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信息     
法刊称只有一半法国人做祈祷海外信息 法新社巴黎4月11日电,据《朝圣者杂志》刊出的一项索福莱斯的民间调查,只有二分之一的法国人在生活中抽出时间祈祷(42%)或沉思默想(8%),22%宣称经常祈祷,至少每周祈祷一次。 该调查显示,对祈祷最不感举的是25-34岁的年龄阶层(只有29%的人祈祷或沉思)。18-24岁的年轻人祈祷的比例较多一点(38%)。65岁以上的人对祈祷最感兴趣(75%祈祷,44%每周祈祷数次)。 关于祈祷的方式,79%宣称在自己家里祈祷,认为主要是一个私人活动,集体祈祷的比例较少(1…  相似文献   

2.
为迎接耶稣复活节,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工作人员2001年4月12日举行了避静。上午,由褚汉雨、陈贵二位神父读了有关灵修方面的圣书并进行了讲解。 神父们谆谆告诫大家,要提高自己的灵修,就要不断祈祷,圣化自己的生活。而祈祷与圣化是相辅相乘的,祈祷是达成圣化的方式之一,我们要每天多念玫瑰经,并时时向天父祈祷,因为祈祷超过了时空的距离,我们虔心向上主祈祷,上主必会俯听我们。 神父们还说,圣化生活,就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我们爱天主,不能光说不练,要身体力行,爱我们的邻居、同事、关爱有困难的人,要多做善事,时…  相似文献   

3.
汤士文 《天风》2007,(1):12-13
为别人代祷不仅能够给别人带来祝福而且也同样能够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祝福。我们祈祷的范围越广——从我们自己,到我们所爱的人,到社会,国家,民族,世界,祈祷的力量就越伟大,而我们从祈祷所得到的一切就越丰富而深远。  相似文献   

4.
祈祷的心灵     
邦滋 《天风》2001,(9):25
祈祷能以它多方面的力量,帮助传道人的口自由地发出丰富的真理的言语。讲道人必须得到祈祷的支持,他是祈祷的产物。他的口必须得到祈祷的支持;他的口,必须被祈祷所开启与充满。神圣的口,是由非常多的祈祷所造成的。勇敢有力的口,是祈祷、常常的祈祷所造成的。保罗的口对于教会、世界、神与天国,大有贡献;他的口所具有的能力,是从祈祷得来的。 祈祷在如此多的事上,在如此多的方面,在一切上,对于传道人来说是何  相似文献   

5.
浅谈祈祷     
祈祷一词对有信仰的人并不陌生。一位虔诚的信仰者,每天他都会用很长的时间与自己信仰的神进行心灵沟通。可是有许多青年男女教友不重视、不愿意祈祷,这是为什么呢? 下边从三个方面的分析,谈谈我的看法:第一,多数人认为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事事平安,何必祈祷?这种想法从人情一面都讲不通。因为天主从虚无中创造  相似文献   

6.
以生活去祈祷张怡智祈祷,是一件很自然、很普遍的信仰生活之事,以达之与天主的交互沟通、与圣人之融会共享。使自己充满天主,让天主占有整个的自我,包括生命的、精神的全部,也就是说,祈祷应该用全身心即生命去祈祷,让祈祷融入自己的全部,让祷声充满自己,让身体的...  相似文献   

7.
祈祷     
祈祷在教会要理问答的定义是:祈祷是提升心神归向天主,祈祷是整个自我,整个人迈向天主;更好说祈祷也是与天主接触,与天主交流。祈祷的方式很多:从祈祷的目的来看,有四种方式:(1)钦崇天主;(2)感谢天主;(3)祈求天主;(4)向天主忏悔。从祈祷的形式来看:有两种方式:(1)用言语祈祷,也就是口祷:包括求恩、忏悔、赞颂等。(2)心祷,也就是默想,主要使用理性功能,反省、推理。此外还有个人祈祷,团体祈祷等。为什么要祈祷?祈祷的重要性是什么?虽然人一生下来就领授了洗礼,原罪本罪固然得到赦免,但由于我们仍有自由意志,再加上魔鬼、肉体、世俗的诱惑,在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情况下,自然就容易失足犯罪跌倒。我们要想不被三仇打败,须有足够的恩宠帮助;但恩宠还必须借着祈祷才能获得。再者,我们若想与天主接触,保持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借祈祷不可。  相似文献   

8.
每个信仰宗教的人,都是通过祈祷来实现自己信仰的。祈祷既可以表达对佛、菩萨和护法等神的虔诚颂祝,也可以申诉自己的诉求而恳请神佛赐予佑护和救援。藏传佛教的祈祷礼仪恐怕是各类宗教中最为奇特和最为多彩的,其祈祷礼仪主要有:一、念诵六字真言。“嗅嘛呢叭咪晔”是藏传佛教最著名、最神圣而又最普通的祈祷咒语,来自印度梵文的音译,涵盖了大乘佛教的全部伦理观念和追求目标。其怫教含意为:懊,代表佛部心;嘛呢,代表宝部心;叭咪,代表莲花部心2眸,代表金刚部心。合佛教四部心而成为如莲花般清净不染的佛祖事业。如果按梵文含意…  相似文献   

9.
人生提醒     
佚名 《天风》2011,(8):61-61
祈祷应当成为习惯,但仅仅是习惯又不是祈祷。祈祷不可以替代一切,但一切不可替代祈祷。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说真话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记得你都说些什么。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相似文献   

10.
范清心 《天风》2006,(10):16-17
祷告,是基督徒每天的必修功课。今日与大家一同反思和重整我们祈祷的生活。一、何为祈祷祈祷是宗教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每一个宗教都有祈祷。为什么要祈祷呢?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祷告属一种天赋的省思性反应,也就是栽植在人灵魂和生命中宗教苗种的萌芽。多特信条也说:“在人里面还保留自然之光的余  相似文献   

11.
祈祷的生活     
祈祷是灵修的基石:每一个天主教信友、特别是神职人员,在世界上,在自己的祖国、在众人前要作“地上的盐、世上的光”,为基督做见证,这就必须时刻警惕和击退三仇的诱惑,决不能被世俗、金钱、邪淫、饕餮、奢侈、豪华等所污染。我们又不能与世俗隔离去隐修。面对现世生活在经济大潮中,就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灵修,主要靠祈祷。怎样祈祷,最近我多次阅读了真福施礼华在1955年4月4日讲的一篇道理,受益匪浅,现全文发表,供大家学习,希望认真领会加强自己的神修。——刘柏年 每当我们的心理有股向上的渴望,渴望更慷慨地回应上主,同时在找…  相似文献   

12.
祈祷是人的心灵与天主之间的亲近、交往、沟通、融合,它表现着人对天主的虔诚信赖和殷切期望,包含着人对天主的呼求和企盼,从而得到自己必需的恩赐和保佑,或在求得所望之后对天主的感谢和称  相似文献   

13.
珍惜祈祷     
在耶稣传播天国福音的三年岁月里,宣讲救恩、治病施惠、潜心祈祷组成了耶稣的整个布道生涯,这三个部分又都紧密地凝结在他的爱里。宣讲,向万民启示上主的爱,彰显他降来人间的奥迹;治病,是他善行圣爱的流露;祈祷,他呼唤着天主给人类的爱,共融自己与圣父的情,最后,他的爱连同自己的人世生命为了人类而奉献圣父。基督三十三年的人生历程过  相似文献   

14.
<正>祈祷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权利。如何祈祷才蒙上帝悦纳?祈祷的意向决定了祈祷的效果。我们若是沉迷于世俗的虚荣,求名、求利、求身份,把祈祷沦为欲望的投射,祈祷就会落空。我们的目光若注视内心,反省自己的生命,清除罪孽的缠累,把主权交给耶稣,祈祷必蒙上帝悦纳;以致烦乱的思绪得以梳理,受伤的心灵获得医治;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繁忙的事务就能从容面对。  相似文献   

15.
神父在弥撒道理中,与教友分享了一则祈祷,大意如下:主啊,求你帮助那些——理想虽然美好却没有实现的人那些本应生活得更好却贫病交加的人那些本想忍耐却又无法克制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东正教的礼拜歌唱具有祈祷、交流和传达教义的功能,其歌词内容来自《圣经》和教会传统,歌唱特点为无乐器伴奏,方法有单声部的伴唱、对唱以及后来俄罗斯东正教会运用的多声部合唱等。俄罗斯东正教歌唱经历了符号歌调、基辅歌调、道路歌调、多声部合唱、作曲家作品等形式。教堂钟声在俄罗斯东正教生活中不仅是报时的工具,指示礼拜时间,而且能够表达快乐、痛苦与喜庆。  相似文献   

17.
宽恕     
因原罪的遗害,人对得罪自己的人,都不容易或不愿意宽恕;甚至为显示自己的威力才智高人一等,而设法趁机报复,以展示自己并非可欺之辈。在古犹太人的法律中,也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之说。主耶稣曾教导我们,应爱自己的仇人,为迫害己者祈祷,因万民皆是耶稣以宝血...  相似文献   

18.
“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祈祷,一个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吏。那个法利塞人立着,心里这样祈祷:天主,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每周二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那个税吏却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罢!我告诉你们,这人下去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而那个人却不然。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8:9—14) 这个比喻为大家所知,也很容易了解。比喻的对象当然是法利塞人,但耶稣借题发挥,暗示他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东正教圣像画独特的神学意义与信仰源泉,是用线条和色彩表达的神的启示和形体化的祈祷。对俄罗斯民族具有深远影响,是打开俄罗斯文化之门的"逻辑钥匙"。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体现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核心思想。圣像画的基础是上帝化身学说,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加入了"写"的意味,即"书写"神圣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赵勤如 《天风》2018,(6):20-20
趁还健在,我要尽上自己的爱心和能力来作光作盐、荣神益人在即将迎来79岁生日之时,我深感人生苦短、岁月如梦。正如神人摩西的祈祷:"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