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一九六四年第一期发表了苏联莫斯科大学逻辑教研室主任M.H.阿列克谢也夫关于“辩证逻辑”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准备提交即将召开的哲学会议进行讨论的,现将其中哲学系学生的辩证逻辑大纲部分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1962年5月14日至19日在基辅举行了关于科学研究选辑的科学会议和逻辑学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的逻辑学家。会议讨论了关于科学研究的逻辑的问题:科学研究的逻辑及其任务;辩证逻辑和科学研究的逻辑;在现代形式逻辑基础上分析科学为逻辑的问题;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论问题等。这里翻译的科普宁的文章是作者在这次会议上的报告,以头条位置刊登在苏联《哲学问题》1962年第10期上。会上的重要报告逻有:《科学认识的逻辑的若干问题》(П.В.塔瓦涅莰),《卡·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商品分析的逻辑形式》(В.И.申卡卢克),《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范畴体系中的实验概念》(П.Е.西沃柯尼亚),《分析和综合在科学研究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В.Т.巴甫洛夫),《思惟的发生学研究》(Г.П.舍德罗维茨基)、《物理学理论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发展的相互联系》(И.В.库兹涅佐夫)等报告。逻辑学家讨论会的目的是讨论现代形式逻辑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在这个讨论会上作了下列报告:《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Е.К.沃什维耳洛)、《论现代形式逻辑的若干哲学问题》(G.A.雅诺夫斯卡娅)、《论物理学中的数学假说》(И.В.库兹涅佐夫)、《定义在科学中的意义》(Д.П.高尔斯基)和Г.И.鲁柴文关于概率逻辑研究的报告,В.Н.萨道夫斯基关于国外现代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发展的特点的报告。从这次科学讨论会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苏联逻辑学界的这样一个情况,即重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和重视现代形式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有些逻辑书流传着一个大约源于苏联塔瓦湼茨的说法(参阅《判断理论问题》,中译本,1958年,第122页),这个说法是:有时带有“如果,那末”的句子并不表示假言命题。《普通逻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如果说巴枯宁在理论上一窍不通,那么他在干阴谋勾当方面却是颇为能干的。  相似文献   

4.
本书作者是苏联哲学家中最注意研究假说问题的学者。在1955年,我国已翻译过他的论文《假设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人民日报》,1955年2月27日),在1958年又出版了他的题为《假设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小册子(上海人民出版社,52页)。近几年来,作者继续研究了这问题。在1961年出版的《辩证法是逻辑》一书中,他以整整一大节专门谈“假说及其在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可以说是以前这一切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最近出版了《现代形式逻辑的哲学问题》一书。这是苏联最近时期出版的逻辑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从下面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书在苏联受到重视的情况:苏联科学院前院长涅斯米扬诺夫在他的文章“攀登新高峰的苏联科学”(《人民日报》1961年5月25日)中和Е.К.费道罗夫在“苏联科学院1960、年科学活动和科学工作成果运用的总结”(《科学通报》,  相似文献   

6.
П.В.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一书是专门研究辩证逻辑问题的;这些问题引起了苏联哲学家的极大注意。近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对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的一致(统一)作各种不同解释的著作。与过去的一些著作不同,作者  相似文献   

7.
曾昭式 《现代哲学》2012,(2):121-125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В.Ж.凯列和М.Я.科瓦尔宗教授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两人合作近30年,卓有成就。本刊1981年第1期译载了他们的《社会-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文(原载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0年第7期),该文在苏联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同时也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视。1985年,该文被收进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哲学家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马立实主编)一书。此次,本刊编辑有幸在苏联见到两位作者,并请他们就有关的哲学问题作了书面回答,现将这篇问答译载干下,以飨本刊读者。  相似文献   

9.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4年第11期上,报导了苏联哲学研究所一年来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哲学问题方面的情况,现将这篇报导摘译如下: 1963年未,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组之下设立了一个小组,研究历史科学的哲学问题。同时,在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设立了历史方法论组。这些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研  相似文献   

10.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费多谢耶夫,是今天苏联哲学界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人物。1978年8月,在他70岁生日时,苏联最重要的哲学杂志《哲学问题》在题为《学者的诞辰》的编辑部文章中,称他为“苏联最大的哲学家”,说他在“研究当代许多重要问题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社会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为此也发表了专文,给予赞扬。大家知道,这种情况在苏联,是十分罕见的。从六十年代起,费多谢耶夫就犹如新星擢起,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 195 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195 8年读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 195 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 ,多次就苏联经济学范式论述了经济学和哲学问题。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编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清样本。下引仅注页码 )这些批注和谈话 ,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探索 ,是对经济哲学的重要探索 ,为经济学和经济哲学留下了十分珍贵而又非常丰富的理论遗产。在这些批注和谈话中 ,毛泽东关于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 ,不仅对经济学而且对社会…  相似文献   

12.
1979年底,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举行了一次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会,《哲学问题》1980年第7期发表了这次会议的部分发言材料,该杂志还准备在以后开辟专栏继续就人的问题发表文章和评论,并准备会同各个科学领域的专家和哲学界的人士举行园桌会议,就人的问题展开一系列专题讨论。在苏联,象这样专门就人的问题举行会议和展开大规模的讨论,这还是不多的。苏联哲学界普遍认为,人的问题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哲学认识世界的中心问题”。《哲学问题》1980年第7期发表的人的会议发言材料共9篇,它们的题目是:《哲学中的人的问题》、《人的问题的哲学意义》、《人的完整概念研究》、《批判资产阶级关于人的概念》、《人的问题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问题的综合研究基础》、《个人的才能发展及其预测问题》、《社会-哲学分析和具体科学分析必须统一》和《人类从史前时期向人类史时期过渡和人的发展》。对于苏联各界在这个问题上所发表的见解,我们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言论,陆续予以刊登,仅供我国各界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在考虑和讨论时参考。这次发表的是该杂志的编者按和会议上的两个发言。  相似文献   

13.
这个专号(1962年第29期)中选登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控制论专家的十篇文章,题目如下: (1)A.别尔格:《机械·自动控制·控制论》。本文是苏联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莫斯科自动化和遥控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讲稿,曾收集在苏联的《控制论哲学问题》一书中,原来俄文题目是《控制问题和控制论》,这篇文章对控制论作了全面阐述。作者是苏联科学院控制论问题学宋咨询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77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第二次全苏讨论会。全国许多城市的哲学家和学者,苏联科学院、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哲学协会和全苏《知识》协会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1987年4月在苏联召开了以“哲学与生活”为题的哲学会议。主持会议的《哲学问题》杂志原主编B.C.谢苗诺夫教授指出:“苏联哲学发展中曾经涌现出著有许多不朽之作的名人巨匠”,并认为科普宁是其中之一。这位苏联哲学界的“名人巨匠”生于1922年,死于1971年。194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47年莫斯科师范学院哲学系研究生毕业。1947—1962年在托姆斯克、莫斯科和基辅等地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5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为教授。1963—1971年任《哲学问题》杂志编委。1962—  相似文献   

16.
1987年4月14日——16日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召开了题为《哲学与生活》的讨论会。这次会议旨在讨论苏联哲学的现状,分析影响哲学发展的消极因素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而找出解决问题,推动哲学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哲学改革、提高哲学水平的具体措施。与会者认为,苏联哲学界的主要问题是哲学脱离生活,多年来,缺乏有重大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从1985年第2期起连载了以《活动的哲学问题》为议题的圆桌会议材料。现选登其中两篇(《用现代观点看活动问题》和《现代历史过程中的活动》),供国内哲学界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认真学习逻辑知识,学会运用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和各种逻辑规则,这是避免自己产生逻辑错误并判明别人逻辑错误的根本途径。但是,在熟练掌握逻辑规则之前,有无其它发现逻辑错误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苏联乌耶莫夫所著《逻辑错误怎样妨碍正确思维》(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翻译出版)一书,曾列举过几种检查逻辑错误的辅助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借助于这些方法检查逻辑错误,是行之有效的。笔者拟:洛其中两种方法冠以“比照法”和“例证法”之名,选择新例并加以评介,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据《哲学问题》1977年第5期报导,1976年11月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综合问题学术委员会执行局召开例会,讨论两个问题:(1)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研究方面的当前任务(总结讨论上述问题的全苏第七次讨论会);(2)关于“实验——模式——理论”国际讨论会(1976年10月,柏林)的总结。 M.B.波波维奇和德施列维就第一个问题作了报告,萨奇科夫就第二个问题作了报告。波波维奇说,逻辑和方法论是一个鲜明地显示  相似文献   

20.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