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哲学与阿拉伯哲学之关系、伊斯兰哲学史与伊斯兰思想史的区分是当代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围绕第一个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名异实同说",一是"名实皆异说"。由于"伊斯兰"的含义远远超出"阿拉伯"一词,因此伊斯兰哲学不能等同于以阿拉伯文记载的哲学。区分两者有助于突破"从铿迭到伊本.鲁西德"的旧框架,以含义更为宽泛的"伊斯兰哲学"或"伊斯兰思想"重新审视伊斯兰思想的历程。同时,国内学界一般将与伊斯兰信仰相关的理性思辨划分为三项内容,即伊斯兰自然哲学、伊斯兰教义学以及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狭义的"伊斯兰哲学"概念仅相当于在古希腊哲学影响下产生的伊斯兰自然哲学。故应采纳涵盖面更广的"伊斯兰思想",非易于造成误解与混淆的"伊斯兰哲学"。1949年以来,在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当代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形成了一条内在主线,即围绕"伊斯兰哲学"的名称与内涵展开的各种"正名"与"求实"运动。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哲学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思想渊源,阐述伊斯兰教义及有关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学说或世界观体系,是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哲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哲学赋予了伊斯兰特色并确立了东方自然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苏赫拉瓦迪是伊斯兰哲学照明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伊斯兰苏菲主义传统和以伊本·西那为代表的穆斯林逍遥派哲学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摄取古代以来流传于中近东地区的各种思想和学说,并加以折衷调和,创立了以精神之光的"照明"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照明哲学不但强调神秘主义精神体验与直觉的奠基性,也同时注重人类理性的认知功能,认为真正完美的认识是二者的结合。照明哲学是一种内容完备的体系哲学,不仅涉及传统哲学的各个领域,还对灵魂复归等宗教命题提出了深刻的哲学见解,对伊斯兰哲学的后期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希 《世界宗教研究》2006,100(3):94-102
安萨里是伊斯兰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思想深刻且富于创见。现当代以来,安萨里的思想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他对于因果关系的阐述。本文指出,安萨里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因果论。一种是艾什阿里学派正统教义学的因果论,即场合论,它针对的是教义学家和一般信众。另一种是调和哲学和宗教的因果论,针对的是一般的知识群体。尽管两种理论在学理上很难兼容,但安氏在社会价值层面将其容纳到自己的思想中。安氏的因果论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并对伊斯兰思想文化观念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回族学者蒋湘南不是穆斯林,但是通过将蒋湘南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伊斯兰教汉文经典(汉塔布)的相关文字作比较,可以看出,伊斯兰哲学对于蒋湘南的思想,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是蒋湘南思想建构的基础资源.伊斯兰哲学对中国思想的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6.
廖钦彬 《世界哲学》2016,(4):95-104,161
井筒俊彦在《意识与本质:寻求精神式的东方》中以伊斯兰神秘主义的深层意识作用及其存有论(本质论)为基础,建构了自身的意识哲学体系,并试图以该哲学让东西方哲学思想中各种有关意识与本质(存有)之论述进行对话。本文在介绍了井筒的学术与思想背景后,概观了井筒意识哲学脉络中的意识与本质这两个结构性的概念及其主张;接着,分别探讨了他在建构自身意识哲学的过程中,如何消化禅思想与伊斯兰神秘主义哲学。最后本文评价了井筒意识哲学的后现代意义,并指出该哲学无法解决当代知识生产与伦理实践的问题点。  相似文献   

7.
“存在”原初为古希腊哲学概念,在文明交流中进入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并成为伊斯兰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明清的中国伊斯兰学者,在“以儒诠经”之汉文著述的历史活动中,参与了对“存在”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此历史活动,以伊斯兰“存在论”为核心资源,运用中国文化的语用表述方式,建构了风格独特的中国伊斯兰唯心主义存在论。明清伊斯兰学者的存在论,展现了伊斯兰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的交流,体现了伊斯兰教在思想层面的中国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刘智的《天方性理·本经》第一章及其对应的"图传"第一卷详细阐述了他的"大化流行"思想,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本体宇宙论学说。本文通过分析刘智运用儒家哲学的相关术语所阐发的伊斯兰苏非学显化理论的宇宙观,考察刘智在中国伊斯兰形上学体系建设中对《易传》思维模式的凸显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正明清之际,穆斯林学者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等人,将伊斯兰哲学的内容与儒释道思想调和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哲学。中国伊斯兰哲学,会通伊儒佛道,它有伊斯兰教义哲学的信仰本质,但就其哲学之命题、范围、结构、话语、价值来说却又是很儒家的。  相似文献   

10.
伊本·鲁世德(IbnRushd公元1126年-1198年生于安达鲁西亚)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阿拉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伊斯兰法学家,并精通医学、天文学和数学,曾担任艾布·叶尔古卜·尤素福哈里发的御医和近臣,在西方被称为"阿威罗德"。他一生中的主要社会公职是在家乡科尔多瓦担任大法官。奉阿卜杜·穆厄敏哈里发之命,伊本·鲁世德翻译并注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全部哲学著作。他将伊斯兰的传说与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在13、14世纪对欧洲影响极大,仅哲学、宗教方面的著述流传后世的有118部之多。  相似文献   

11.
伊玛目安萨里是伊斯兰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涉足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伊玛目安萨里关于伊斯兰教育的理论赢得了学界的肯定。伊玛目安萨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世纪后对世界文化影响最广泛的理论之一。目前国内学者侧重研究伊玛目安萨里在哲学方面的观点。本文就他提出道德教育为先,融知识教育、智力开发、体质训练、人格培养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师德、学风、教育方式等理念作较为系统地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四分法"是伊斯兰教苏菲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该概念在一种古代波斯宗教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相调和的背景下,结合认主学而形成了一种哲学,也可以叫宗教哲学。苏菲主义的"四分法"在伊斯兰教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笔者认为,中国学界尽管对苏菲主义有详尽的研究,但对苏菲主义的"四分法"介绍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13.
"四分法"是伊斯兰教苏菲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该概念在一种古代波斯宗教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相调和的背景下,结合认主学而形成了一种哲学,也可以叫宗教哲学。苏菲主义的"四分法"在伊斯兰教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笔者认为,中国学界尽管对苏菲主义有详尽的研究,但对苏菲主义的"四分法"介绍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是当代卓越的伊斯兰哲学家,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他的思想生涯进行描述。纳塞尔学识渊博,成就显著,他以"神圣传统"为思想根基,以"永恒智慧"为毕生追求,对伊斯兰思想的发展、传播以及各大文明传统之间的对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德新思想研究》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杨桂萍副教授。马德新(1794-1874年)是十九世纪中叶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訇和学者,著译颇丰,被称为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学者之一。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丰、同治年间曾经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思想,不可忽视对马德新的思想研究。但由于种种复杂…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伊斯兰教所要求的“念”、“礼”、“斋”、“课”、“朝”这五项功修,去理解伊斯兰教人性化的内容。通过哲学的思考,在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伊斯兰教,以生活化的思想,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挖掘伊斯兰教的积极思想,以期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蒋真 《世界宗教研究》2012,(2):158-166,194
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思想是在伊朗反对君主专制、反帝反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并形成的。霍梅尼对伊斯兰教什叶派传统教义的创新,既体现了他对君主专制和政教关系的看法,也包括了他对教法学家社会地位的思考,以及未来国家治理机制的构思。霍梅尼关于建立伊斯兰政府、改革伊斯兰教育以及输出伊斯兰革命等思想,对伊朗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在教育上的主张,对革命后初期伊朗的文化和科学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政治纲领,奠定了伊朗政教关系的基调,也给伊朗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争论。  相似文献   

18.
回儒对话——天方之经与孔孟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回儒对话”是指讲汉语的中国穆斯林,在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主体的文化背景下,在了解伊斯兰教义思想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宇宙本根论中的道论、《易传》中的太极阴阳论以及宋明理学中的“理、气、心、性”等哲学范畴,辨析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思想观念与中国本土的传统哲学理论,试图凸显其殊性,又肯定其共性,并在两者之间找到相互补充的成份。这一历时千余年的思想活动最终形成了中国伊斯兰哲学特有的“以儒诠回”、“回儒共明”以及“回儒互补”的总体特征。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定在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的探讨与分析上。由于…  相似文献   

19.
在伊斯兰宗教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生发而成的回族哲学,是中国哲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朵,内容丰富,别具一格。本文试从伊斯兰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双维度审视回族哲学,探讨其间的起承转合,探讨回族哲学于回族、伊斯兰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于对当下社会的裨益,以期引发更多人对回族哲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友好往来     
正伊朗各大学哲学教授代表团拜会中国道教协会3月14日,伊朗各大学哲学教授代表团一行8人在团长德黑兰大学哲学教授里扎·比兰吉卡尔的带领下拜会中国道教协会,并与中国道教协会领导座谈。里扎·比兰吉卡尔教授介绍了代表团一行来访的基本情况以及伊朗的宗教现状。他表示,此次来访主要希望了解中国道教的思想精髓,增进道教与伊斯兰教的了解和沟通,希望双方在宗教界建立密切的合作。他希望中国道教协会在适当时机派代表团对伊朗进行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