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以富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作品,系统地研究、整理、总结伊斯兰教的教义理论与实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经学化,并力求使之更趋完备、具体,与中国封建社会相适应,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性,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他们建构的这种思想体系,有人称之为“中国伊斯兰哲学”,也有人名之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伊斯兰教教义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两种名称均不够精确。首先,它仅仅是回族学者根据伊斯兰教传统经学并结合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实践提出的思想体系;其次,这套思想体系属于伊斯兰教经学,很难…  相似文献   

2.
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重要成果,也是以刘智为代表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质的中国化宗教阐释传统和话语范式。马启西继承刘智建构的话语脉络,创新中国化宗教阐释路径,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话语谱系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话语内涵就是用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阐述伊斯兰教,进而生成具有本土性的文本阐释与实践传统,为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和构建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贾庆林说,实践证明,解经工作是伊斯兰教工作中抓根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团结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法宝,是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利器,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创举。贾庆林希望中国伊斯兰教界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巩固和深化解经工作成果,着力加强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自觉抵御三股势力分裂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开创中国伊斯兰教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一、经学经学,包括信仰、功修和善行,这三部分构成完整的伊斯兰教教义、教法和宗教制度,核心是"认主学"。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其概念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胡登洲创办的经堂教育。当时,通过筛选经典著作来学习宗教知识,也就是通常称的"十三本经"。这"十三本经"成了内地经学的固定课本,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奠定了教材基础。近代,穆斯林先贤不断发展经学,达到了"经汉双精、中西贯通"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经学、经学思想、经学思想建设 要弄清经学思想建设,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经学。广义的经学,就是宗教学;狭义的经学,一般指教义学,即宗教关于世界、人生等的理论观点。伊斯兰教广义的经学,包括经学班、经学院校学生学习的所有宗教课程:教义学、教法学、哲学等。伊斯兰教狭义的经学,就是教义学、教义思想体系,主要指六大信仰。  相似文献   

7.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经学思想建设,重视解经工作,通过伊斯兰中道思想,正本清源,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正确解经,服务穆民大众;通过解经凝心聚力,构建和谐。加强经学思想建设,就是通过深入开展解经工作,实行和达到爱国爱教的目的,伊斯兰教界必须大力倡导伊斯兰教爱国、和平、团结、中道的真精神,批驳宗教极端思想歪理邪说,引领广大穆  相似文献   

9.
开拓新思路迎接新世纪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宛耀宾在世界宗教史上,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是后来兴起的一个新宗教。它不仅具有完整的教义思想体系和文化道德传统,而且富有深厚的哲理智慧,对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伊斯兰教于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后...  相似文献   

10.
清真女学又称女子经学,是对穆斯林妇女进行伊斯兰教教育的学校,专门为穆斯林妇女设立的学习宗教知识的场所。在中国,以清真女学、女阿訇为代表的女性宗教文化是伊斯兰教本土化过程中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元代穆斯林遍布中国,中原是穆斯林较多的地区,伊斯兰经堂教育最先在中原建立、发展,先后形成陕西、山东学派,其影响范围遍及全国所有穆斯林聚居区。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传统经学的奠基人胡登洲太师诞辰500周年。胡登洲创立的经堂教育逐渐形塑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数百年来,经堂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本土经学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学派,  相似文献   

12.
正一、历史上对中国化经学思想探索中国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重要元素。特别是从明代之后,中国化经学思想逐步产生、丰富和完善,影响深远。(一)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经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登洲,胡登洲开创了以培养我国伊斯兰教经师为目的的经堂教育,成为我国经学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赵灿所著《经学系传谱》,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明清之际自胡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提出与学理讨论问:近年来,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成为宗教领域的主流话语。我们注意到,从20世纪80年代,您就提出了伊斯兰教中国化命题。您当时提出这一命题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如何理解您提出的这一命题与今天所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内涵之间的关联与区别?金宜久:在上世纪30年代,白寿彝先生已经提及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1981年,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在组织召开的首次全国性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上,关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及伊斯兰教在中国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宗教工作的历史进路,中国化始终是我们党关于宗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坚持的根本方向。伊斯兰教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作出的重要论断。从理论生成看,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赓续繁荣中,追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旨归看,要从正确处理我国伊斯兰教问题的深远意义中,理解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时代诉求;从路径探赜看,要从伊斯兰教思想、文化、制度、组织、人才建设中,把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林 《中国宗教》2018,(6):50-51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去极端化”和抵御境外思想渗透的治本之策。具体而言,包括:弘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优秀传统,并结合实践与时俱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学思想体系等。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做法、主张和经验,提出“去极端化”十策。一、国外经验与国内情况相结合。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出台过不少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政策与主张。我们了解其他国家“去极端化”经验应立足我国国情,实现“去极端化”亦应中国化,不可盲目照搬。具体途径是,总结相关国家反对宗教极端主义采取的举措,再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7.
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去极端化"和抵御境外思想渗透的治本之策。具体而言,包括:弘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优秀传统,并结合实践与时俱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学思想体系等。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做法、主张和经验,提出"去极端化"十策。一、国外经验与国内情况相结合。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出台过不少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政策与主张。我们了解其他国家"去极端化"经验应立足我国国情,实现"去极端化"亦应中国化,不可盲目照搬。具体途径是,总结相关国家反对宗教极端主义采取的举措,再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消化吸收,最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8.
马成明 《中国宗教》2019,(10):80-81
近年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宗教中国化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界围绕宗教中国化义理、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如何实践宗教中国化之路等话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是历史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加剧过程中社会思想相互交融的积极主动回应。2019年6月,高占福研究员和敏俊卿博士共同完成的《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内容上在宏观概述了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与实践后,从7个部分具体展开论述,包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伊斯兰教育和思想文化的中国化、伊斯兰建筑与礼仪习俗的中国化、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以及新时期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显然,这是一本系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述著作,既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19.
<正>宗教修行,作为一种仪式,承载着深刻的内涵。礼拜,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阿拉伯语为"撒俩特",波斯语为"乃玛孜"。礼拜主要包括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聚礼和每年两次会礼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明清伊斯兰学者对"礼拜"的系统、多元诠释,考察我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中国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们在美丽的珠海召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委员会议,全面总结第四届委员会会议召开以来的工作,产生新一届教务指导委员会,谋划指导委今后的重点任务,承先启后,意义深远!本次会议的宗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我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我国伊斯兰教界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我国伊斯兰教健康传承,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第四届委员会会议召开6年来,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指导委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解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也呈现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