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镇江版伊斯兰教书籍简介金基厚一、明末清初的"以儒诠经"活动和镇江伊斯兰教书籍印行事业明末清初,回族穆斯林知识界及部分回族群众大多接受了儒家思想。相反,专门从事伊斯兰教事业的阿们由于过于谨慎,恐怕曲解了伊斯兰教教义,而不敢翻译伊斯兰教经典。阿传教时也大...  相似文献   

2.
镇江版伊斯兰教书籍简介金基厚一、明末清初的"以儒诠经"活动和镇江伊斯兰教书籍印行事业明末清初,回族穆斯林知识界及部分回族群众大多接受了儒家思想。相反,专门从事伊斯兰教事业的阿们由于过于谨慎,恐怕曲解了伊斯兰教教义,而不敢翻译伊斯兰教经典。阿传教时也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高占福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他跟我是同乡,也是我敬重的学者。欣闻高占福研究员推出新作《中国伊斯兰文化观察与研究》,我便拜读学习。该书2019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27万字,共收录33篇文章,分"本土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回族社会文化教育与现代人物""伊斯兰热点问题观察与思考"三编。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应邀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了东京、京都、大阪、神户、松江等地的一些大学、研究机关、博物馆等,因为接待我的日本朋友知道我是回族,所以也安排我访问了日本的伊斯兰教组织并参观了清真寺。日本是一个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寺庙、神社很多,佛教习俗仍在日本人民的生活中有明显的表现。但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相似文献   

5.
王岱舆的伊斯兰认主思想是其经学教育思想的一部分,包括"真一"论、"数一"论、"体一"论。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三方面的思想,并对其关系进行了评析。总之,王岱舆的伊斯兰认主思想为明清时期的回族穆斯林恪守伊斯兰教信仰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清代的回族学者构建回族经学教育思想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作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我国伊斯兰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历来受到伊斯兰教界的高度关注。长期从事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回族青年学者海俊亮先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提出了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经堂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问题,这对发展伊斯兰教教育,提高广大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提升伊斯兰教在未来社会的竟争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学术界和伊斯兰教界对此进一步开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西回族穆斯林的几块石碑翁乾麟回族碑记是反映各地回族穆斯林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受到许多史学家的重视。白寿彝先生在《泉州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序言中说:"我希望以本书为开端,各地的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都能陆续收集起来,编印、出版。这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将...  相似文献   

8.
广西回族穆斯林的几块石碑翁乾麟回族碑记是反映各地回族穆斯林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受到许多史学家的重视。白寿彝先生在《泉州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序言中说:"我希望以本书为开端,各地的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都能陆续收集起来,编印、出版。这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将...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镇江清真寺刻经是中国回族出版史上的重要一页。出版的伊斯兰经书尚保存至今的至少有17种,刊刻工作始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终于民国八年(1919年);刻经地点则是镇江两所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主要的清真寺——剪子巷清真寺和山巷清真寺;多数为新刻,也有汇集已有经板重印的;刻经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是教民捐资;所选书籍则多为价值最大也最为流行的汉文伊斯兰教典籍。刻经的繁荣和镇江当地伊斯兰教学者的参与、镇江邻近江南伊斯兰学术中心南京、刻经中充分的准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地方宗教事业的恢复等因素有关。而刻经的衰微,则主要和刻经作为一种出版事业没有能够跟上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回族史及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中,西藏穆斯林与清真寺的研究是最薄弱的。马以愚、傅统先及其他中外学者所著中国伊斯兰教史的专著均未言及西藏的穆斯林与清真寺。前些年出版的《回族简史》亦不言西藏的回族。当然,西藏穆斯林与清真寺史的研究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有关资料及文献极为零散;另外,有些史料今日看来,也不适用。  相似文献   

11.
在伊斯兰宗教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生发而成的回族哲学,是中国哲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朵,内容丰富,别具一格。本文试从伊斯兰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双维度审视回族哲学,探讨其间的起承转合,探讨回族哲学于回族、伊斯兰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于对当下社会的裨益,以期引发更多人对回族哲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党在延安时期的回族和伊斯兰教工作,分析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的立场、观点,并就伊斯兰教与回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杨晓春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18-131,194
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和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回耶对话",是历史上文明对话研究的生动个案。而促成两方积极对话的《回教考略》(《四教考略》有关伊斯兰教部分的单行本)一书,则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关节点。通过《回教考略》的出版以及版本状况的查询、《回教考略》对伊斯兰教批评的具体状况的分析、回族穆斯林学者针对《回教考略》有所反响的八个个案的收集(在回族穆斯林学者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可以认识到《回教考略》一书在引起回族穆斯林学者注意到并起而反驳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批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文明对话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围绕着《回教考略》的回耶对话的一些特点:其一,这一回耶对话总体上是因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明确批评及试图传教引起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对基督教方面所描述的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辩驳和对基督教的批评,具有必然性;其二,对于伊斯兰教方面而言,这一回耶对话有着相当的"卫教"色彩;其三,虽然当时基督教处于一种主动的且是强势的地位,但这一次回耶之间的对话,却大抵是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价值认同是一切社会认同的基础,也是个人行为的先导。在伊斯兰教人士中开展价值认同教育,是进一步发挥伊斯兰教积极因素,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宁夏吴忠市结合回族地区工作实际,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在伊斯兰教人士价值认同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伊斯兰教的学理传承和经典诠释史,除去唐、宋有限范围内的口耳相传外,明清时期特别是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诠释,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诠释的汉语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由明清汉文译著家倡导而践行的"以儒诠经"。"以儒诠经",不只是"诠经",重要的还是"以儒"。"以儒"是经典诠释的一种创新,它使仅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王静斋(1880~1949),名文清,经名赛尔德·伊里亚斯,回族,天津人。《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评价:"王静斋毕生潜心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翻译伊斯兰经典,译著极富,被誉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学通古今中外、品学兼优的伊玛目’";《中国回族大辞典》总结为"学识渊博,译著较多";《中华回族爱国英才》称"王静斋一生著译颇丰"。根据笔者近年来先后赴北京、南京等地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以富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作品,系统地研究、整理、总结伊斯兰教的教义理论与实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经学化,并力求使之更趋完备、具体,与中国封建社会相适应,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性,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他们建构的这种思想体系,有人称之为“中国伊斯兰哲学”,也有人名之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伊斯兰教教义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两种名称均不够精确。首先,它仅仅是回族学者根据伊斯兰教传统经学并结合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实践提出的思想体系;其次,这套思想体系属于伊斯兰教经学,很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伊斯兰教的学理传承和经典诠释史,除去唐、宋有限范围内的口耳相传外,明清时期特别是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诠释,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诠释的汉语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由明清汉文译著家倡导而践行的"以儒诠经"。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济南市城市工程学校馬喜来同志,最近給伊协写了两封信,提出七个問題。其中四个問題已由伊协轉有关部門,还有三个問題轉給我,要我答复馬喜来同志。这三个問題是;一,严格禁止回汉通婚,二,要求創制回族服装,三,要求用阿拉伯文作回族文字。由于我对伊斯兰教义和民族問題钻研不深,答复这个問題是有困难的,只能提出些不成熟的个人的看法,馬喜来同志要求在刊物上答复,所以抄給“中国穆斯林”,请馬喜来同志和各位阿林指正。一、伊斯蘭教允許不同民族通婚伊斯兰教允許不同民族通婚,因为伊斯兰教反对  相似文献   

20.
经堂歌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在回族群众中流传的普及有关伊斯兰历史文化知识的诗词、民间歌谣和诗歌体传说。它宣传、介绍伊斯兰教的兴起、教义、教法、功修、日常宗教生活等;同时,也有劝教、劝善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回族经堂歌产生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在伊斯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