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晓军 《心理学报》1991,24(2):48-56
传统的自然语言理解的范式是:先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义分析,得到句子的意义结构。显然,这与人的语言理解是不同的。一些心理学实验表明,句子理解时句法和语义是同时起作用的。 本文提出一个自然语言理解的新的范式,即句法和语义同时加工的模式。如果仅用句法规则对句子进行分析,其结果往往有几个歧义的句法结构,而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句法加工的同时,再加入语义的工作,则只得到一个句法结构。联结主义正在认知科学界兴起,它给句法和语义并行加工提供了方法。本文使用局部联结模式实现语言理解并行处理的范式,并在计算机上编制了这样的程序,它可以理解简单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2.
在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只是进行词法和句法分析是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语义分析。语义依存分析是语义分析的一种可行方案。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HowNet的中文语义分析系统。该系统以含有短语句法信息的句子作为输入,首先确定每个短语的中心词,得到句子的依存结构;然后以存在依存关系的句法成分对作为语义标注的基本单元,利用基于HowNet所建立的语义信息结构库确定其语义关系,最终实现整个句子的语义依存分析。从滨州树库中随机抽取的100个句子,共2783个词对进行测试,系统在语义信息结构库中找到语义关系的词对为2546,标注比例达到91.5%。  相似文献   

3.
句子理解的关键——对句法和语义关系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句子理解中句法和语义的关系,传统的模块化观点认为,句法信息优先于语义信息,句法加工支配着句子的理解过程。近期,这种强调句法优先的理论受到了一系列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研究结果的挑战,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语义信息对句法加工及句子整合加工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些研究发现,研究者提出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和语义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一些情况下可能是句法支配语义加工,而另一些情况下则可能是语义引导句法加工  相似文献   

4.
句子加工中的语义P600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监控说认为,P600效应是由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发的,反映了认知监控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加工错误的检测与解决;而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认为语义P600效应反映的是句子理解过程中两条通路之间出现冲突时的持续分析;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则用新的句子加工模型来解释语义P600效应,认为语义P600效应与句法违反引发的P600效应产生于句子加工的不同过程。  相似文献   

5.
汉语句子理解中语义分析与句法分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两个实验研究了中文句子理解中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的关系。实验1采用被试者自控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被试者对每个句子(合理句或不合理句)进行语法判断。结果表明,在歧义词(AW)和解歧词(DAW)上,合理句与不合理句的错误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实验2研究了语境对句子理解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有语境和无语境条件下,两类句子在歧义词和解歧词上的反应时,均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支持了句子理解中句法与语义加工的弱相互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6.
“语义错觉效应”是指读者在加工某些语义违例句子时,会暂时性地产生语义合理错觉,而只有通过继续加工或者再加工才能辨别出错误的现象,在脑电成分上表现为没有出现N400效应,却出现P600效应。“语义错觉效应”对传统的句子加工理论模型以及N400和P600的特异性功能意义提出了质疑。研究者在讨论此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句子加工模型,各模型对语义和句法加工的过程进行了探索,对语义和句法通道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述,并对N400和P600的功能意义做出了新的解读。目前研究对N400功能的解释存在语义整合观和词汇激活观的分歧,而对P600功能的解释则从传统的句法功能转换到了更宽泛的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关注词汇语义关系和跨语言差异,以期进一步揭示句子加工的认知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句子语境中语义联系效应和句法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俏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3,26(2):289-291
通过对比研究句子语境中句法成分和语义联系对目标词加工的不同影响,来探讨句子语境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点问题。实验一采用词汇命名任务研究发现,句法违反对词汇命名会产生抑制作用,而语义违反对词汇命名却没有发现抑制作用。实验二利用词汇决定任务发现,句法和语义成分影响词汇决定任务,句法违反和语义违反对词汇决定任务均会产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句子语境加工中,对内容词语义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个句法成分的独立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文句子信息再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文句子信息再认的实验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成人及儿童阅读句子后句子信息保持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成人阅读后,句子的语义信息保持为最好,句法信息次之,字词的音形信息最差,这与英文阅读的有关研究结果一致。中国儿童的句子信息保持同样具有语义优势性,但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儿童与成人句子信息保持模式之间的差异说明,儿童阅读时的形—音—义转译负担过重是妨碍儿童阅读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小艳  钟毅平  范伟  雷潇 《心理科学》2013,36(4):827-831
采用ERP技术考察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交互作用的时间进程。以汉语“把字句”为实验材料,分别比较句法违例句与双重违例句的LAN和P600效应、语义违例句与双重违例句的N400效应。与句法违例句相比,双重违例句的LAN效应的波幅更负,潜伏期更长,皮层分布更广泛;双重违例句的P600效应出现减弱趋势;双重违例句的N400效应的潜伏期显著长于语义违例句。结果表明,在句子加工的各个阶段,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呈持续交互作用,支持句子的平行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0.
影响儿童理解句子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怎样理解句子?哪些因素对理解过程起决定作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意义在理解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这都是当前发展心理语言学家普遍关心和讨论的问题,各家意见不一。例如对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所起作用的估价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在理解过程中旬法是首要的,语义次之;另一些学者则证明语义优先于句法,并强调语义和儿童已有认识的紧密联系。争论还在继续,要对各种因素作确切的估价尚待大量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