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陕西省孔子学会(Shaanxi Confucianism Society简称:SNCS),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在陕西省民政厅注册的省一级学会。学会成立于2015年1月,其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陕西孔子研究会"。本学会以研究、宣传、普及孔子儒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宗旨,为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服务。该会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有关儒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学  相似文献   

2.
德州市周易研究会于1998年11月14日宣告成立。研究会特聘商善宝、周庆芳、徐焕玉任名誉会长,于树林任会长。研究会坚持“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联合各界易友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发展易学,为德州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德州市周易研究会成立  相似文献   

3.
潍坊儒学研究会 ,成立于 1 996年 1月 ,是由潍坊市儒学研究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目前有会员 40余人。其宗旨是 :积极组织和开展儒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古为今用”的方针 ,促进本地区传统文化研究工作的繁荣与发展 ,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首任会长为常溪。现任会长为刘保富 ,名誉会长为孙善友、汤恩佳、羊涤生、骆承烈、常溪。潍坊儒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怀、支持下 ,在各位名誉会长、会长的带领下 ,全体同仁齐心协力 ,发扬孔子所讲“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市孔子研究会,是1997年于该市文庙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其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贯彻“百花齐放,白家争鸣”的方  相似文献   

5.
<正>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长期陶铸的产物。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位一体,浸透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凝聚为中华民族精神。然而以官学的形态,授受于庠序,流布于民间的,却基本是孔子儒家的思想文化。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孔子儒家思想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和的精神、仁的精神、大同精神、自强精神以及礼的精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孔子研究院、香港孔教学院、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联合主办,中华孔子学会、陕西省孔子研究会、重庆市孔子学会、三峡之子联合会协办,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承办的以"儒家文化与青年精神"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7.
孔学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为后世儒者尊崇为万世之师的孔子,其道博大精深,即使其门人亦未全部理解。一般认为,只有孔子最心爱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岁的颜渊是近于知其全体的门人。只要读一读《论语》就可以了解这一点。孔子对颜渊赞不绝口,而又对颜渊的早逝感到惋惜,他说: “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同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11月,在新疆召开的全国第四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上,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意,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批准,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该研究会挂靠在广东省社科联,并聘请了肖前、赵风岐任顾问,张江明当选为会长;副会长是吕英寰;秘书长是梁渭雄。  相似文献   

9.
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孔子提供了一种"德法互济"的思想。以法刑事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此种思想的意涵。在孔子那里,"杀"与"礼"的矛盾仅仅是一种表象,基于"礼"所指向的政治秩序构建这一目标,二者获得了内在的统一性。孔子不但注意到了任刑对于德教的反向推助作用,同时亦以德教之于任刑的先在性作为必要条件。孔子对听讼者的德行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并通过自身的司法实践证说了其社会价值。通过上述三个维度,孔子试图在社会正义与民众幸福之间取得某种平衡,以此构建一幅道德生活的理想图景。此种"德法互济"思想既没有偏离"德主刑辅"的基调,亦没有视法治为一种绝对的消极手段。在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现代社会,孔子的此种思考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贡献新的治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正> 今年春天,一位学者劝我说:“您既发表了《孔子的礼学体系》一文,就应当紧按着再写出一篇《孔子仁学的面面观》之类的文章。因为孔子的‘仁’与‘礼’不仅有密切关系,而且‘仁’的内容还比‘礼’更难懂。对此,古来学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您为什么不对孔子的‘仁’,较具体地全面论证一下呢?”这个建议,对我很有启发。所以,今年就鼓起勇气,重新集合论据,详加分类,写成本文。此文与《孔子的礼学体系》为姐妹篇,以期互相发明,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研究孔子呢?我认为,对孔子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考察和研究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起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教育学说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究竟起过哪些进步作用,又有哪些保守的消极因素;孔子学术思想中哪些是民主性的精华,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对这些问题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科学分析。今天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们既反对采用民族虚无主义态度,把孔子打入十八层地狱;又反对把孔子捧上九天,成为至高无上的“神”;而应该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孔子以历史的本来面目。研究孔子最好的方法是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科学方法,即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和去其封建性的糟粕的科学分析的方法。在运用辩证的科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孔子学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这样五个问题:(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具体分析和区别孔子学说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看到一些讨论孔子思想的文章,觉得大家对孔子思想的看法还有不少分歧,评价有高有低。我对于孔子,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但“管窥蠡测”所及,有的不与大家相同,现在提出我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这篇三论包括论孔子的仁与忠恕,论孔子对人民的态度和方针,论孔子的礼与法先王。(一)论孔子的仁与忠恕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录其大意)关锋林聿时两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这个看法,我很同意,与管见不谋而合。但是他们未加论证,不免使读者感到缺憾或怀疑或反对。自然有些同志还信从朱熹、章炳麟等对忠恕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大,但对他的评价在古今却存在巨大差异。之所以会如此,往往与政治上的需要或影响有关。如汉武帝尊儒是为利用孔子儒家缘饰汉代政制;为迎合武帝,董仲舒首启孔子《春秋》素王说推尊之。近代五四把孔子作为与科学、民主对立的旧文化传统的代表予以批判,其极乃有"文革"批孔视之为复辟奴隶制的反动派,并利用战国封建论证成之。如果去除此类政治因素客观公正地评价孔子,首先必须改变春秋是礼崩乐坏时代的消极认识,承认周礼是西周春秋以来具有承前启后积极意义的文化发展成果,孔子是利用周礼为中华民族缔造文化根脉的集大成圣人。  相似文献   

14.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把孝作为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了出来,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向度来阐述孔子的孝道观,即,仁、生、礼。  相似文献   

15.
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论语》的“先进”篇有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这段话常被近代学者所引用而且判定为孔子坚持事人而不事鬼 ,知生而不知死的铁证。既然儒家的“创始者”突出人事和生命世界而忽视鬼神与死亡论域 ,儒家价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许管仲以“仁”,同时又认为管仲僭妄而不知礼。究其原同:一,孔子以复兴周道为已任,然时代在发展,东周以来僭奢失礼普遍存在,激愤于礼坏乐崩,进而斥责管仲不知礼,借以表明自己维护礼制的态度;二,孔子认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有仁然后有礼,没有礼屏不碍于有仁。孔子不拘泥于礼的细节许管仲以仁,是以维护礼制、忠于国家为标准的。  相似文献   

17.
《史记·孔子世家》载:定公九年,“孔子年五十。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卒不行。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奉,一年,四方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司马迁在这段话里明确肯定了孔子任中都宰的起始时间为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时间为一年,政绩卓著。但据《春秋公羊传》和唐代司马贞等注疏家考证,孔子生于鲁襄公Th十一年(公元前551年)一月庚子。由此推算,至鲁定公九年任中都宰时,孔子应为51岁,而非《史记》所说的50岁。《史记》之后,对孔子宰中都记载较早、较为具体的,是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孔子…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孔子学会是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由教育部主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一级学会,是以研究孔子、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中华孔子研究所。该会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一任会长是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第二任会长是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现任会长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中江先生。该会坚持实  相似文献   

19.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再度崛起的精神文化基础,而这一过程不能不以最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方式完成。孔子的“仁”塑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它是对宇宙人生的总体式领悟,是不断开放并不断完善的生命追求状态;它代表了孔子对完美、至善的表达,演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信仰。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境遇下,“仁”的开放性、生成性特质,使得“仁”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境遇下,通过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反思,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层的心理根源与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20.
老子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思想家而老子略长于孔子。他们之间有多次交往。孔子不仅向老子间礼,据《庄子》记载,孔子还曾向老子问道。老子思想对孔子学说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显层的观点继承仅就《论语腼言,表现在显层上孔子对老子观点的继承,也是确然不可掩盖的,尽管有许多学者尽力否认这一点。门)“无为而治”老子对于孔子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政治理论中的根本原则,孔子接受了这一根本原则,但又从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