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环境伦理及其生态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代工业迅速发展。在我们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危机正一步一步地向人类逼近。面对由于人类行为而造成的生态破坏,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并且开始思考这种破坏行为背后更深层的思想根源。作为西方文明重要思想源头和精神基础之一的基督教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大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一度曾为近代和现代西方文明对大自然的掠夺提供了伦理支持。虽然早在古希腊就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的早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但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完整表述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遵循大自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康芒纳(Barry Commoner)的看法,“大自然最有智慧”是生态学的第三条定律,他的这一观点的份量因与其它两条定律联系在一起而得到加强;这两条定律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除了再循环,无物消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定律却是规范性的,它意味着,人们在评价大自然时应遵循(follow)大自然。遵循大自然常被认为是出于审慎的考虑,但是,大自然的价值或许也决定了人对大自然的义务。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是大自然塑造了我们的性格。爱默生曾写道:“正确就是与人类心灵所知的自然律协调一致。” 但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密尔(J.S.Mill)声称,“同自然协调与正确和错误风马牛不相及。”詹姆斯(W.James)号召我们抵抗非道德的大自然,并称这是一场“道德战争”: 可见的大自然完全是可塑的和冷漠的,——它是一个道德的多元宇宙,…但不是一个道德的宇宙。对这样一个妓女(指大自然—译者),我们无须忠诚,我们与作为整体的她之间不可能建立一种融洽的道德关系;我们在与她的某些部分打交道时完全是自由的,可以服从,也可以毁灭它们;我们也无须遵循任何道德律,只是由于她的某些特殊性能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我们在与她打交道时才需要一点谨慎。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在我们的时代里,愈来愈明白,世界和平不仅由于武器竞争,地区性冲突、国家与人民间继续存在的不义,受到威胁;而且也对自然界应有的敬重缺失、天然资源的掠夺和生活品质上的逐渐衰颓受到威胁,这一情况产生的不定和不安的意识,是集体自私心无视他人权益和不诚实的苗床。面对环境的扩张破坏,各地人民终于了解,我们不能如往日一样继续利用大自然的物质。社会各基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油画的传播,中国各地油画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云南油画也不例外,云南老一辈油画家也为云南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众多画家被云南的美景所吸引,纷纷来到云南写生,进入大自然,描绘云南的壮丽山川。云南风景油画有着题材多样化、风格多样化、语言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融入到云南油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中,同时通过学习和研究先贤的艺术及其可贵的精神品格,用欢快调色盘表现出自己的意象感悟。只有将客观映像与主观感受相契合,一种心灵上的向往,在眼睛看到的同时,也是我们对于生活的不同体味。我们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学习大自然的美感,从真实中去感受和创作出大自然所赋予万事万物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传入中国,与传统的佛教、伊斯兰教等东方宗教相较而言,时间上要晚一千多年,但它的来华可算得上是比较顺利,而且发展的速度也最快。当然,这是有特殊背景的。19世纪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上升时期,经济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为西方列强掠夺东方殖民地提供了物质基础,东方国家的资源和众多人口,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市场与可能带来的可观利润,为西方各国政府唾涎三尺,世界掀起了掠夺殖民地的狂潮,中国则是这场运动中的一块摆在案板上的肥肉,正忍受着被一刀刀宰割的剧痛。经济的掠夺,必然会伴有宗教和文化的行为,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人对基…  相似文献   

6.
你要往前走     
方枚 《天风》1995,(7):34-35
基督教信条中的最后一条是:“我信……来世永生!”它给我们指出一种时间观,表达了永恒生命的动态性、直线性。 我们必将走向终结,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也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命运。我们在大自然与人类生活中所经验的每一结局都向我们大声说道:在我们向长久居住过的地方告别。  相似文献   

7.
论新工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人类正在进行一场新文明革命.如何认识人类正在进行的这场新文明革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事实证明,大自然历经长期进化而形成了物理物质层、化学物质层、生命物质层和人类文明层(智慧圈),人类发展的方向和实质是不断创造和开拓文明层(智慧圈),人类发展或者说文明层(智慧圈)的演进在本质上是循着人类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与改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  相似文献   

8.
一、"人与自然"观念在中西绘画上的表现 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是人类探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面对自然,人类或亲近、或畏惧、或利用、或征服……不管人类对它的情感如何,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却均能促使他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把对大自然的描绘作为人类情感表达和理性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9)
正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极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个人中心主义"者在"一切皆为我所用"思想的驱使下,对大自然进行无休止的肆意掠夺和践踏,从而造成各类资源枯竭,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消亡加速,全球气候变暖,乃至SARS、疯牛病、禽流感等疫病的泛滥,给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严峻的生态危机警醒人们从根本上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对待自然的态度进行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研究》2005,(5):F0002-F000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争的这一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必然以侵略的失败而告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总是不断探寻社会进步的规律,不断把人类明推向更高水平。但是,总有一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势力不惜以极端野蛮的方式向人类明挑战,对其他民族进行侵略、掠夺、杀戮、奴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世界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再一次充分证明:人类明的进程和成果是不容破坏的!人类和平进步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一切邪恶、黑暗、反动的势力终将被历史洪流席卷而去!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应引起我们整个民族深刻的反思。这次特大森林火灾绝非偶然,它说明,除了加强法律、用法律手段保护森林及生态环境之外,我们整个民族还需要一种上升为伦理道德高度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 生态意识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一员,人应该和大自然建立一种犹如手足之情的亲密关系,与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的集体。人必须有这样的生态意识,即承认人类以外自然界的价值,把正义、道德、平等和权利这些伦理准则扩大到大自然。今天,“人是万物的主宰”这一天经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酸雨、臭氧层空洞、海洋中的赤潮、河流湖泊的污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和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科技、文明的发展是建基于无情地征服、操纵、宰割、和掠夺大自然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反而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元凶,由此而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人类无法规避的生死悠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沙尘暴、酸雨、臭氧层空洞、海洋中的赤潮、河流湖泊的污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和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科技、文明的发展是建基于无情地征服、操纵、宰割、和掠夺大自然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反而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元凶,由此而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人类无法规避的生死悠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是生活在地球的一种生命.如果我们想象去观察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星系的运作。您一定也发觉,人类实际上是最为强硬的动物一~完全统治着整个地球这颗星座。人类具有柔韧的身躯.灵巧的智慧.并且双手运作非常协调.是这些条件,使人类成为地球生命的主宰。人为什么有这种能力7是在这些特征的背后.还存在着一种引发人类去把握世  相似文献   

15.
小林隆彰 《法音》2001,(11):5-6
佛教告诉我们:有形的东西或像精神一样的无形东西,一切都依缘起的法则而生灭轮回。就是说,一切都存在于关系性之中。基督教之类的神教社会里,只承认独一无二的上帝创造了宇宙中的一切,其中的人类便类似上帝,除此之外的动物、植物和大自然,仅是为了被人类任意利用而创造出来的。对于由所谓造物和被造物建立的人类至上主义,佛教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人不但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又是无限宇宙中的一分子。天台智者大师以“一念三千”之教义验证说,人是无限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这就是与无限宇宙的关系。人类依赖大自然养育,但对大自…  相似文献   

16.
博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一开始就指出:“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博德里亚,第1页)欧美靠工业革命和殖民地的掠夺,最先进入富裕的消费社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的人们也已经开始感受到这种变化。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被越来越猛的商品洪流所包围;对中国人而言,消费社会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和自然观。中国的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大生命体,人和自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大自然不是人类掠夺的对象,而是人类的朋友;人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给人丰厚的赐予。中华传统艺术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法天象地的艺术思想、收天纳地的空间意识、融天入地的造物观念、顺应天地的造物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人类永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所做的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将遭到自然疯狂的报复。对于人类的个体来讲,生老病死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对于人类这一整体来讲,永远有着它自己的规则,关于医学的研究与发展,也应当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1对现代医学研究方向的思考我们感叹  相似文献   

19.
贴近自然     
要远离大自然,否则会让你不快乐。能够贴近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你快乐的泉源。因此,随时随地用爱与喜悦,和森林里的树木对话,和路边的小花对话,和跳跃在电线杆上的小鸟对话,和浮游在蓝天的白云对话,和所有大自然里的万物对话,跟他们说声:“你好!”跟他们说声:“我爱你们,我喜欢你们。”那样会让我们的心胸开朗,让我们的心情更愉快,也让我们的心灵更升华。同时,不管你再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用轻松的心情去贴近大自然。例如,你可以打着赤脚在泥土上漫步;可以忙里偷闲,走到山巅,仰首看白云,走到河边,低头看流水;也不妨起个清早,和荷叶上的露珠一…  相似文献   

20.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感激的心情。在许多时候我们感到大自然有恩于我们,父母有恩于我们,我们所在的社会以及周围的人们都有恩于我们。有时候,我们觉得映入眼帘的一切,哪怕是一棵小树、一朵花、一汪清水、一片绿地,都值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对它们微笑。很多时候,感恩这种心情会带来一种良好的人生感觉,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温暖。因此,学会感恩,生活中就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学会感恩,心灵上就会获得宁静和安祥。学会感恩,就会心存感激地生活,就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生命,就会珍爱大自然一切的恩赐;心存感恩地生活,就会时时感受到生活中“拥有”的丰富,而不是“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