人学:马克思哲学的最终归结———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诞生160周年/张奎良//哲学研究,2006.5简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系统理论/孙喜杰,曹荫全//哲学研究,2006.5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张凤莲//哲学研究,2006.5…  相似文献   

7.
主体和客体问题是贯穿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线之一。马克思酝酿和建构科学的实践观就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起步的,它构成了科学实践观的核心。马克思不仅揭示了主体和客体的社会的历史的规定性,而且分析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层次和方面,确立了主体和客体范畴在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哲学斗争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究马克思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在其晚年所写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从劳动作为目的论设定的社会存在初级形式出发,阐发了他所解读的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中蕴含的哲学伦理思想,这种解读与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截然不同而又颇具高度。卢卡奇认为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必须在理解思路上厘清马克思的方法。通过对本体论基础上的价值分析,以及对伦理应该、伦理自由、伦理异化等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分析,卢卡奇既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又分析了斯大林式僵化意识形态错误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9.
实践唯物主义能否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总体改革的方向?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可是,讨论应该在深一层的逻辑上展开。对此,我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基础。在1845年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格式塔转换中,历史的总体社会实践范畴是作为新的哲学“本体”规定被提出的,这是马克思旧哲学本体论(人学异化史观)的解构后新的逻辑思路之基石。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池忠军  亓光 《学海》2008,1(3):62-66
重新审视<宣言>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味着在对政治哲学基本概念的分析基础上,能够把握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存在、建构和超越的逻辑进路下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宣言>中是通过三个核心范畴的命题而确立的.通过对<宣言>具体内容的抽象,<宣言>在三大范畴性进步的基础上,成功地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科学性、进步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论坛荟萃     
谢永康 :从人类学范式看马克思哲学的定位(1 )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 ,因为就整个哲学史即哲学思维范式的演进过程来看 ,它属于现代的人类学范式 ,这不仅表现为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的决裂 ,更表现为其与现代哲学诸流派处于共同的存在论境域因而具有对话的可能性。 (2 )马克思哲学是唯物论 ,它与以往各种形态的唯物论一样以“物”的原则解决存在论问题。人类学范式下的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表现为其肯定物质性的人类生产活动的优先性和基础性并由此通达原始的人类活动。以上对马克思哲学的定位问题的解决 ,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诠释。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就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否认马克思把实践引进了世界观,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只是表明唯物史观改造世界的功能的一个称呼,它没有提出崭新的哲学形态,也不是对某种哲学的称呼,并不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有的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应当用它去取代物质本体论;有的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包含有既强调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这样两个方面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问题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解释,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本体论方面根本不同于一般唯物主义或旧唯物主义的哲学,一般唯物主义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哲学,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物质本体论或者实践本体论哲学。(参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俞吾金《马克思物质现新探》一文和《新视野》1995年第4期杨耕《论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一文)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在此陈述一点不同见解,仅供参考。自古以来,哲学上似乎有一个不变的规则,即哲学体系都要…  相似文献   

14.
1 实践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有人认为,与旧唯物主义主张的“自然本体论”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能够成立的。问题是对“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的提法作何种理解。近来,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实践之“元”不具有“万物本源”的涵义,它只表现为哲学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思维辐射的轴心。笔者认为这种意见明显地  相似文献   

15.
臧佩洪 《现代哲学》2003,46(4):17-2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上倡言的历史性不等于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放弃康德式近代认识论的思路,打造出一种历史本体论来,方可尽显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真义。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首要可能性就是历史本体论,历史作为本体,其指示词就是历史性,并以生产方式作为其对存在的超越性解释,而生产方式作为存在则体现为历史的一种“缺席的原因”,因此是以不在场的方式现身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重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本体论,并说明其与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去奢谈一般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1、实践本体论提出的理论背景是什么?2、实践本体论和传统本体论的区别和联系。3、实践本体论的含义及其在马克思著作中根据。在马克思的原著中,并没有直接讲过“实践本体论”这样的话,它是针对现行体系中的“物质本体论”或“自然本体论”而提出来的。在我们现行的教科书中,实际上并没有把实践性原则作为马克思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是把“物质”和社会历史观中的“社会存在”作为最核心的概念和最高的原则。因此,自然主义、客体至上、见物不见人成  相似文献   

17.
1 在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中,有无本体论,如果有本体论的话,又是什么本体论,目前尚有争议。我们认为,任何哲学体系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在马克思看来,即使“人的感觉、激情等等不仅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规定,而且是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0页)。更不用说他的哲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了。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或者把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本体视为某种超自然的、非物质的和能动的“精神实体“(唯心主义),或者视为一种与主体活  相似文献   

18.
在《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中,约纳斯将其伦理学第一原则——责任原理运用到现代技术,尤其是运用到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力求对现代技术做出哲学批判和伦理学评估。这些运用的精神内核囊括了三点:对现代技术的本体论考察,技术必须接受伦理学的评估;对传统德性观的扬弃,德性应从个人实践转向公共领域;对价值中立问题的深刻检视,科技根本关涉着道德判断。责任伦理的性质和意义通过约纳斯的分析得以彰显:它既是本体论的,也是应用着的。约纳斯对现代技术的深刻反思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创立的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恩格斯公开发表了第一个表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马克思合著了在其中正式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表述了  相似文献   

20.
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实践维度、经济研究的维度、本体论维度这三个基本特征的 先行把握,笔者初步找到了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新路径。限于题旨和篇幅,本文主要论述 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必定会涉及到的四个核心概念--物、价值、时间和自由,以及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抽象物质到具体的物 传统哲学教科书所叙述的物质观是马克思早就批评过的"抽象物质"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 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