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园》(BUSTAN),又名《萨迪集》是伊朗著名诗人萨迪1257年创作的。在他的两部传世作品中,《蔷薇园》(GULISTAN),很早就传入我国,并曾作为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读本之一,早在四十年代就由我国伊斯兰著名学者王静斋译为汉文,称之为《真境花园》...  相似文献   

2.
正一、历史上对中国化经学思想探索中国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重要元素。特别是从明代之后,中国化经学思想逐步产生、丰富和完善,影响深远。(一)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经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登洲,胡登洲开创了以培养我国伊斯兰教经师为目的的经堂教育,成为我国经学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赵灿所著《经学系传谱》,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明清之际自胡  相似文献   

3.
1516年写成的波斯文史籍《中国纪行》曾记载当时有位中国皇帝秘密地信仰了伊斯兰教,但相关记述在中国史乘几佚。笔者最近发现一系列证据:文物方面从北京故宫的红彩回回文盘上重新释读出明武宗的回教署名"苏莱曼国王/ShahSuleiman",及甘肃省博物馆的回回文铜香炉的铭文;文献方面有中国和朝鲜的几份史料予以支持,如《回回馆来文》、朝鲜《李朝实录》和《清真指南》的相关记载;以及对正德圣旨的重新解读,从而形成以波斯语铭文为核心的一系列文物~文献证据链,基本可以确认《中国纪行》记载的真实性。至于他对藏传佛教的尊崇,应是在非信仰层面,即对房中术的迷恋而已。明武宗的宗教信仰应是伊斯兰教。此种历史景象的出现,凸显出中世纪中国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曾达到何等的广度。  相似文献   

4.
古碑示范例 今朝取其精──读广州《四清真寺公设碑记》有感广州《四清真寺公设碑记》,刻制于乾隆卅九年(1774),至今保存在明代回回营旧址的东营清真寺内,是该寺最古老的历史文物之一,也是广州伊斯兰教的珍贵文化遗产。这方古碑,用75×45公分的端州石刻就...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传统经学的奠基人胡登洲太师诞辰500周年。胡登洲创立的经堂教育逐渐形塑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数百年来,经堂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本土经学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学派,  相似文献   

6.
正一王静斋(1880~1949),名文清,经名赛尔德·伊里亚斯,回族,天津人。《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评价:"王静斋毕生潜心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翻译伊斯兰经典,译著极富,被誉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学通古今中外、品学兼优的伊玛目’";《中国回族大辞典》总结为"学识渊博,译著较多";《中华回族爱国英才》称"王静斋一生著译颇丰"。根据笔者近年来先后赴北京、南京等地  相似文献   

7.
真境花园     
《真境花园》原书名为《古力斯坦》,也被译为《蔷薇园》,是中世纪被穆斯林誉为“诗圣”的波斯著名学者沙赫·穆斯列赫丁·阿布杜拉·萨迪所作。该诗集着眼于当时的现实,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旨在规劝世人避恶从善以匡正时俗。其风格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汇诗歌、散文、寓言为一体,隐诤诫于诙谐中,寓哲理于叙事内,含辛辣于幽默间,凝浓情妙趣于轻描淡写里,阐明了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信条,数百年来,不仅成为学习波斯语的范本,而且成为穆斯林修身养性的必读著作,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必备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党在延安时期的回族和伊斯兰教工作,分析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的立场、观点,并就伊斯兰教与回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穆斯林与中华文化魏德新伊斯兰教于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历经千余年,穆斯林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天文历法据《新唐书》记述,《九执历》周天360°,无余分。但中国传统历法周天为365°,故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指出,以360°为周天"实本回回"...  相似文献   

10.
<正>明末清初是我国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和汉文著译活动兴起和活跃之际。15世纪波斯著名的苏非哲学家、古典诗人贾米(1414—1492)的两篇波斯文著作《勒瓦一合》1和《阿施阿特·拉玛阿特》2正是在这一时期分别被翻译为中文,而刘智翻译的《真境昭微》(即《勒瓦一合》)和舍起灵翻译的《昭元秘诀》(即《阿施阿特·拉玛阿特》)是我国流传最广的贾米作品中文译本,被选为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教材。经典翻译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用汉语翻译伊斯兰教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教的根本依据。中国穆斯林将其尊称为《天经》或《宝命真经》。他们坚信《古兰经》来自“天启”——造物主安拉的意欲,令行禁止,是伊斯兰 教“六大基本信仰”之一。因此, 《古兰经》是穆斯林必备的经典。 中国穆斯林木刻版《古兰 经》,始于清代云南回民起义领 袖杜文秀。1862年,他下令刊刻 了《宝命真经》30卷,由此,开 我国木刻版《古兰经》先河,成 为中国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 事,从而为中文《古兰经》—— 《宝命真经》的广泛普及提供了 可能。 1895年,国内知名的经学大 师努伦丁·马联元(…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冯福宽、杨连福主编,冯福宽的新著《丝绸之路上的回响》最近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公元七世纪初,一批又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陆续来到中国。这些回回先民,还有蒙元时期来到中国的回回先民(中亚、西亚各国、各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高起点上走进了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经学系传谱》(以下简称《系传谱》)记载了明末清初,胡登洲中兴伊斯兰经学开创经堂教育,与其弟子共七传的师承体系,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伊斯兰经学教育的经籍科目、授学方法、教学特点、历史脉络等内容。它是胡登洲及其传人,历代经师共同推动伊斯兰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礼仪等中国本土化,逐渐形成明清以来回族经学范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1)。同时还是中国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诵读比赛是我国伊斯兰教界的一件大事,事关伊斯兰教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发挥的全局,意义重要,影响深远。衷心希望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越办越好,努力办成中国伊协教务工作的好品牌,办成全国经学思想建设的好载体,办成凝聚力量、服务大局的好平台。  相似文献   

16.
对一地回回坟墓的考察,是了解伊斯兰教在该地区兴衰变化的途径之一,也是了解回回民族在该地经济、文化、生活等情况的一个窗口。 粤、闽、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曾是回回的集居地,伊斯兰教就是首先从这些地区进入中国的。这里不但有许多著名的清真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六书(续三)达浦生著第四章伊斯兰教之东徂粤稽伊斯兰教,自阿拉伯东徂而来中国,已有千百年之历史,惟关于来自何时?始来者何人?来华何为?人各言殊,惜无一真确史料。虽回教丛书中有《回回原来》、《西来宗谱》二书,然所载多有不确,亦不足为凭,且文辞粗俗,...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六书(续三)达浦生著第四章伊斯兰教之东徂粤稽伊斯兰教,自阿拉伯东徂而来中国,已有千百年之历史,惟关于来自何时?始来者何人?来华何为?人各言殊,惜无一真确史料。虽回教丛书中有《回回原来》、《西来宗谱》二书,然所载多有不确,亦不足为凭,且文辞粗俗,...  相似文献   

19.
正近来教界、学界乃至政府都在关注建设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的问题。作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学者,我们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一若要建设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有几个重点需要清楚:其一,必须是中国的;其二,必须是具有经学思想体系的。这看似多余,实质很关键。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发源于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人首先信仰了这种宗教,成为穆斯林,然后向其他地区扩展。这是伊斯兰教传播的历史进程。这进程并不意  相似文献   

20.
王岱舆的伊斯兰认主思想是其经学教育思想的一部分,包括"真一"论、"数一"论、"体一"论。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三方面的思想,并对其关系进行了评析。总之,王岱舆的伊斯兰认主思想为明清时期的回族穆斯林恪守伊斯兰教信仰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清代的回族学者构建回族经学教育思想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